
俄罗斯可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一个国家。 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旧的和新的、宗教的和世俗的、职业的和家庭的节日,神奇地交织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但是,俄罗斯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不了解国家的节日,风俗和习惯。下面,我们以俄罗斯节日文化为引,一窥俄罗斯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苏联解体后,一个新的俄罗斯诞生了。随着新国家的建立,一些新的节日也应运而生。但是,俄罗斯人还是特别喜欢俄罗斯那些原本就有的古老的传统节日,其中很多节日,已被列入到法定假日的行列。
现在,俄罗斯有8个国家的法定假日。它们分别是,1月1日—5日,新年(Новый Год);1月7日,基督诞生(Рождество);2月23日,祖国保卫日(День защитников Отечества);3月8日,国际妇女节(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Женский);5月1日,国际劳动节(Праздник Весны и Труда);5月9日,胜利日(День Победы)6月12日,俄罗斯日(День принятия Декларации 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суверенитет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11月4日,人民统一日(День нородного единства)。
俄罗斯的节日可以大致分为4类:一.苏联节日;二.传统节日;三.东正教的节日;四.俄联邦的新节日在俄罗斯大大小小的节日中,要数俄罗斯的传统节日最具特色和最能表现他们的民族文化的了。俄罗斯的传统节日主要形成于民间,尤其是在农村,有些节日甚至是出现在俄罗斯受洗之前。
1.新年(Новый Год)
这是—年中第—个也是最隆重的节曰。为了迎接新年人们往往要装饰—棵新年枞树,准备—桌丰盛的美食,给孩子们筹办各种新年演出。与外国的圣诞老人不同,俄罗斯的“严寒爷爷”,他不是—个人去造访孩子们,而总是带着自己的孙女雪姑娘———个梳着白色齐腰长辫、穿着漂亮小皮袄的可爱小姑娘。当然,大家都期待着从这两个可爱的人那里得到礼物、衷心的祝愿和好消息。新年枞树被装饰得漂漂亮亮,餐桌上摆满美食,给小孩子们安排节日的早场演出,给大孩子们安排舞会和文艺演出。庆祝活动要从12月31日晚持续到1月2日。最喜爱节日酒宴的人要在俄国1918年以前使用的儒略历的1月13日晚重复这套礼仪。这个日子被称作“旧历新年”。 东正教的圣诞节也是按儒略历过,即1月6曰至7曰的夜里。从2005年起,1月1曰至9曰放假,这也是`独具特色的圣诞假期。
2. 谢肉节(Ма́сленица)
谢肉节又叫送冬节或迎春节,是传统节日里的大节,这是一个告别严冬的民间传统节曰。它在复活节前的第八周,为期七天。按照民间习俗,每一天都有所不同。第一天是迎春日,这一天人们要烹制薄饼,传统上,第一张薄饼会送给穷人以示对死者的纪念。第二天是始欢日,未婚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互相走动,进行滑雪游戏,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周三是美食日,是女婿们到岳母家吃面饼的日子。接下来的一天是醉酒日,节日在这一天会达到高潮。星期五是女婿回请岳母吃面饼的日子。小姑子聚会日是在第六天,人们从这天开始焚烧用干草制成的玩偶,表示送走冬天,迎接春天的来到。最后一天是宽恕日,人们在这一天互相请求对方宽恕自己,摒弃前嫌,重归于好。由于谢肉节之后便是为期七天的斋戒期,不能杀生,吃荤,喝酒,因此谢肉节期间家家大摆酒席,走亲访友,十分热闹。
谢肉节起源于多神教时期的俄罗斯春耕节。马斯列尼察(Ма́сленица)是斯拉夫神话中的女神。在神话故事中,春神和战争之神雅丽洛战胜了黑暗,给人们带来温暖。因此,在谢肉节的最后一天有时人们则会将女性打扮成马斯列尼察,再将她扔向雪堆以示送走冬天。
谢肉节时,人们习惯吃春饼(блин,即薄饼),它的形状是圆圆的,象征太阳,幸福和欢乐;还要祭祀太阳,欢庆太阳的复苏,祈求神灵保佑人畜兴旺,雨水充沛,庄稼能有好收成。按风俗,有的地方把做好的第一张春饼放在风窗上祭祖;有的地方则把第一张春饼放到田地里,祈求太阳能早日融解土地,春天早点到来。
节日期间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文体表演,各具特色的游艺活动,还要进行规模巨大的化妆游行。这是群众性的狂欢活动,从小孩到老人都可以参加。他们带着各种面具,穿着奇装异服,有的装扮成国王,有的装扮成贵妇,有的装扮成神父或武士······游行结束后还要评选出最佳服装奖。
除此之外,人们还喜欢乘坐用花环,彩带,铃铛装饰的三匹马拉的雪橇,奔驰在白茫茫的田野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2002年,莫斯科已将谢肉节作为自己的城市节日。向世人展示了更加热情活泼的俄罗斯人。它仿佛严冬里的一团火,点燃了俄罗斯人的激情,使他们看见了春天的希望。
3.候鸟节(День птиц)
俄罗斯人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习俗:4月份,春天来临时,人们要放飞鸟儿。从前每到这时,俄罗斯的所有城市都会出现许多卖鸟人。人们购买后,马上把它放飞,以示对春天的欢迎。同事,人们还要买一束刚抽出绿芽的柳树枝。如今,早春十分,在俄罗斯的许多城市仍能看到手里拿着一束柳树枝的成人和儿童。但买鸟放飞的习俗已成了历史,因为俄罗斯的环保法规定不允许人们捕捉和出售身森林中的飞鸟。现在,放飞鸟儿的古老习俗只能在文学作品中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节日——候鸟节,这个节日定在3月底,恰逢中小学生放假的时候。在候鸟飞回来之前,孩子们动手制作鸟巢,把他们挂到树上,并放上鸟食。这不再是象征性的宗教仪式,而是对候鸟的真正帮助。
4.桦树节(День берёзы)
6月24日是俄罗斯人的桦树节,它原名夏节。这个节日的主角是白桦林。白桦树是俄罗斯的象征,堪称是俄罗斯的“国树”。
古时,每当夏节来临时,俄罗斯少女便去森林中砍两棵相距很近的小白桦树,把他们移栽到林间空地,湖岸边或麦田里。他们将白桦树的树梢弯曲成环状,用丝线系住,再用绣花巾或手帕把两棵树的顶部系住,做成一个穹门,然后再穹门挂一个花环。据说,这样的白桦树的生命力便会通过花环传给大地。装饰好白桦树后,少女们便带上花冠,围着白桦树唱歌跳舞。人们也带着祭品来到白桦树前,观看少女们的歌舞。傍晚时,大家一起剪下弯曲的桦树枝,和其他祭品一起投入麦田中或是湖里,祈求神灵保佑庄稼活得丰收。
如今,俄罗斯人已不再进行这种祭祀活动。节日这天,人们用白桦树装饰家里的各个角落,购买擦澡用的“桦树枝浴帚”作为节日的纪念,商店里也用白桦树皮制作的图案和标志来装饰橱窗。人们来到公园、广场、河边和林中空地,坐在草地上、树荫下,喝着啤酒等饮料,唱歌跳舞,做游戏,一直狂欢到第二天天亮。对于终年辛劳的农民来说,在桦树节这天尽情欢乐,可以消除疲劳,以便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紧张的麦收。
以上介绍的是几个俄罗斯古老的传统节日,它们中的大部分现在已经不为人们所知了。在苏联解体后,农村的这些传统节日也受到新政治体制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俄罗斯的传统节日正在逐渐消失。人们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过节,特别是代表着现代俄罗斯的年轻人。且撇开那些古老的节日不提,根据社会学家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俄罗斯公民(51%)不知道11月4日(星期五)俄罗斯将度过人民统一纪念日。只有8%的被访者知道节日的具体名称。有三分之一(33%)的俄罗斯居民认为11月4日为俄罗斯协商和解日。有5%的俄罗斯居民认为11月4日为波兰立陶宛武装冲突自由日。其他3%的俄罗斯居民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门。和谐和解日,曾经也是俄罗斯的重要节日之一。但是由于,俄的变迁,这个节日也是几经沉浮。先是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为与过去时代划清界限,将“十月革命日”改为“和谐和解日”,后来普京又将“和谐和解日”改为“莫斯科红场军事阅兵日”为的就是让人们忘记这个曾经特殊的日子。从苏联时期的法定假日,到现在的不知“和谐和解日”为何物。
可见,作为俄联邦订立的新节日也遭受了同样的境遇。虽然,俄罗斯已经出台了一些保护传统节日,阻止其消亡的政策,比如说,把谢肉节作为莫斯科的城市节日,努力向世人展示一个原汁原味的谢肉节,但是一个城市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21世纪的俄罗斯,和中国一样,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问题。许多的民俗文化正在慢慢的消亡。衷心的希望,俄能加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的保护工作,让我们能在100年200年以后,仍然能感受到这些淳朴热情的俄罗斯节日。
文章研究铁凝小说对人物心理透视的多重方式,探寻其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源。铁凝时而将激情描述与理性分析融为一体,时而编织多声部的叙述和对话构成多重视角全方位透视人物心理,时而借助人物的外在行动凸现内在运动的轨迹,最终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论文关键词:铁凝;小说;心理透视;分析 铁凝的小说已引起广泛关注,对其做出评论、研究的文章不可胜数,多从叙事伦理、第三性视角、人性挖掘、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
傅乐淑是一位有深沉爱国情怀的海外学者。她一生勤于治学,富于藏书,晚年又把藏书捐赠给内蒙古大学。通过对她的藏书的初步整理和对她著述的粗浅研究,可管窥她丰富的生活世界。 傅乐淑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生前任美国匹兹堡都昆大学历史学教授,在中西关系史、宋元文化史研究方面成绩卓然。晚年希望将自己的藏书捐赠给中国边疆的大学图书馆收藏使用。笔者服务的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有幸成为受捐方。在学者身后捐书已不为时尚的当...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杰出代表人物,一位锐意革新的现代作家以及一位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先驱,贝克特在其名作《等待戈多》中所采用的反戏剧手法不仅使其作品成劳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而且也呈现出了作品所秉有的后现代主义精神。这里,本文关注了两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它们分别是:主体的消失和不确定性。 1 引言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籍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196...
人们在歌唱时的状态很多,有呼吸状态、发声状态、情绪状态等等。这些状态对歌唱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可以说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的,人体就好比是一部大机器,机器是由若干个主体、副件及螺丝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每个主副件及螺丝打都起看它应有的作用。人体在歌唱时也一样,人体的各个器官在歌唱时的各种状态,都与歌唱有着直接关系,直接影响歌唱时声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分析、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一直处于客体的位置上,她们是男人欲望的对象,是男人审美的客体,是男人理想的载体。男人将他们的审美欲望和审美趣味强加给女人,并借助强大的父系文化不让她们开口,不让她们成为她们自己,以使她们混淆自己的身份,以为男人所给她们的形象就是她们自己。男人们按照自己强烈的征服欲望与猎弱的性心理塑造着女性。于是乎文学上有了“侍儿扶起娇无力”,有了林黛玉的见花落泪、对月...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敏感的自省者、冷傲的个人主义者、都市人的优越感和中西文化的熏陶四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心理。 张爱玲是带着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突兀”而来的,几乎一夜之间,成为红极一时的作家。她似一颗彗星划了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淼的文坛辉煌而过,留下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在她走红文坛之初,傅雷称她的《金锁记...
中国园林以独特的艺术品格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它的风格和创作手法的形成,必然有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艺术种类中,中国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大。本文就中国园林与国画的姻缘联系、布白原理和特征进行了论述。 中国园林中的布局手法受到中国画中布白构图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与西方园林大相径庭的艺术风格。“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这句诗可以说是中国园林艺术品格最好的写照。...
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剧烈震荡,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冲击之下.传统史学袭落下去,法国年鉴学派应运而生。年鉴派第一代代表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弗费尔通过一系列优秀的历史学著作,建立了年鉴学派的史观和方法论,在历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全面超越了传统史学,丰富了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鉴学派得名于吕西安·费...
国民性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严复、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鲁迅、毛泽东等许多思想文化先驱都对这一课题进行过悉心探索,掀起了一股国民性改造的热湖。认真研究他们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对于今天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和谐发展。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然形成的,其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并重复出现的文化、社会心理及行为方式的特征总和。中国近现代国...
中国和印度同属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因此从比较历史法的视角看待两国的教育,会让我们从历史角度对两国的教育有新的认识,了解两国的历史与现行教育制度的关系。 中国与印度同属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按照著名学者季羡林对文化的划分:印度、中国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这三者共同组成了东方文化体系。因此无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两国都具有很多共同点值得我们关注。本文试图从比较历史法的视角,对中国和印度的教育...
影响因子:1.260
影响因子:1.100
影响因子:1.780
影响因子:1.640
影响因子:6.18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7.965
影响因子: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