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韦应物能够在大历时期卓然而出,自成特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濡染盛唐风韵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从韦应物诗歌所体现出的诗人的精神面貌、诗风的延续以及诗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寻找韦应物诗歌和盛唐气象的某些契合点。
韦应物作为大历时期的一个特殊存在,他的诗歌迥异于当时的风气而形成自身的特色,濡染盛唐风韵不能不说是其中原因之一。古人胡应麟称:“苏州五言古优入盛唐。”(《诗数》)贺贻孙认为:“中唐如韦应物、柳子厚诸人,有绝类盛唐者。”(《诗筏》)王士祺称:“张曲江开盛唐之始,韦苏州殿盛唐之终。”①从前人的评论中已见端倪,今人也有同感认为韦诗可视为盛唐之音的延续②。但是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本文将进行深入分析,以对韦应物诗歌有更好的把握。
一般而言,盛唐的昌盛景象是由其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艺术乃至时风习尚、人们的心态风貌等共同表现出来的,而其包含甚广,韦应物诗歌表现出的只是其中的某些方面或类似的韵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的诗歌再现了盛世的辉煌,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昂扬的精神风貌。韦应物的生活经历在大历诗人中是比较特殊的,他出身名门望族,从小生活于太平盛世,一十五岁时不似其他诗人奔波于科举求仕之途,而是因门荫进入皇宫,成为玄宗的侍卫郎。他处于社会的最顶端,不仅享受荣华富贵,也浸染了盛世的恢弘自信与激情。虽然安史之乱的狂粼把他抛到仕宦的险径上,但从县尉到大州刺史,作官虽不算显达,然官运尚可,总是逐步升迁的,自无迁滴之怨,一生中既无科举失意落第的悲伤不平,也无干渴权贵的卑颜耻辱。正因如此,注定其精神风貌异于时人,而靠近盛唐士人。
韦应物对盛唐感受很深,他的青春、希望和理想都孕育于盛世当中,所以在其诗中不可避免的有许多盛世的回忆。晚年的《逢杨开府》追述了自己年轻时飞扬跋息、不可一世的形象:“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稽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捍”,《白沙亭逢吴雯歌》、《燕李录事》、《与村老对饮》中都在不停的一遍又一遍的回忆着。在其歌行《温泉行》、《骊山行》、《酬郑户曹骊山感怀》中描绘了与先皇出游时壮大威武的气势,诗人意寓讽刺,却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了盛世的气象:
主圣臣贤,万国来朝,国泰民安,的确呈现出一幅太平盛世图,诗人难忘盛世,更向往盛世,希望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也能如往昔一样。“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间”(《寄冯著》)、“幸遭明盛日,万物蒙生植”(《谢栋阳令归西郊赠别诸友生》)、“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始除尚书郎别善福寺精舍》)、“明时重英才,当复列彤闹”(《答令狐侍郎》)、甚至晚年时还写诗“复睹开元日,臣愚献颂声”,一向刚直廉洁的诗人竟把唐德宗时短暂的安宁当作开元盛世,也正是这样的梦想才使他从一次次闲居中出仕,而没有象陶渊明那样彻底归隐。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鼓励别人(亲属、朋友)也做一个循吏。他的一些优秀作品还表现了建功立业的慷慨激昂之情。《始建射侯》“一朝愿投笔,世难激中肠”则是直接抒发自己愿投笔从戎,为国除难的壮怀,还有《广陵行》、《古剑行》等作品表现出来的雄放豪勇气概在其他中唐诗人身上也少有,而这种志向与自信,是盛唐人所秉有的。
其次,韦应物的诗歌也是开元天宝诗风的延续。罗宗强先生曾指出:“在社会历史的重大转变时期,文风转变常比政治、经济上的变化要漫得多,大历贞元年的盛唐余韵便是一例。从这一点来讲,大历诗人或多或少有一些诗、句虽呈现出盛唐余韵,但在这些人中,那种昂扬风貌,那种风骨和那种浑融一体的兴象韵味,韦应物无疑是表现的特别明显的一个。”③从开元末到天宝年间至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诗歌创作有三个明显趋势: “一是超脱现实,清高隐逸;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④这三种趋势一度在大历十才子那里中断,而在韦诗中却得到了延续。
由张九龄、孟浩然开创而为王维所承袭推进的超脱现实、清高隐逸的诗风实际上也就是诗人不苟污浊、洁身自好,在清高超脱中显露出的冰清玉洁、光明磊落的本色。大历十才子纵有些 “称道隐逸的的诗歌,能沿袭王孟清新诗风的余绪,但终不可能得其高洁脱俗的格调。”。相反韦应物创作的大量山水田园诗,却深得此派精髓,他的诗传达的是寂寞幽独与恬淡冲和的意绪,是清幽淡远的气韵,是诗人古雅高洁的自我形象的外化。韦应物立性高洁,淡于利禄。在其诗中一再申明决不会为外物所惑而改变节操。他所采取的人生态度就是道家的无为思想,退亦可,进亦可,顺其自然。
由李杜高岑为代表的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诗风在韦应物的社会政治诗中得到继承,他的一些诗篇具有用新乐府新题写时事和富于社会内容的特点,继承了杜甫开创的用乐府旧题写时事、即事明篇的新题乐府的写作方式,成为盛唐杜甫和中唐白居易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在当时、在同时代诗人中是比较突出的。
天宝诗风中由萧颖士、李华、元结为代表的崇儒复古、愤世嫉俗的创作趋势在韦诗中也有延续。其诗《广陵遇孟九云卿》高度称赞了孟繁的诗歌“高文击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可见他对当时低沉柔靡诗风的不满,这与李白倡导的“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击颓波,开流荡无垠”,(《古风》其一)孟浩然的。
“文章推后辈,风雅击颓波”(《陪卢明府泛舟回》)的精神是一致的。且他自身也是追求古雅,倡导风雅精神的,评论一些诗人的诗也以此为标准,“环文溢众宾,雅正得吾师”(《答长宁令杨辙》)、“对塌遇清夜,献诗合雅音”(《淬上精舍答赵氏外生伉》)。别人对其评价中也可看出,皎然《答苏州韦应物郎中》“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孟郊评韦诗“章句作雅正,江山益分明” (《答苏州韦郎中使君》)。
天宝的三个创作趋势在韦诗中得到了自然的延续,使其诗在不自觉中濡染了盛唐风韵。
再次韦应物的诗在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上,也从一些层面延续了盛唐风韵。严羽《沧浪诗话》中对盛唐诗歌有 一段著名论断:盛唐诗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胡应麟亦云:“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现,无迹可寻。”并称“中唐逮减风神”。(《诗蔽》)合此二者可知。盛唐诗主要在兴趣风神,句意深婉,言有尽而意无穷。韦应物有很大一部分诗具有此特色,许学夷指出:韦柳虽由工入微,然韦应物入微而不见其工。(《诗源辩体》)翁方刚“独至苏州,则起妙处全在淡处,实无迹可寻。”(《石洲诗话》)
韦应物诗不见其工,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感受方式和创作动机的独特。本无意于诗,而触景生情,其入目所见之景信手拈来,皆为诗料。正如王昌龄《诗格》中所云:“自古文章起于无作,兴于自然,感激而成,都无饰炼,发言以当,应物便是。”韦诗很少见刻削雕琢之痕,如“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沦海”、“归掉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被誉为“唐人兴趣天然之句。”。“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一为风摊,但见山被形容为“正如祛叔夜土木形骸,不加修饰,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特秀。”这些诗句正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格。
与此相连的是所产生的一种清淡空远的韵味,苏东坡称韦柳诗既有“才”又有“韵”,发纤侬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⑧。以著名的《寄全椒山道士》为例全诗用笔空灵,写诗人情思的转换,由郡斋之冷想到山中之客,推己及人,想象山中之客涧底采薪柴、归来煮白石两个情节,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接着写风雨之夕欲持酒相慰而难寻踪迹角度着想,将诗境开扩到风雨飘萧、落叶纷飞的空山,结尾怜然一问,竟使道士化为虚无,变更觉飘渺空灵,无迹可寻,这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境。这类诗在韦诗集中比比皆是,如《登楼寄王卿》、《幽居》、《宿永阳寄璨律师》等。
综上所述,诗人的精神风貌,以及诗风的延续,诗境的玲珑透彻无不体现着盛唐的余韵,用韦应物自己的诗来概括就是“孤花表春余”。
摘要:艺术的国际性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和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我们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民族性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国际性也不复存在。关键词:艺术民族性国际性对立统一 一、艺术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及其关系 艺术的国际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
沈从文的创作文本固然展露出作家对至善至美人性的格外倾心与热情颂扬,但也揭示了都市上流社会的“阉寺病”,凸显了下层劳动者的奴隶根性和“看客”心理,对诸多国民劣根性进行冷峻剖析与理性批判,昭示出重造国民精神的迫切性,呈现出明显的启蒙特征。 论文关键词:沈从文;国民性批判;“阉寺病”;奴隶根性;“看客”心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于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技导向作用,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环境和技术创新绩效三个方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管理,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同时接受国内外单位和个人的捐赠。从1986年自然...
昆仑奴之形象自唐以来多见诸于史籍,以及佛教文书和其他文学作品之中,可见昆仑奴之形象深入唐人之心。唐之昆仑主要来源为南海黑人,间或杂以一定数量的非洲黑人,分官私两种,在宫廷和各地富人家庭中服役,分布广泛,较普遍地为唐人所役使,其从事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出卖劳力和技艺两种类型上,虽社会地位底下,但亦为唐代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关键词:唐代;昆仑奴;黑人 昆仑奴在《隋书》、《旧唐书》、《新唐书》、《...
近年来,由于湖南电视、广播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特有的时尚方言词语在湖南流传。它们具有形象性、通俗性、流传性的特点。反映的内容主要有:(1)反映湖南人交际变化;(2)反映湖南人称呼变化;(3)反映湖南人经济活动变化。它们折射出湖南人求新、求异、从众等社会心理。 近年来,受到湖南电视、广播传媒飞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有湖南方言特色的时尚词语非常流行。这些时尚词语有独特的新鲜感和强大的生命...
“制播分离”一词是多年来广电行业的热门词汇,但因各种因素限制,长期以来进展较为缓慢。伴随着“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两块崭新的牌匾亮相,上海在全国率先整体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制播分离的目标是促进电视台“为播出而制作”转向“为市场而运作”,解决播出机构内...
本文从界定、范围、内容、本质等方面对科学、科学探究和探究教学三者进行了比较,指出了高师生物教师教育改革出现的误区,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生物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提出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旨,并学会科学探究。而要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教师本身就应该会“探究”,才能更进一步探讨“探究教学”。如何培养出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师进行探究教学是高师教师教育改革的...
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左权人,一名左权民歌的爱好者,对左权民歌有一种深深的宠爱,在此将自己多年来积累所得拿来与大家共享,以期更多人爱左权民歌,唱左权民歌。关键词:左权民歌;渊源;独有特色 左权县位于太行山巅,与河北、河南交界,傍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物丰博,县境内众多的风物传说、民谣、民谚,与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左权人民对秀丽山河的赞美和对家乡热土的眷恋,表达了人民的智慧与企盼...
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这一系列的坚持写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方法,使意大利电影抛开了过去那种浮夸的形式,转向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内容,对于世界电影艺术朝着更加切近生活的方向迈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在二战后出现了一个低谷期,但是在经历国内一系列运动和欧洲电影的影响下后,又很快完成了历史性蜕变,由旧好莱坞转为新好莱坞,迎来...
国民性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严复、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鲁迅、毛泽东等许多思想文化先驱都对这一课题进行过悉心探索,掀起了一股国民性改造的热湖。认真研究他们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对于今天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和谐发展。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然形成的,其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并重复出现的文化、社会心理及行为方式的特征总和。中国近现代国...
影响因子:3.966
影响因子:0.540
影响因子:0.280
影响因子:2.8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0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