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剧烈震荡,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冲击之下.传统史学袭落下去,法国年鉴学派应运而生。年鉴派第一代代表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弗费尔通过一系列优秀的历史学著作,建立了年鉴学派的史观和方法论,在历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全面超越了传统史学,丰富了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鉴学派得名于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1929年创建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年鉴学派生长于世纪初传统史学没落之时,它的创立是对传统史学的反动。在年鉴学派大师们的辛勤耕耘和艰苦努力下,年鉴学派全面突破了传统史学的藩篱,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史学范型,成为世纪西方史坛乃至世界史坛的主流,其影响经久而不衰。
一、传统史学的困境
年鉴学派是在对传统史学的批判中成长起来的。年鉴学派产生之前,欧洲传统史学的主流是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实证史学,它统治了史学界近一个世纪。实证史学的研究在19世纪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使史学摆脱了哲学、文学和神学的束缚,走上了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建立了富有个性的学科体系和科学方法论,并且产生了一大批成果斐然的史学家和优秀的史学成果。但是,实证史学无论是史观还是方法都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本体论上,以偏概全、宣扬英雄史观。实证史学的题材过于狭窄,它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描述的对象是档案文献里所记载的政治家、外交家、国王、将军等少数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而忽略了占人类大多数的普通人的存在。并且,作为历史活动的基础层次和组成部分的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领域在历史中得不到反映。所以,实证史学实际上是一部“英雄和英雄崇拜”的历史。
认识论上,以客代主,标榜客观主义。实证史学以“科学史学”为旗帜,标榜客观主义和经验主、义,抹杀史学家在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认为史学家的职责只在于真实地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不需要对历史做出解释和判断。所以,实证史学放弃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反对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任何理论概括。因而,实证史学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历史和现实、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叙述性的历史取代分析性的历史,以对事件的描述取代结构的分析,其作品除了供消遣解闷之外不具备必要的社会功能。实证史家只是为研究而研究,沉醉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无视社会的需要,历史研究成了严重脱离现实的盲目的活动。
方法论上,机械保守、片面强调考据。实证史学片面强调史料的重要性,要求历史学家持“‘客观”、“中立rr的态度,通过客观地描述历史,让史料本身说话。在这种“史料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下,历史学家们皓首穷经,到处搜订原始资料,以全身心的精力去考订史料。历史学变成了考据学、历史著作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史料汇编。历史学家们一头扎进挡案柜的陈编故纸中、忘记了现实世界里活生生的人事和现实。
实证史学适合19世纪贵族政治的需要、是19世纪的现实赋予实证史学的这些特征二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传统史学陷人困境,也为年鉴学派的总体史观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别开生面的广阔时代背景:
第一、法国政局动荡、战争频仍、经济衰退、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些前所未有的巨大震荡,迫使人们站在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世界,传统史学对历史事件的“平铺直叙、、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一些思想活跃的历史学家为了探讨政局动荡的原因和战争连绵的根源,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良方,开始突破传统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第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产生,金融寡头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一些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探讨经济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第三、科学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法国的自然科学已经进人了世界前列。自然科学的进步又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也给历史学的研究带来新的冲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在新的情况下,实证史学仍然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局限性和狭隘性暴露无遗。“当史学家还在津津乐道帝王将相的功过成败、政治军事的事件时,一些新兴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人种学却已开始探索人类社会其他更为深刻的层次了”。这些新兴学科的兴起与发展,是对实证史学的严峻挑战。许多具有新观念的历史学家开始努力试图冲破实证史学的落篱,更新史学观念,探寻新的研究方法。
二、年鉴学派的创立
在传统史学衰落的过程中,一些有远见的史学家开始向传统史学发起挑战,探索史学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在这些探索中,法国学者享利·贝尔就是其中之一。他于1900年创办了《历史综合杂志》,对年鉴学派的创立者费弗尔和布洛赫产生的影响殊为深远。贝尔认为,历史学的任务不是描述历史,而是解释历史。他主张从新的宏观角度来观察历史,以历史心理学为中心来达到历史和科学知识的综合,从而成为一种新的史学模式c这一宗旨的确立,为年鉴学派跨学科的总体史研究开了先河C
马克·布洛赫( Marc Blcxh和吕西安,费弗尔( Lucien Feb;}re)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和价值观念,学术兴趣也极为一致。两人均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实证史学的训练。费弗尔有于1878年生于法国南锡.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读历史书籍。1899年,他考人法国著名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02年获文学和历史学学士学位,同时取得了历史学和地理学中学教师资格。之后,在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时,积极参加亨利·贝尔领导的学术活动。I9I1年,费弗尔完成了他的国家博士学位论文《排力二世和弗朗什一孔泰地区:政治宗教和社会史研究》、从此一举成名。1912年,受聘为第戎大学历史学教授。一战期间,应征人伍。1919年,受命参与创建斯特拉斯堡大学。布洛赫工886年生于法国里昂,其父是一位造诣极深的古代史专家,引领他进人史学殿堂。1904年,布洛赫考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工908年毕业,并取得历史学和地理学中学教师资格。1909--1912年,布洛赫获得梯也尔基金会奖学金,在巴黎攻读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中断了博士论文的写作。1920年,布洛赫前往新成立的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并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国王与农奴》。布洛赫和费弗尔都经历了世纪之交的社会巨变,亲眼目睹了世界大战的残酷,了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他们与当时的多种学科发生过接触,各种新兴的社会思潮如心理学、地理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他们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两人成为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他们不满于法国史学的现状,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举起了史学革命的旗帜。19?9年,他们共同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杂志,吸引了大批对传统史学不满的史学家.从此,斯特拉斯堡大学成了新史学家荟萃之地,《年鉴)杂志成了新史学家们对传统史学展开进攻的阵地。
在《年鉴》杂志创办前后,布洛赫和费弗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通过他们的努力,年鉴学派形成和确立了自己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方向,不仅成为法国史学的代表者,而且成为二十世纪西方史坛的主流学派之一。
费弗尔和布洛赫都是著名的欧洲中纪世史专家,但两人学术研究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费弗尔热衷于地理历史学、心理史学和精神状态史的研究,而布洛赫擅长于中世纪欧洲的经济社会史费弗尔1911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和年发表的要士地与人类的演变:历史地理学引沦),在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把时间和空间、历史与地理结合起来,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在心理史学和心态史的研究方面,有费弗尔在年出版的《马丁·路德:一个命运》年出版的魂拉伯雷的宗教:16世纪的不信神问题》以及布洛赫19''4年出版的《会魔术的国王们》等著作.主要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研究人类心理的形成,以及人的心理对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心会魔术的国王们》是心态史研究领域的第一部著作。1931年,布洛赫出版了A法国农村史》,本书是他的代表作。这部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鉴于农村社会历史记载的匾乏,布洛赫发明了“回归分析方法”即“运用晚近的证据来理解遥远的过去”,把对历史文献的解释与对物质遗迹的考古分析结合起来。布洛赫在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封建社会》中,在史学方法论上又有重大创新,他运用了历史比较方法,来研究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封建制度。布洛赫开创了真正比较史学,因此被称为“比较史学之父”。布洛赫和费弗尔的这些尝试,奠定了年鉴学派在史坛的地位,为历史学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新领导,也为历史著作提了一种以问题为线索、以分析为形式的模式。
三、年鉴学派的突破
年鉴学派克服了传统史学的种种弊端、突破了历史学的旧的模式,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史学范式。
首先,在对历史本体的看法上、也就是对“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年鉴学派提出了与传统史学截然不同的观点。费弗尔说话:“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历史学应该研究人,研究人类总体,这是年鉴学派创始人为他们的新史观确立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年鉴学派不同于兰克学派.它关注的是整体的人类,而不是少数杰出人物。费弗尔认为新的历史学是全体部分构成的历史”,它研究人以及与人相关的一切方面。它关心的是人类的全部活动,是“属于人类,取决于人类,服务于人类的一切,是表达人类,说明人类的存在、活动、爱好和方式的一切”。它与常规的“事件构成的历史”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就是布洛赫和费弗尔提出的“‘总体史观”,即历史是整个社会的历史,是由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但是,年鉴学派所谓的总体历史又不是各种历史现象的简单拼凑或堆砌,而是由各种历史现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组成的独特性的社会存在。个别的历史现象包含于整体的社会存在之中、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研究个别现象去发现一般,又在普遍之中理解特殊。传统史学在这方面的错误就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对立起来,割裂了个人行为和具体事件与社会整体的关联性。在他们看来.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孤立的存在,历史学家的研究也处于分裂的、封闭的状态,历史学也不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而年鉴学派在研究对象上有极大的深人,他们并不停留在历史现象的表层,而是深人研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和恒定趋势,通过研究这些结构和趋势,更准确地理解现实。布洛赫开创了“定性结构史学”,布罗代尔提出“长时段”理论,都把历史事件置于宏观的历史背景之下去考察,侧重研究变化较缓慢又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地理、社会、经济、心态、道德、宗教、文化等,从而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或趋势。年鉴学派将历史研究的空间拓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打破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走出封闭隔绝的狭小天地,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年鉴学派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并且成为以各种观点对社会来进行研究的一切科学的中心。
其次,在史学认识论上,即对“历史认识从何处来”这一问题的回答。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看待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实证史学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两层关系。在第一个问题上,实证史学宣扬史料中心论”,它所谓的历史事实就是文献史料中记载的、现成的、自己会送上门的东西,史学家在史料面前完全是被动的、机械的,史学家的全部工作就是考辨史料的真伪,并将它客观地叙述出来。实证史学否认史学家在历史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情感和思维理念,抹杀了史学家的主观能动性。在第二个问题上,实证史学割裂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否认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主张研究历史只是为了了解过去,历史并不回答现实的问题,反对历史为现实服务。这两个问题上,年鉴学派在对传统史学进行尖锐批评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史学认识论。年鉴学派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客观的”和“现成的”历史事实,因为无论是原始史料还是历史著作,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记载者和著作者的主观印记。在论述某个问题时,历史学家要对他所拥有的史料进行反复比较、分析和选择。只有通过史学家的分析和提炼,史料才能被”提升为”历史事实。正如布洛赫说:历史学家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研究“对象”。所以,年鉴学派坚决反对实证史学的客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史学认识论、认为史料离开了史学家的选择和分析是毫无意义的,史学家与中料的关系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客观地描述。在作为历史认识主体的历史学家和作为客体的史料之间,历史学家起着积极主导的作用,历史认识过程就是史学家的能动的创造过程。在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年鉴学派认为历史和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提出一个认识论的基本信条:“通过过去来理解现在,通过现在而理解过去”。前半句是指史学的社会功能,即它的现实意义。历史发展有时间承续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续,现实扎根于历史之中,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历史来理解现实;后半句是年鉴学派的一个基本的认识论原则,即要想理解历史,首先必须理解现实。因为历史学家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超然物外。所以,一个历史学家首先要关心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其次是过去的历史。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应该是一个有着敏锐的时代感的人,他敏感地发现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到历史中去追根溯源、去研究历史上的同类问题,从而为现实的问题寻找答案。而问题的提出取决于历史学家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因此,一个善于把握现实的历史学家必定善于提出历史问题。正如布洛赫说:“一个人若完全无视现实,他在试图理解过去时就会毫无结果、徒费精力”。所以,年鉴学派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这一问题是这样认为的:现实是历史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
最后,在研究历史的方法上,传统史学是一种‘’叙述史学”,只要求历史学家对史料加以鉴别,然后将它如实地叙述出来。这种以叙述为唯一表述形式的史学,使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趋于表面化,缺乏历史解释力。鉴于此,年鉴学派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问题史学”,即以提间—回答”的方式组织历史研究。年鉴学派试图通过“问题史学”来代替“叙述史学”,而将历史学建立在一个更为科学的基础上。“问题史学”这一方法论原则,实际上是年鉴学派的史学本体论、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年鉴学派倡导跨学科的总体史研究,其研究范围从政治史、军事史和伟大人物的传记等方面扩大到了社会史,经济史、心态史等领域。新的领导和新的对象要求有新的方法,传统史学的叙述性的方法已不能胜任。所以,年鉴学派强调史学的分析性而淡化叙述性。年鉴派认为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研究历史的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历史研究要从提出现实问题开始的。正如布洛赫所说的那样:卜‘历史学研究若要顺利开展,第一个必要的问题就是提出问题”。因此,年鉴学派将‘问题史学”作为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用对问题的分析来取代对事实的平铺直叙。
综上所述,布洛赫和费弗尔针对传统史学存在的严重弊端和缺陷,在理论上正本清源.在方法上破旧立新,提出一系列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超越了传统史学。通过他们及其后继者的努力,年鉴学派不仅成为法国最重要的史学流派,而且成为西方史坛一支影响深远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美国历史学家斯托扬诺奇的评价:“年鉴学派对史学研究和历史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二十世纪任何一个国家里,没有一个学者团体能望其.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年鉴学派在史学界的地位。
沈从文的创作文本固然展露出作家对至善至美人性的格外倾心与热情颂扬,但也揭示了都市上流社会的“阉寺病”,凸显了下层劳动者的奴隶根性和“看客”心理,对诸多国民劣根性进行冷峻剖析与理性批判,昭示出重造国民精神的迫切性,呈现出明显的启蒙特征。 论文关键词:沈从文;国民性批判;“阉寺病”;奴隶根性;“看客”心理...
决澜社——中国画坛上第一个自觉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艺术团体,以“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也应当出现一种新兴的气象”为宣言,轰轰烈烈地演绎着其艰辛悲壮的历史片段。2O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危机与新生、破坏与创造的并存阶段,中国在经历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文化艺术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帝国主义的炮舰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的新思潮也加快了向中国传播的速度...
本文重在分析中学课本所选取的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从具体的人物事例中来看人性的毁灭并追根求源,进而感受鲁迅先生渗透在作品中的哀怒之情。 作为一代文豪兼思想家,鲁迅先生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描绘了“看客”这一群体形象。对于这些看客,先生是深恶痛绝的,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的:“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
对汉代遣策及漆器铭文中“汎”和“汎工”的考释,关系到对“汎工”这一工种和汉代髹饰工艺程序的正确认识;但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实际上,这个字形应该隶定为“汎”,指漆器制作中的打磨抛光;负责这道工艺的技师称为“汎工”。 关键词:汎;汎工;髹饰工艺;讹字 一、概论 &ldquo...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思潮,解释学意识正在广泛地渗透到各冬文学科的研究中,将解释学方法运用于新闻文本的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创造性的启示和发现。从解释学视角考察新闻文本的特征,其鲜明的“作者消隐”特征和“受众指向”为读者独立的、多元的解读文本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但是透过受众多元解读的表象,新闻文本的实质却是一种传播者本位的活动,受众本位没有实现...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继承、发扬优秀的民俗文化,这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从江西优秀的民俗文化入手,从四个方面分析优秀民俗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江西民俗文化;和谐;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人民正在积极行动起来,投人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是当下最热门的...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挖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的精髓,对于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倡导社会公德、整合社会资源,并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和谐社会实质上也是一个民主与善治的社会、秩序与法治的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宽容与友善的社会、诚实与信任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
艺术表现的外延和内涵虽然已经被拓展到一个相当广泛的艺术领域,但那些一味"反传统"的现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无论怎样标新立异,偏向所谓求新求变的极端,最终还是不能与传统的绘画或者其他传统工艺决裂的。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关系 人类的历史有很大一部分也可以称做是一个设计的历史,而艺术设计在现代绘画的基础上,可算做是一种延伸。艺术设计运用创造性思维,从整体和具体细处都属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国民日日报》是继《苏报》后国内最重要的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报纸,它从近代中国屡屡惨败中看到国民的劣根性,对其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并对国民性改造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尽管在理论上和认识上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但它叻唤醒中国人的新国民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积极的舆论准备。 l903年8月7日创刊于上海的《国民日日报》,继承了《苏报》宣传革命的主旨,是当时屈指可数的资产阶级革命报...
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文化表达,它通过文化工业的方式取得了在文化中的强势,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经典文化是以精英为核心的单维度的文化表达。流行文化颠覆了经典文化那种大众被动接受文化作品的文本——阅读,演出——观赏的文化表达方式,代之而起的是大众广泛参与的文化表达方式。 法兰克福学派在其文化批判中,看到了文化工业或大众文化与现代技术、经济之间的...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40
影响因子:0.430
影响因子:6.781
影响因子:0.700
影响因子:2.298
影响因子:1.020
影响因子:4.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