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重在分析中学课本所选取的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从具体的人物事例中来看人性的毁灭并追根求源,进而感受鲁迅先生渗透在作品中的哀怒之情。
作为一代文豪兼思想家,鲁迅先生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描绘了“看客”这一群体形象。对于这些看客,先生是深恶痛绝的,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的:“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因此揭示国民的劣根性,批判国民的病态人格,“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进而寻找医治中国社会病痛的良药,成了鲁迅先生的毕生追求。一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尽显了先生所有的心绪。
在编入中学课本的许多鲁迅作品中,我们都能窥见看客的身影,体味到先生的哀怒。
在作品《藤野先生》中,描绘了这样一群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目睹着自己的同胞被外国人枪毙,竟然无动于衷,就像在看戏一般。很难想像这群围观的看客们心里在想些什么?然而先生内心的悲哀却是无法形容的!可以说正是这些围观的看客,最初让鲁迅先生看到了中国国民思想上的愚昧乃至麻木,从而激发了鲁迅先生的“疗救”意识,使他认识到“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最终促使鲁迅走上弃医从文、文学救国的道路。
再来看《孔乙己》一文:无论是年龄最小的伙计,还是见多识广的掌柜,都只是把孔乙己当作茶余饭后取乐的对象,尤其是在孔乙己最后一次到成亨酒店,面对着“穿着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而且己不成样子的孔乙己,掌柜竟然毫无恻隐之心,反而取笑孔乙己又偷东西。如果说掌柜的取笑只是一个个例的话,那么周围为数众多的酒客和围观者的嘲笑则足以说明生活在这个社会的百姓大都是一群冷漠市侩、毫无同情心的人,孔乙己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小伙计的存在似乎更印证着: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和愚民政策造就的不只是成年人思想的愚昧,连孩子们都耳濡目染,带上了有色的眼镜,身上一点也不缺少成人的冷漠市侩。面对百无-EIb且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周围的人或取笑他偷东西,或拿他考秀才说笑,都无非借此打发时间。殊不知这些人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而孔乙己呢?明明被取笑,却不知悔改、死要面子,既鄙视劳动又不能生活自给,简直迂腐透项!真可谓“衷其不幸,怒其不争!”
和《孔乙己》相比,我们会发现《祝福》中所刻画的看客更为清晰、具体。祥林嫂周围的那些人都可以称作看客:从封建制度的卫道者到最下层的老百姓,他们虽然身份不一,但却充当着同样的角色。柳妈、卫老婆子她们都是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她们都和祥林嫂有着相同的身份——鲁四老爷家的帮工,但可悲的是,她们不仅没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对祥林嫂也没有丝毫的同情心,而且沾染了一身的市侩气,作了无聊而无情的看客,在祥林嫂的伤口上一次又一次的撒盐。比起卫老婆子的圆滑世故,柳妈更多的是尖酸刻薄,正是这样的一个“善女人”把祥林嫂推向了地狱之门。当祥林嫂再进鲁镇时我们从“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已然看出祥林嫂从精神到肉体所受到的摧残。而柳妈的一番话“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无疑给祥林嫂瘦弱不堪的身上背上了更重的精神包袱。当柳妈以一个看客的身份饶有兴味的与其他看客一起谈论着、嘲笑着与她同样受封建思想残害的祥林嫂时,她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和祥林嫂其实有着同样的命运。这样的下层人物是尤其可悲的。受压迫是可悲的,受了压迫却浑然不觉的人却是更加可悲的。
鲁四老爷和鲁四奶奶作为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则表现得极为冷酷、虚伪。在得知祥林嫂被婆婆劫走的消息后,他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认为祥林嫂被劫是对他家尊严的冒犯,所以说了两个“可恶”,却没有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表示丝毫同情;但作为一个封建礼教的拥护者,他又认为婆婆劫走儿媳妇是顺乎情理的事,于是接着说了“然而……”。对于祥林嫂的再嫁鲁四老爷认为是伤风败俗,因此以后“只能帮忙,祭祀时不能让她沾手。”这更让我们看到了上层人物的虚伪、市侩,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思想面。最终祥林嫂也因被鲁四老爷赶出了大门而沦落为乞丐,在别人“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时候,怀着无限的恐惧和悲痛,无声无息地惨死在风雪中,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其人可悲,其行可怒!
以“旷代文章数阿Q”而著称的《阿Q正传》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
作为看客之一的阿Q,在最初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的支配下,从城里回来向别人大谈其杀革命党的见闻,嘴里还津津乐道着“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而当革命的风潮传到未庄的时候,看到举人老爷和未庄男女害怕的神情,便“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阿Q的要求革命是一种自发的反抗,一方面我们看到了阿Q企图改变境遇的思想,另一方面他的革命思想中还包含着农民式的狭隘报复、取压迫者而代之等错误观念。同时阿Q永远也不能抛弃他的精神胜利法,即便是在决定他生死的画押时,还以“孙子才画得很圆”来自譬自解。阿Q最终死得冤枉,更死得糊涂,直到最后看见围观者狼一样的眼睛,才开始对自己的处境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可他的生命已到了尽头。
而未庄的其他人又如何呢?在阿Q临刑之前,这些人像蚂蚁似的跟着阿Q走了很长的街,为的是看到些有趣的东西。可直至阿Q被枪毙,他们还“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未庄的这些无聊的看客们因为没有听到阿Q唱一句戏,竞认为白跑了一趟。可悲呀!这就是鲁迅先生所揭露的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看客!阿Q成了革命的牺牲品,可到最后未庄的人们也没有半点对革命的看法,更不会去参加革命。这是时代的悲剧!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却没有让革命的主力——农民群众有一星半点的了解!这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训!.
鲁迅先生是怀抱文学救国的理想投身创作的,作品中的看客们,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被扭曲、被虐杀的血泪人生,控诉着封建社会的黑暗、残忍和冷酷,展现了一幅幅令人颤栗的封建主义吃人的图画。这让我们对时代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先生哀与怒的情感的抒发。
回过头来,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影片中观看杀人的中国人,还是咸亨酒店里的小伙计、掌柜和酒客们,抑或是柳妈、鲁四老爷等,都是一群思想极度麻木冷漠,毫无同情心的市侩者。他们或者视杀人为看戏,从中寻找乐子;或嘲笑身边的弱者,本应洒一滴同情之泪却反把别人的痛苦当作笑料;或者再在别人的伤口上洒一把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还算得上是有血有肉的人吗?不,他们充其量只是一群泯灭了人性的行尸走肉。
堂堂中华大地,悠悠千载古国,昔日的繁华已随风而去,留下的只有堕落和即将毁灭的人性。在先生看来,“麻木的人们隔岸观火,玩味、欣赏别人的苦难,就如同儿戏。而只会看戏、做戏的民族是可悲的”。先生在悲哀,中华在悲哀!而眼前,只有那有声的笔和无言的泪……
悲哀之余,不禁让人深思:是谁造就了这“悲哀”?无疑,这一切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在鲁迅先生的这些作品中,无论是孔乙己、祥林嫂、阿Q这样的受害者,还是鲁四老爷、咸亨酒店的掌柜等冷漠者,他们都无一幸免。不可否认,受害者在遭受迫害时有反抗,例如祥林嫂的逃婚、抗婚,阿Q的抗争。可结果呢?祥林嫂为了自己的命运奋力挣扎,但是她的所有努力都不会得到封建势力的承认和原宥。压在祥林嫂身上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这样强大的封建网络决定了祥林嫂的一切挣扎努力都只是徒劳。阿Q的造反则多少带点复仇观念和“我要什么就是什么”的幼稚欲望,他对辛亥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实质,都没有真正地理解。加上以假洋鬼子和赵秀才等人为代表的假革命、真封建势力的阻挠,失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当时的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当祖国母亲被人肆虐践踏,干疮百孔之时,儿女们或麻木,或冷漠,或进行无知无力的反抗。悲哀之余,先生愤怒了。这又怎能不让人愤怒呢?于是他拍案而起,写下这一篇篇不朽之作。这是对迫害者与受害者的批评指摘,更是对封建毒瘤的莫大讽刺。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文化观念、伦理道德和统治者的愚民政策,造就了国民的愚昧落后。亲眼目睹国家的现状,一代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用他那如椽大笔喊出了时代的呼声——改变国民精神,建设强大的国家,他将历史的积习和生活的真实融进了一篇篇凝重的文字中,用显微镜诊断出时代民族的病根。苍劲的笔触中,我们仿佛听到了这样的呐喊:“中华雄狮,觉醒吧!”
中国现代性的文化精髓使之能够成为人类现代价值的一部分;而儒家文化与媒介文化的相似性.使之获得了在世界传播的特性。中国现代性的传媒复兴之路,应当借助政府、传媒资本和知识分子等力量。 论文关键词:大众传媒;中国现代性;媒介文化;复兴 在全球化和数字传播技术的语境下,中国现代性应当寻求复兴和向世界传播的路径。在此过程中,政府、传媒资本和知识分子均应承担起责任。 一、中国现代性的文化精髓 从中国现...
这里提到的“黑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颜色,二是指对比。老子说过:五色使人盲。因为在繁乱、喧嚣、时尚的色彩冲击下,由于色彩的泛滥造成了色的无力,从而减弱了对产品符号的识别及信息的有效传达。因此,“黑白”语言的运用,不仅弥补了现代人心理及视觉的需要,同时也使现代设计色彩的空间增强了。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在人类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审美能力...
文章从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就节目个体经营、频道整体经营、广告整合经营3个方面,研究了当前多媒体时代的电视经营策略,对实现电视媒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的最大化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节目:频道;广告;经营策略 现在,我们已进人多媒体时代,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4大主流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如何搞好电视经营,关系到电视行业的整体壮大,关系到电视...
“我们已经习惯于世界是西方式的,甚至是美国式的,我们不知道,如果不是这样,它会是什么样的。” 今年六月,一位名叫马丁·雅克(MartinJacques)的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在他新推出的长达550页的新书中,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上述的质疑,并努力以自己的特殊方式解答这一质疑。这部新书的书名无疑是吸引人们眼球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央王国的兴起与西...
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左权人,一名左权民歌的爱好者,对左权民歌有一种深深的宠爱,在此将自己多年来积累所得拿来与大家共享,以期更多人爱左权民歌,唱左权民歌。关键词:左权民歌;渊源;独有特色 左权县位于太行山巅,与河北、河南交界,傍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物丰博,县境内众多的风物传说、民谣、民谚,与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左权人民对秀丽山河的赞美和对家乡热土的眷恋,表达了人民的智慧与企盼...
探讨中国古代服装色彩文化与等级制度的关系。分析不同朝代中不同阶级的服装色彩特征。 关键词:服装;色彩;等级 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中国服装色彩运用渊源已久,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阶级社会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能御寒暑,满足人类本能的装饰欲望,而且是作为等级的标志而出现。 每一时代都会有过去的遗迹,也会有未来风格的萌芽,但总会有一种风格成为该时代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就业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科学调适,会导致心理不适、心理疾患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必须要正确分析大学生心理不适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从静态角度看,现代性具有整体性;从动态角度看,现代性具有发展性;从综合角度看,现代性具有多元性。从一般规律看,文化发展具有一定客观必然性,也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实现中国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增强当代文化建设的现代性,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奠定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底蕴;以文化交流为契机,加快我国...
决澜社——中国画坛上第一个自觉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艺术团体,以“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也应当出现一种新兴的气象”为宣言,轰轰烈烈地演绎着其艰辛悲壮的历史片段。2O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危机与新生、破坏与创造的并存阶段,中国在经历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文化艺术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帝国主义的炮舰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的新思潮也加快了向中国传播的速度...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敏感的自省者、冷傲的个人主义者、都市人的优越感和中西文化的熏陶四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心理。 张爱玲是带着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突兀”而来的,几乎一夜之间,成为红极一时的作家。她似一颗彗星划了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淼的文坛辉煌而过,留下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在她走红文坛之初,傅雷称她的《金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