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提到的“黑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颜色,二是指对比。老子说过:五色使人盲。因为在繁乱、喧嚣、时尚的色彩冲击下,由于色彩的泛滥造成了色的无力,从而减弱了对产品符号的识别及信息的有效传达。因此,“黑白”语言的运用,不仅弥补了 现代 人心理及视觉的需要,同时也使现代设计色彩的空间增强了。
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 发展 ,在人类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审美能力也随之提高。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大量色彩绚丽的设计物品通过各种大众传媒进入我们的视线,使得视觉感官的作用越来越强烈。在生活中出现的大量颜色,充斥着我们的视觉感官,这样也增加了我们在视觉和心理上对色彩的视觉疲劳。在这样的冲击下,就让我们对那种单纯、朴素、概括简练的“黑白”色更加欣赏。文章先讨论黑与白的关系,然后在平面设计中进行分析。所谓平面设计是指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等。平面设计是把平面上的几个基本元素,包括图形、字体、文字、插图、色彩、标志等以符合视觉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是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同时给观众以设计需要达到的视觉心理满足。
1 黑白关系
一般把色彩分成冷色和暖色,但是要研究色彩决不能仅从这个方面区分,如:亮度、对比度、饱和度、互补色、感觉等,这里只对黑色和白色进行对比。
色彩并不是死的、不动的,由于色彩的波长不同,人感觉到的色彩有距离的变化,某些色彩看上去是向外扩张的,另一些色彩看上去是向内收缩的。歌德曾经说过:“一个黑色的物体,看上去总要比一个同样大小的白色物体小一些。”他还断定,一个放置在白色基底上的黑色的圆,要比一个放置在黑色基底上同样大小的白色的圆看上去小1/5。我们都知道穿黑色衣服的人显得比较苗条。在同一平面上黑色与白色相比,黑色感觉靠前一点,而白色感觉向后。
在光的作用下,人们依靠视觉来认识世界,组成人类视觉的两个因素是明度和色彩。色彩和明度在人的视觉上是难以分割的,万物中没有不含色彩的明暗,也没有不含明暗的色彩,色彩是可以用单纯的明度来表现的,黑白则是色彩明度高度概括的两极色。
黑色与白色是对色彩的极致抽象,黑色号称色中王、白色号称色中母,黑白两色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以及神秘感,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这两极的对比、组合巧妙的构成就能产生特殊极端的视觉效果。康定斯基说:“黑色意味着空无,向太阳的毁灭,向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无尽的可能性。”然而白色却有独特的两重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最圆满状态,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各种色彩加在一起之后得到的统一体;但另一方面,它本身又缺乏彩色,从而也是缺乏生活之多样性的表现。也就是说,它既具有一种尚未进入生活的天真无邪儿童所具有的纯洁性,又具有生命已经结束的死亡者的虚无性,白色既是圆满状态又是虚无状态。
黑白颜色需要设计师别出心裁,运用点、线、面及黑白形体的曲直、刚柔、疏密、大小的对比穿插,从而产生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强烈、明快的视觉效果。黑白是两个极色,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它有着更多的理性和抽象的味道,黑白的一般 规律 是白衬黑、黑托白、黑白穿插,也称阴阳结合。 中国 传统的道家太极图也是反转图形的一个典型代表,阴阳两极互生互长,生生不息。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是中国 哲学 意识的根源。其黑色与白色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辨证对立、统一的两个极端。利用黑白两极所创作的阴阳相生形象表现出宇宙永恒的运动。用一条曲线分隔出黑白两个形象和阴阳两极的变化。黑中点白、白中点黑,正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起到了增强阴阳变化,同时也丰富了黑白的节奏,堪称绝妙的黑白装饰 艺术 设计。 2 设计与黑白
黑与白是相对的,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虚”就没有“实”,怎样积极调动画面各个元素,使它们相互作用、相得益彰,进而充分发挥视觉功效、传达信息,是设计所追求的。设计师要惜墨如金,不仅仅是为了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反映更多的信息,更主要的是以此来增强画面的纯粹、巧妙和视觉新奇,通过图像的互相依存,来暗示两者之间潜在的关系。例如:“鲁宾之杯”当人们注目在图形上时,看到的是一只杯子的造型,而当人们的目光移动到背景上时,看到的是两个侧面角度的人形,两种不相干的物象就返样被不可思议地结合为一体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实或虚、图或底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在当代的设计领域,我们也应当充分运用黑白的对比,黑白的节奏、韵律来充实、增强设计的语言。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单纯就是饱满。只有更好地发挥黑白灰对比的韵律作用,才能从单纯中求丰富,简练中求明快,形成 现代 的设计风格。设计要求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卓越的创意。形象要概括集中,色彩要简洁、明快、强烈、醒目地表达要传递的信息,表现内在的联系,赋予画面更广的含义。芬兰设计大师KARI PIIPPO为芬兰招贴博物馆所设计的海报,作品以单纯的黑白刀片为图形,一是强调黑白图形的视觉感染力,真实与虚构的黑白想象空间。二是用刀片与纸张的组合,巧妙地表达了张贴海报是具有锋利、敏锐、迅速的传播信息。画面在单纯的黑与白的对比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印象。
在现代的设计中,色彩不是越多效果就越好,设计是把繁杂的东西有序地组合表达出来传递信息,是化繁到简的过程,而不是把简单的东西作复杂了。用色上就要高度的概括提炼,要强调色彩的力度,使色彩在画面中形成对比又统一的视觉效果。使观者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忆,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给观者留下美的享受,所以充分地理解及运用“黑白”的表现力将会在设计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文章指出,电视新闻人员应在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上不断提高、充实和创新,跟上电视新闻改革的步伐。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这个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
本文对派于港台的析词语—方言词、外来词、析透词进行结构方式的归开,归开为缩略词、派生词、类化语词,然后进行杜会心理的分析.作者认为上迷析词语在汉语中得以广泛运用,主要足因为模仿心理、商业杜会化心理、术析尚筒心理等因素所致。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语言的内部要素中,词汇的变化与社会的关系最密切,词汇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改革开放以来...
西街文化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对现实的疏离所形成环境氛围的狂欢化、经营者对生活本真品质的追求导致的商业活动休闲化,媒体传播所造就的西街故事的传奇化。西街特有的文化生态是其作为旅游景点的主要卖点,和其他的原生态景点一样,西街面临本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尖锐冲突。现代商业操作可以再建造更多的“西街”,但西街的精神和文化是不可被复制的;作为旅游目的地,西街的看点就在...
:《国民日日报》是继《苏报》后国内最重要的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报纸,它从近代中国屡屡惨败中看到国民的劣根性,对其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并对国民性改造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尽管在理论上和认识上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但它叻唤醒中国人的新国民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积极的舆论准备。 l903年8月7日创刊于上海的《国民日日报》,继承了《苏报》宣传革命的主旨,是当时屈指可数的资产阶级革命报...
俄罗斯可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一个国家。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旧的和新的、宗教的和世俗的、职业的和家庭的节日,神奇地交织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但是,俄罗斯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不了解国家的节日,风俗和习惯。下面,我们以俄罗斯节日文化为引,一窥俄罗斯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苏联解体后,一个新的俄罗斯诞生了。随着新国家的建立,一些新的节日也应运而生。但是,俄罗斯人还是特别喜欢俄罗斯...
洪秀全所创立的理想天国从最初的萌发开始,就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回顾中国历次以宗教为组织手段的农民起义就不难得出它最终悲剧的结局命运。至于后来的《天朝田亩制度》,尽管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实践,也对当时的社会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跑步进入“天国”的理想固然美好、组织者的宣传也很巧妙,但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一厢情愿”。作为天国的核心&m...
现代中国新文学中,小资产阶级一直是一个“问题场”。将其纳入中国现代性研究的视野。可以考察中国文学中小资产阶级形象谱系的特征和嬗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反思新文学的内在演变。 现代中国文学中,小资产阶级(小资)一直是一个“问题场”。五四新文学以来,包括鲁迅、茅盾等许多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以及“延安文学”直至20世纪80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一直处于客体的位置上,她们是男人欲望的对象,是男人审美的客体,是男人理想的载体。男人将他们的审美欲望和审美趣味强加给女人,并借助强大的父系文化不让她们开口,不让她们成为她们自己,以使她们混淆自己的身份,以为男人所给她们的形象就是她们自己。男人们按照自己强烈的征服欲望与猎弱的性心理塑造着女性。于是乎文学上有了“侍儿扶起娇无力”,有了林黛玉的见花落泪、对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于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技导向作用,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环境和技术创新绩效三个方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管理,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同时接受国内外单位和个人的捐赠。从1986年自然...
民国著名张季育自1919年起的30年间,共撰写文章不下3000篇,其中绝大多数是社评。因此从社评来考察张季窝的新闻思想当为一个重要侧面。张氏的社评思想可以从如下方面加以分析:张季宾社评的写作原则、主要特色、选题范围与政治态度。 一、张季窗社评的写作原则“他曾对我们谈评论写作,第一要不偏,第二要不滥,不偏则意旨平正,不滥则文字清晰。”张季莺既然提出并阐释了“四不...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4.426
影响因子:1.948
影响因子:1.310
影响因子: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