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园林以独特的艺术品格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它的风格和创作手法的形成,必然有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艺术种类中,中国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大。本文就中国园林与国画的姻缘联系、布白原理和特征进行了论述。
中国园林中的布局手法受到中国画中布白构图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与西方园林大相径庭的艺术风格。“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这句诗可以说是中国园林艺术品格最好的写照。以静观动,以流动的画面和空灵的意境,包括宇宙万物万境,蕴含人主无限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园林独到的艺术追求。
这样一种艺术品格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上,就是园林的空间常常留有大幅的“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空间布置中实质要素未到的无形之处以及实质要素隐蔽的地方,就像齐白石画鱼、画虾从来不画水,留下大片的空白,但可以通过鱼虾的游动之态,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感受到水的存在和水的澄明;郭熙的《梅石溪图》里突兀的峻石,几株从崖石里伸出的梅技,以及几只闲游的野鸭,仅占画幅的1/3,其余部分是空白,然而,这些空白的象外之旨是水,是天,是水天一色,尽可自由联想。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里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它与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以无形写有形,以形写神,以实写虚等美学原则是一致的。中国古典诗歌讲“诗贵含蓄”要求诗歌应“含不尽之意于象外”。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可说是这种原则的最高境界了。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布景大多是虚景,所用道具多是假设;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也不依赖舞台背景的变换,演员几个小的动作,就可以完成上天人地,骑马摇船等全过程,这都是中国古典艺术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这种美学原则也在造园中表现更加充分。它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对含蓄以及以虚写实的美学追求。“虚”与“实”是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强调隐与显、藏与露、多与少、浓与淡的对立统一,立足于生动地显示出山水万物、阴阳虚实的复杂交错,以及园林师、建筑师的独特感受,以寥寥数笔,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效果。受到传统中国画创作思想的影响,“物到为实,飞白为虚”、“有形为实,无形为虚”的理念便成为中国园林创作中构造“图外之意,画外之音,景外之景”的常用手法。中国园林构图中的”实”是指园林园景中的实体景素,如山体、建筑物、高大乔木等,“虚”是指与实体景素相对的虚体景素,如水面、广场、草坪等。任何一件园林作品都应该是这种虚与实的有机统一。有实无虚不具有艺术性,有虚无实则不能成其形。园景中的虚处与实处是有机相连、统一于一体的,构成的是“地”与“图”的互存关系。中国画中画家意在画云却画山,山间空白,看似云气缭绕;旨在画月却画云,云中空白,却透出日月的辉煌。所以,有形可以虚,无形亦可人实。如烟水云霞不着笔墨可化为虚象,画中空白在景物实相的对照下,又显示出山水烟霞的实景。
由于虚与实相生相存,园林中实体景素未到的“空白”空间,在与整个园景的关系中,成为有机组成部分。留下“空间空白”,使景园具有丰富的启发性、暗示性和召唤性,从而为游园者想象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所谓:“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三显在《东庄论画》中也这样讲:“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显然,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构筑妙景最要紧的地方,不在实象,而在无笔无墨的“空白”处。
那么,为什么妙在无形处?在笔墨不着的“空白”处,华琳在《南棕抉秘》中道出了原委:“于通幅的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务使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之龙脉矣.”因此,园景中“空白”处关系着园景的气势.园林构图中的空白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园景的气韵是否生动。“空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暂时的隐藏,其中贯注着自然的精魂和造园家的生命律动。正如王夫之所言:“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讲绘画“应留虚白地步,不可填实;庶使烟光明灭,云影徘徊,森森穆穆,郁郁苍苍,望之无形,摆之有理”。邹一挂讲“布置之法,势如勾股。上宜留天,下宜留地”。正是居于上述认识,中国历代园林师和建筑师都很关注构图和布白的问题。在构图时留出天与地的空间,同时也就留出了作者和观赏者心灵流动的空间。这正是园林师和建筑师特有的空间意识的体现,同时也把图景中空白转化为实有的精神空间。“空故纳万境”,正是因为在这些空白中洋溢着艺术家心灵的律动,从而使园林的意境更加深远,使得有限的空间具有奔腾千里的气势,使静的空间充满了动感。所以才妙在无形处。
因此可以说,中国园林的佳境是构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明代著名造园理论家计成在《园冶》中列举了许多情景交融的例释,如“摩洁惘Jil”的清幽山谷;“季伦金谷”的豪华盛筵;“境仿稼壶”的神仙境界等。实质景素与虚质景素之间讲究共生递进,在选择亭台阁榭的空间位置要近水际泽畔,或“壕幢之上,想人鱼观”,或“支仓浪中,非歌攫足”。圆中掇山讲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抒闲云野鹤之逸志,发思古凭今之幽情。此情就是要调动赏园者身临其景,触景生情。中国古代造园师运匠心于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注情于一亭一榭,一峰一峦,意在笔先,精巧地运用虚实景素,巧妙构思,合理布局,创造出了一大批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精品并立于世界园林之林。
中国画在空与白的色彩运用上也别具匠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种特殊的表达语言。中国画以水墨为主,一黑一白,成为其色彩的基调。张式在《画谭》中说:“黑为阴,白为阳,阴阳交构,自然造化之功。”《易》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立天之道谓之阴阳”。黑白之水墨画法与自然的阴阳之道相映衬,生动地昭示出中国传统艺术内在的民族文化血脉。从色彩学角度看,黑和白是色中极色,任何色彩浓极则为黑,淡极则为白。黑和白既可以代替一切色,又便于作者随意抒写真情真性,传神写意。张彦远说:“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之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绊绅。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在中国画家看来,色彩的运用必须符合“意”的调遣。关键不在于色彩的富丽辉煌,要能传神写意,而中国画恰恰用墨色也可以达到五色兼备的效果。所以国画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黑是生命力的具象流动,白之虚象容纳宇宙万物万境,两者交相辉映,形成一起一伏的奔腾之势,从而使静态的画面有节奏地律动。中国画就在这律动之中既具有了诗的意境,又具有了音乐般的气质。所谓“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中国画的意境和品格,就在这黑白的节奏中映现出来。受中国画构色原理的影响,中国园林特别是南方私家园林以“雅”成名,园景和景观建筑没有华丽的色彩,而是多借园林植物的形态、质感与风韵与山水、建筑互相衬托掩映,创造出了生机盎然的景观。
以欧洲台地式园林为主的善用浓妆重彩刻画出一个实有的空间形象,极力铺写光、色、物、影的真实,它是一个“有”的世界。而中国园林的本质是“启示性”和“意境性”,它给欣赏者提供的是一种通过“无”到达“无限”的道路或方式。所以中国园林重视的不是对外部世界做精雕细刻的描摹,而主要是通过内心感悟,去把握宇亩和自然生生不灭的“道”。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国园林内含的丰富精神实质,就在园林的空无中缔生出来。庄子说:“瞻彼网者,虚室生白。”中国园林正是通过这个“网者”达到“天地万物人我庐”之境界。而我们正好可借这个窗户,进人中国画浩瀚的领地,去把握中国园林独具的意味和精髓,领略她独具的魅力。
太宰治的文学创作风格在中期发生了重大转变,通过对其一贯的文学基调与中期转变原因的分析,可以窥见中期的文学特质依然如故。在中期作品健康、明快的色彩下面,涌动着虚无、反叛与自我否定的暗流。 关键词:表象;两面性;文学基调 1、太宰治的文学创作生涯通常被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期是其自称为“排除与反抗”的时代(1932—1937),这一阶段的作品大多格调灰暗,带有较强的...
西街文化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对现实的疏离所形成环境氛围的狂欢化、经营者对生活本真品质的追求导致的商业活动休闲化,媒体传播所造就的西街故事的传奇化。西街特有的文化生态是其作为旅游景点的主要卖点,和其他的原生态景点一样,西街面临本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尖锐冲突。现代商业操作可以再建造更多的“西街”,但西街的精神和文化是不可被复制的;作为旅游目的地,西街的看点就在...
《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灵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也以“玉”命名,可见玉石在书中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浓孟的玉石崇拜心理.并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层次地理解曹曾芹的创作本竞。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和玉石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像玉石一样把富贵、高...
屠格涅夫对文学的本质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提出了生活乃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文学必须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等文学本质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批评丰富了其文学本质观。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是“第一个为俄国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的经典作家,早在20世纪初屠格涅夫就被介绍到我国,进入我国学者的...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继承、发扬优秀的民俗文化,这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从江西优秀的民俗文化入手,从四个方面分析优秀民俗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江西民俗文化;和谐;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人民正在积极行动起来,投人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是当下最热门的...
间接回指是回指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文章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对汉语中各种间接回指的现象重新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分类方法,并用认知域堆栈以及认知域关联过程对汉语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汉语间接回指;认知分类;释义过程;认知域 一、引言 在《英语语法》一书中,Quirket.al(1985)把回指定义为:“一个词或短语在语篇中用来(回)指同一语篇中的另一...
本丈以音位学对比理论为框架,在较细致、全面的分析中,运用图表的形式,归纳出现代汉语元音与维吾尔语元音在音位系统层面上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任何语言都有一套既相互对立又联系紧密的音位系统。每种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除了有一部分相同或相似的音位外,还有一些独有的音位,正是这些独有的音位把这种语言与其他语言区别开来。运用音位学对比理论对两种语言的元音音位系统进行对比,对于揭示这两种语言的语音规律和特点,搞...
文章指出,电视新闻人员应在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上不断提高、充实和创新,跟上电视新闻改革的步伐。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这个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
以现代性视野考察中国近期科幻小说可以发现,中国近期科幻创作既对现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抱有信心,又对现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并试图在一种本土的丈化寻根中重建一种符合民族传统的现代社会价值系统。 长期以来,科幻小说作为…类特殊的类型文学在我尉并未进入主流文学领域。但近几年,红一些科幻杂志的推动下,一大批新作者加入到科幻小说的创作队伍使中国近期科幻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近期...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每个人的内在和谐为基础。它对每一个公民在素质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从而构筑人的内在和谐,并达到其最终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人。 关键词:和谐社会;音乐欣赏;内在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
影响因子:8.588
影响因子:13.850
影响因子:1.270
影响因子:0.060
影响因子:2.16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480
影响因子: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