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园林以独特的艺术品格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它的风格和创作手法的形成,必然有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艺术种类中,中国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大。本文就中国园林与国画的姻缘联系、布白原理和特征进行了论述。
中国园林中的布局手法受到中国画中布白构图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与西方园林大相径庭的艺术风格。“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这句诗可以说是中国园林艺术品格最好的写照。以静观动,以流动的画面和空灵的意境,包括宇宙万物万境,蕴含人主无限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园林独到的艺术追求。
这样一种艺术品格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上,就是园林的空间常常留有大幅的“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空间布置中实质要素未到的无形之处以及实质要素隐蔽的地方,就像齐白石画鱼、画虾从来不画水,留下大片的空白,但可以通过鱼虾的游动之态,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感受到水的存在和水的澄明;郭熙的《梅石溪图》里突兀的峻石,几株从崖石里伸出的梅技,以及几只闲游的野鸭,仅占画幅的1/3,其余部分是空白,然而,这些空白的象外之旨是水,是天,是水天一色,尽可自由联想。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里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它与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以无形写有形,以形写神,以实写虚等美学原则是一致的。中国古典诗歌讲“诗贵含蓄”要求诗歌应“含不尽之意于象外”。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可说是这种原则的最高境界了。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布景大多是虚景,所用道具多是假设;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也不依赖舞台背景的变换,演员几个小的动作,就可以完成上天人地,骑马摇船等全过程,这都是中国古典艺术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这种美学原则也在造园中表现更加充分。它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对含蓄以及以虚写实的美学追求。“虚”与“实”是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强调隐与显、藏与露、多与少、浓与淡的对立统一,立足于生动地显示出山水万物、阴阳虚实的复杂交错,以及园林师、建筑师的独特感受,以寥寥数笔,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效果。受到传统中国画创作思想的影响,“物到为实,飞白为虚”、“有形为实,无形为虚”的理念便成为中国园林创作中构造“图外之意,画外之音,景外之景”的常用手法。中国园林构图中的”实”是指园林园景中的实体景素,如山体、建筑物、高大乔木等,“虚”是指与实体景素相对的虚体景素,如水面、广场、草坪等。任何一件园林作品都应该是这种虚与实的有机统一。有实无虚不具有艺术性,有虚无实则不能成其形。园景中的虚处与实处是有机相连、统一于一体的,构成的是“地”与“图”的互存关系。中国画中画家意在画云却画山,山间空白,看似云气缭绕;旨在画月却画云,云中空白,却透出日月的辉煌。所以,有形可以虚,无形亦可人实。如烟水云霞不着笔墨可化为虚象,画中空白在景物实相的对照下,又显示出山水烟霞的实景。
由于虚与实相生相存,园林中实体景素未到的“空白”空间,在与整个园景的关系中,成为有机组成部分。留下“空间空白”,使景园具有丰富的启发性、暗示性和召唤性,从而为游园者想象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所谓:“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三显在《东庄论画》中也这样讲:“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显然,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构筑妙景最要紧的地方,不在实象,而在无笔无墨的“空白”处。
那么,为什么妙在无形处?在笔墨不着的“空白”处,华琳在《南棕抉秘》中道出了原委:“于通幅的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务使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之龙脉矣.”因此,园景中“空白”处关系着园景的气势.园林构图中的空白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园景的气韵是否生动。“空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暂时的隐藏,其中贯注着自然的精魂和造园家的生命律动。正如王夫之所言:“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讲绘画“应留虚白地步,不可填实;庶使烟光明灭,云影徘徊,森森穆穆,郁郁苍苍,望之无形,摆之有理”。邹一挂讲“布置之法,势如勾股。上宜留天,下宜留地”。正是居于上述认识,中国历代园林师和建筑师都很关注构图和布白的问题。在构图时留出天与地的空间,同时也就留出了作者和观赏者心灵流动的空间。这正是园林师和建筑师特有的空间意识的体现,同时也把图景中空白转化为实有的精神空间。“空故纳万境”,正是因为在这些空白中洋溢着艺术家心灵的律动,从而使园林的意境更加深远,使得有限的空间具有奔腾千里的气势,使静的空间充满了动感。所以才妙在无形处。
因此可以说,中国园林的佳境是构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明代著名造园理论家计成在《园冶》中列举了许多情景交融的例释,如“摩洁惘Jil”的清幽山谷;“季伦金谷”的豪华盛筵;“境仿稼壶”的神仙境界等。实质景素与虚质景素之间讲究共生递进,在选择亭台阁榭的空间位置要近水际泽畔,或“壕幢之上,想人鱼观”,或“支仓浪中,非歌攫足”。圆中掇山讲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抒闲云野鹤之逸志,发思古凭今之幽情。此情就是要调动赏园者身临其景,触景生情。中国古代造园师运匠心于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注情于一亭一榭,一峰一峦,意在笔先,精巧地运用虚实景素,巧妙构思,合理布局,创造出了一大批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精品并立于世界园林之林。
中国画在空与白的色彩运用上也别具匠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种特殊的表达语言。中国画以水墨为主,一黑一白,成为其色彩的基调。张式在《画谭》中说:“黑为阴,白为阳,阴阳交构,自然造化之功。”《易》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立天之道谓之阴阳”。黑白之水墨画法与自然的阴阳之道相映衬,生动地昭示出中国传统艺术内在的民族文化血脉。从色彩学角度看,黑和白是色中极色,任何色彩浓极则为黑,淡极则为白。黑和白既可以代替一切色,又便于作者随意抒写真情真性,传神写意。张彦远说:“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之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绊绅。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在中国画家看来,色彩的运用必须符合“意”的调遣。关键不在于色彩的富丽辉煌,要能传神写意,而中国画恰恰用墨色也可以达到五色兼备的效果。所以国画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黑是生命力的具象流动,白之虚象容纳宇宙万物万境,两者交相辉映,形成一起一伏的奔腾之势,从而使静态的画面有节奏地律动。中国画就在这律动之中既具有了诗的意境,又具有了音乐般的气质。所谓“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中国画的意境和品格,就在这黑白的节奏中映现出来。受中国画构色原理的影响,中国园林特别是南方私家园林以“雅”成名,园景和景观建筑没有华丽的色彩,而是多借园林植物的形态、质感与风韵与山水、建筑互相衬托掩映,创造出了生机盎然的景观。
以欧洲台地式园林为主的善用浓妆重彩刻画出一个实有的空间形象,极力铺写光、色、物、影的真实,它是一个“有”的世界。而中国园林的本质是“启示性”和“意境性”,它给欣赏者提供的是一种通过“无”到达“无限”的道路或方式。所以中国园林重视的不是对外部世界做精雕细刻的描摹,而主要是通过内心感悟,去把握宇亩和自然生生不灭的“道”。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国园林内含的丰富精神实质,就在园林的空无中缔生出来。庄子说:“瞻彼网者,虚室生白。”中国园林正是通过这个“网者”达到“天地万物人我庐”之境界。而我们正好可借这个窗户,进人中国画浩瀚的领地,去把握中国园林独具的意味和精髓,领略她独具的魅力。
京派小说家以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乡村生活特有的风俗画,表现出浓郁的民俗色彩和素朴的民俗美。文学作品对独特的民俗色彩的展示,不仅是一种生活现象的展示,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本质的揭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到历史中,透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审美特性。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俗,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废名...
这种学习方式无形中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而后将“自主”和“探究”的成果回归到“合作学习中”,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音乐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的情感艺术,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为了使学生充分地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通过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初步试...
文章指出,电视新闻人员应在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上不断提高、充实和创新,跟上电视新闻改革的步伐。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这个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
文章研究铁凝小说对人物心理透视的多重方式,探寻其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源。铁凝时而将激情描述与理性分析融为一体,时而编织多声部的叙述和对话构成多重视角全方位透视人物心理,时而借助人物的外在行动凸现内在运动的轨迹,最终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论文关键词:铁凝;小说;心理透视;分析 铁凝的小说已引起广泛关注,对其做出评论、研究的文章不可胜数,多从叙事伦理、第三性视角、人性挖掘、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述了情境教学对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创建建构主义环境,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原有的语言知识和环境作用主动建构对词汇的理解。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词汇学习 一、建构主义简介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或客观主义(ob...
不同民族由于历史发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汉民族文化心理丰富且复杂.对言语交际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汉民族言语交际中讲究礼节,注重和谐,语词速信等方面独特的文化心理现象进行探索讨论。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汉民族;言语交际;文化心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又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一个民族的文化最能通过民族的语言表现出来。静态的语言,语言...
探讨中国古代服装色彩文化与等级制度的关系。分析不同朝代中不同阶级的服装色彩特征。 关键词:服装;色彩;等级 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中国服装色彩运用渊源已久,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阶级社会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能御寒暑,满足人类本能的装饰欲望,而且是作为等级的标志而出现。 每一时代都会有过去的遗迹,也会有未来风格的萌芽,但总会有一种风格成为该时代的...
评价帝王应该有三要点:我们的作者不要把这些帝王看成是天生的,离开他们历史就不能前进;我们的作者们应当把帝王置于历史发展潮流中去把握,看他是顺应历史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要写出帝王形象的思想和心理的复杂性,定量分析没有意义,需要的是写出他们的悖论式悲剧。1帝王形象创造需要“主体意识”的参与 有的学者说,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是“双声话语”,既要历...
2005年播客在中国互联网上开始流行起来,并逐渐成为继博客之后又一个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草根媒体。播客代表了后现代媒体的典型形态,其娱乐元素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特征,可集中归结为对传统文化、社会理性的消解和颠夜。但若一味地沉浸在后现代的解构狂欢中,在离经报道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就会造成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的完全丧失。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媒体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2005年播客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它以浅显幽...
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窝求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推行“阅读疗法”的客现环境,详细介绍了“阅读疗法”的原理和作用机,探讨了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有所为的做法和白牙的角色定位。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极端事件不断出现在媒体的报导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大学校园的心理健康...
影响因子:7.620
影响因子:2.893
影响因子:32.08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34
影响因子:0.884
影响因子:1.160
影响因子: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