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汉代遣策及漆器铭文中“汎”和“汎工”的考释,关系到对“汎工”这一工种和汉代髹饰工艺程序的正确认识;但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实际上,这个字形应该隶定为“汎”,指漆器制作中的打磨抛光;负责这道工艺的技师称为“汎工”。
关键词:汎;汎工;髹饰工艺;讹字
一、概论
“汎”常出现在汉代遣策及漆器铭文中:
例1:髹△幸食杯百。(马王堆三号汉墓简牍“遣策”图版三九•247) 例2: 髹△检一合。(马王堆三号汉墓简牍“遣策”图版四0•267)
例3:△幸食杯五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193)
例4:◇幸食杯五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192)
例5:右方◇幸食杯一百。(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194)
例6:◇食检(奁)一合盛稻食。(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212)
例7: 鸿嘉三年,考工褒造、◇工谭、守佐章、啬夫并、掾咸主、守右丞襄、守令禁省。(姚庄M102出土的漆盘铭文)
例8:元延三年,供工工彊造、画工政、涂工彭、◇工章、护臣纪、啬夫臣彭、掾臣承主、守右丞臣放、守令臣兴省。(宝女墩M104出土的29号漆盘铭文)
例9:河平元年,供工、髹、涂、画工顺、◇工姨绾、护忠、啬夫昌亡、右丞谭、令谭、护工卒史音省。(宝女墩M104出土的28号漆盘铭文)
例10:髹◇画盂一。 (云梦西汉墓出土木方第1列,另第2列、第4列、第5列、第6列、第7列都有该字,字形相同。)
就目前所知,对“”(为排版方便,下文中出现该字均用△代替)大致有七种考释,分别释为:彤①、②、汩③、羽④、雕⑤、洀⑥、⑦。其中释为“彤”和释为“ ”两说影响较大。释为“彤”的观点为《汉语大字典》所采纳,即该字典在“彤”字条下所列的古文字字形中收了睡虎地简二五•四五和元始四年漆盘上的该字字形。周世荣先生在《汉代漆器铭文“工”考》中将此字释为“”,此说为《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一书所从。
对于释为“彤”以及释为“”、“汩”、“羽”、“雕”、“洀”诸说的不可信从,周世荣先生在其文中做了辨析,笔者对之十分赞同,故此不再赘述。
但对于周先生将此字释为“”的观点,笔者有几点疑问:第一,周先生将此字右边的构件释为“冃”,笔者认为欠妥。“冃”,小篆作:,《说文解字•冃部》:“冃。小儿蛮夷头衣也。从冂;,其饰也。凡冃之属皆从冃。”即“冃”是象形字,像帽子的形状,是“帽”的初文,最上面的横与两竖相连接,构成一个半包围的外框,上方的两角成圆弧形,下面的两横不与两竖相连。我们要考释的字形则多数不具有这样的特点:其右边构件的两竖高出最上面的一横,下面的两横(或一横)与两竖(或其中一竖)相接。第二,△字在漆器铭文和简牍文字中多次出现;但是周先生隶定出的字形“”(包括“”),《说文》及历代字典辞书均未收录。第三,周先生得出“‘工’也可引申为‘罩工’,而与《髹饰录》中的‘罩明’相类似”的结论,是基于 “”有“覆盖”义。但我们不能因为“冃”与“帽”通,而帽子覆盖在眼际(周先生是这样推论的),就得出“”有覆盖的含义。而“‘’为涨水之意,洪水猛涨,可以覆盖田地和村庄”,这种所谓引申也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实际上,“”在 文献 典籍中未见“覆盖”义的用例。而且罩明的目的不是覆盖,而是使下面的花纹或底色更好地显现。第四,据《髹饰录解说》,一件漆器的制成需要多道工序,其中布漆、垸漆、糙漆分别是制造漆器的第四、五、六道工序;之后上色漆;有的漆器还会罩一层透明漆——这道工序即是罩明,周先生认为工就负责这道工序。其实罩明与布漆、垸漆、糙漆、上色漆相比,就粉刷技巧来说并没有不同,只是所用的漆不同而已,似乎没有必要专门设一工种来负责。
二、释“汎”
我们认为△字应该释为“汎”。
(一)分析字形
该字有左、右两个部件构成。左边的部件隶定为“氵”是毫无疑问的,其中例1~9中,是隶楷写法的偏旁“氵”;例10中,是小篆之前古文字写法的“水”。
右边的部件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例1~3中的写法,两竖之间有两横,可释为“凡”。“风”是从虫、凡声的一个字,马王堆三号汉墓简牍“遣策”中的“风”作:(图版四一•274),其构件“凡”的写法与例1~3中右边的构件相似。
另一种是例4~10中的写法:两竖之间有三横。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受左边构件“氵”的影响而将“凡”写讹。试分析“”(为排版方便,下文中出现该字均用◇代替)的书写过程:左边的“氵”写为三笔稍向上倾斜的提,接着写一竖,再写两横的时候,很容易受“氵”的影响,而写作三横(稍向上倾斜),再写一竖。书写的时候人们很少顾及到构字理据,受字的一个部件的影响而将另一个部件写讹,这样的例子很多。
第二种写法的“凡”也做单字使用,例如:(《汉印文字征》,十三•十)。但在“凡”字的演进序列中,第一种写法始终占主流(见图一),能见到的汉代简牍都作此种写法,例如马王堆三号汉墓简牍“遣策”中的“凡”作(图版五九•102)。
总之,因为右边的部件有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汎”呈现两种形态:例1~3为第一种,可隶定为:“汎”;例4~10为第二种,是“汎”写讹后的字形,因为它与正字的差别微小,我们可以认同为“汎”。受“凡”字演变序列的影响,最终符合构字理据的“汎”的第一种写法延续下来。但第二种字形,也曾在一定时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笔头,也可见《古文四声韵》所收的“汎”字字形:,确有所本。 (二)阐释词义和文例
王世襄在《髹饰录解说》中提到“磨显”的方法:“先将色漆或螺钿嵌到刊刻了花纹的漆地中,然后再将表面磨光,显露出齐整的花纹来。花纹由于磨而显露,所以叫做磨显。”⑧“汎”有浮现、露出之义,用作使动时,就可表示使显露,正与“磨显”义相合。
《髹饰录解说》将黑漆分为揩光黑漆和退光黑漆两种,指出“揩光用透明漆,其中加色或不加色,漆后不再搓磨。退光用退光漆,漆后再搓磨。”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二百四十七作:“髹汎幸食杯百”,简文所记的食杯,该墓共出土98件(实物比简文少两件),均光素无纹饰(见图二),应该就是用第二种方法制造的。马王堆三号汉墓也有这种食杯出土。(二)阐释词义和文例
王世襄在《髹饰录解说》中提到“磨显”的方法:“先将色漆或螺钿嵌到刊刻了花纹的漆地中,然后再将表面磨光,显露出齐整的花纹来。花纹由于磨而显露,所以叫做磨显。”⑧“汎”有浮现、露出之义,用作使动时,就可表示使显露,正与“磨显”义相合。
《髹饰录解说》将黑漆分为揩光黑漆和退光黑漆两种,指出“揩光用透明漆,其中加色或不加色,漆后不再搓磨。退光用退光漆,漆后再搓磨。”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二百四十七作:“髹汎幸食杯百”,简文所记的食杯,该墓共出土98件(实物比简文少两件),均光素无纹饰(见图二),应该就是用第二种方法制造的。马王堆三号汉墓也有这种食杯出土。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总之,“汎”这道工艺,就是指用揩光石或桴炭等打磨漆器,从而使漆器更加光亮或使花纹更好地显现。
“汎”的“打磨抛光”义和“演奏琴瑟”义,有相同的引申原理。晋陶潜《闲情赋》:“褰朱帏而正坐,汎清瑟以自欣。”瞿蜕园注:“古人称演奏琴瑟为汎,因琴瑟的音是轻清的,汎有轻清之意。”漆器搓磨也要轻清,“其磨轻则平面光滑无抓痕,怒则稜角显灰有玷瑕也。”⑨这两义都是由“汎”表“浮貌”的本义引申出来的。
我们见到的用例中,“汎”或是与“漆”连用,“漆汎”表示上漆并加打磨。或是与“工”连用,“汎工”指负责打磨抛光工艺的技师。
在漆器铭文中,“汎工”常排在“漆工”、“画工”、“涂工”等之后(参见例8~例10),这正是因为“汎工”负责漆、画之后漆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艺(即打磨);而紧接在它后面的“护臣”、“啬夫”、“掾臣”等是监管漆器制作的官吏,不直接参加劳作。“髤器无不用磋磨而成者”⑩,而且打磨对技术的要求甚高,因此对于漆器制造中的打磨抛光这一道重要工序设一工种专门负责,是完全有必要的。
《马王堆一号汉墓》一书对于其竹简中的△字做摹形隶定,其后解释说:“就制造漆器程序而言,似指画花纹后的打磨抛光”。王仲殊先生《汉代考古学概论》“汉代漆器”中提到:“可见,‘’字的意义不在于雕刻花纹或铭文,可能指在漆器上精心刮摩,使其发生光泽。”此二说虽未正确释出“汎”字,但对于其意义的揣摩很有道理。
三、结语
汉代漆器铭文及汉墓遣策中的△字,可释为“汎”,意指漆器制作中的打磨抛光;负责这道工艺的技师称为“汎工”。◇是“汎”写讹之后的字形,这个讹字曾一度活跃在漆器铭文中,致使该字长期以来得不到正确地隶定和释义。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述了情境教学对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创建建构主义环境,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原有的语言知识和环境作用主动建构对词汇的理解。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词汇学习 一、建构主义简介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或客观主义(ob...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向来被誉为唐诗之翘楚,世代传诵不绝,元明清时期,更被作为戏曲题材加以改编,并搬上舞台。而“琵琶”这一中心道具在《琵琶行》的戏曲改编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由于每部剧作的故事模式,主题中心的不同,又使得这中心道具的功效,包含的意蕴,表达的情绪,情感的张力也随之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向来被誉为唐诗之翘楚,世...
本文对派于港台的析词语—方言词、外来词、析透词进行结构方式的归开,归开为缩略词、派生词、类化语词,然后进行杜会心理的分析.作者认为上迷析词语在汉语中得以广泛运用,主要足因为模仿心理、商业杜会化心理、术析尚筒心理等因素所致。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语言的内部要素中,词汇的变化与社会的关系最密切,词汇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改革开放以来...
文章通过说明在这个艺术与自然联盟的时代,自然韵律美为设计开辟了新途径,着重论述了肌理美在设计中的运用,并结合自己的实践,阐明了肌理美与自然材质设计带来的自然韵律美。1自然韵律的美为设计开辟新途径 1.1艺术将进入与自然的联盟时代 古代人看来大自然是智慧的源泉,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中国古代便有天人合一的说法。但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社会成了一个把世界拆零了的时代,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意...
阿来的长篇小说《格萨尔王》让人深深地领受到了一支浩繁巨帙的古歌在天、地、神、人之间生长的文化气象和在虚空与幻梦中流传的文化气脉,也让人感受到了藏民族文化悠远、深长的神奇魅力,而小说中所展示的古歌在现时代的终结,更如同一曲挽歌,召唤着神性的格萨尔史诗不绝如缕的袅袅余韵。 《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的史诗,它以神话的方式记录着藏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源头之水。作为藏族作家,阿来以此作为自己...
:《国民日日报》是继《苏报》后国内最重要的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报纸,它从近代中国屡屡惨败中看到国民的劣根性,对其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并对国民性改造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尽管在理论上和认识上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但它叻唤醒中国人的新国民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积极的舆论准备。 l903年8月7日创刊于上海的《国民日日报》,继承了《苏报》宣传革命的主旨,是当时屈指可数的资产阶级革命报...
俄罗斯可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一个国家。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旧的和新的、宗教的和世俗的、职业的和家庭的节日,神奇地交织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但是,俄罗斯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不了解国家的节日,风俗和习惯。下面,我们以俄罗斯节日文化为引,一窥俄罗斯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苏联解体后,一个新的俄罗斯诞生了。随着新国家的建立,一些新的节日也应运而生。但是,俄罗斯人还是特别喜欢俄罗斯...
刘兰芝、王娇娘均是传统礼教下执着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她们在家庭出身、婚恋对象和感情受阻上均有其相似性,但她们的婚恋情形、情感萌生及其她们自身与家人性格上的矛盾有诸多的差异。她们的婚恋观也由汉末建安时的结发同枕席,夫唱妇随直到白头偕老,发展到明末时追求同心子的知己之爱,这种衍变一方面反映着封建伦理制度对女性的限制程度的变化,另一方面反映了女性自身对理想的生活、美满的婚姻的向往、追求,彰显着进步的理性...
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窝求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推行“阅读疗法”的客现环境,详细介绍了“阅读疗法”的原理和作用机,探讨了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有所为的做法和白牙的角色定位。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极端事件不断出现在媒体的报导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大学校园的心理健康...
探讨中国古代服装色彩文化与等级制度的关系。分析不同朝代中不同阶级的服装色彩特征。 关键词:服装;色彩;等级 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中国服装色彩运用渊源已久,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阶级社会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能御寒暑,满足人类本能的装饰欲望,而且是作为等级的标志而出现。 每一时代都会有过去的遗迹,也会有未来风格的萌芽,但总会有一种风格成为该时代的...
影响因子:1.16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3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4.670
影响因子:1.033
影响因子:1.555
影响因子: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