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不仅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知识的产出和传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环节也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河北省高校创新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距离建成能为区城创新体系提供一个知识和技术强力支撑点的高校创新体系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高校应在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应对挑战,结合区域特色、学科优势、科研水平等因素积极探索实现发展的路径,并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1.参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内的、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中介机构之间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区域变化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的系统。通过区域创新体系的确立,使区域形成知识的创造能力、技术的创新能力,知识和技术的流动能力、开放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绩效。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主体之~。对创新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校具有教学和科研两大核心任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是区域知识创造、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现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的区域创新职能。其次.高校通过大量的科研活动与体系内的其他行动主体——企业和、中介组织、创新环境等产生交互影响.呈螺旋式发展,共同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最后,高校不仅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知识的产出和传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环节也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2.河北省高校参与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河北省高校创新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距离建成能为区城创新体系提供一个知识和技术强力支撑点的高校创新体系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2.1高校创新成果与企业创新需求脱节在现行科研管理模式下,高校科研活动以自由探索为主线,虽然也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但职称认定、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倾向,决定了,科研人员仍然以争取科研经费、奖励、发表论文、出版著作为科研活动的主要目标。一方面高校形成了大量无人问津的科研成果,专利转让率低。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能运用于生产过程并能够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难以按统一的科技创新目标凝聚和集成相关创新活动,致使以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的区域集成创新能力不足。
2.2区域内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各高校之问、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等跨机构的创新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各创新主体的优势与科技创新资源难以有效集成。资源的整合与可获得性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关键一环。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的合作少,而且大多是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能满足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统~的符合市场要求的能将整个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并向区域内所有创新组织提供所需科研设备、科技文献资源等方面服务的区域协调机制。
创新合作机制的不完善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科技文献资源、科学数据资源、专业技术资源等科研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各单位各自为政、封闭使用。这就导致一方面.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许多创新资源闲置,派不上用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缺乏统一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突出。科技创新资源总量不足与大量闲置并存。
2.3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严重匮乏河北省的科技人才已经初具规模,但在科学研究领域。有重大影响和在国际国内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与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科技队伍的总量和质量都需要再提高一个档次。同时高层次人才流失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3.河北省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发展战略
如何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跨越发展对高校来讲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应在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应对挑战,结合区域特色、学科优势、科研水平等因素积极探索实现发展的路径,并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3.1加强高校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高校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是高校参与整个区域创新建设的基石。高校应进一步巩固其基础研究基地的地位,从源头创新的角度深化知识创新,发展成为区域创新的源泉.产生强大的辐射和示范效应,推进区域创新的发展。同时,开展高校内部以及与其他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机构之间的战略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渗透,催生创新成果。此外,营造创新环境,创新要有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和宽容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通过民主管理,走创造性、学术性、开放性、民主性之路。尤其是行业背景明显的高校,特别是在基础能源和基本设施建设领域拥有学科优势的,应成为这些行业创新的引领者和支撑者。高校还应该主动与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提高科研成果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流动效率。
3.2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高校是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的双重核心行为主体,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行为主体,是区域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源。要实施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战略,通过市场机制和引导使区域内高校的创新资源投人到本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和潜在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去,建造一个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这些产业成为区域的核心经济增长点。
3.3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创造高校与其它创新行为主体的新型互动模式。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在重大科技项目上的联合攻关.以建立能整合区域内所有创新资源的协同创新机制。推进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结合。优先培育和扶持高校与企业或科研院所联合提出的科技计划项目。鼓励高校与国内外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开发中心等研究机构,形成国际先进的创新组织和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
教师教育是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基地。就综合性大学而言,出现了教师教育观念逐渐淡化、现状与未来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我们应从加强教师教育研究和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育实习、改善育人环境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中等教育师资人才的主要基地。12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高科技、信息化时代...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与毒品泛滥、环境污染一起,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三大公害。促进预防、惩治和矫正青少年犯罪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全人类面对的共同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趋势一直呈居高不下态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的特点。根据青少年犯罪这些特点浅析犯罪的原因。家庭负面影响,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等...
山西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现状调查和分析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只有充实职前教育理论课程、提高职前教育实习的有效性、提高职后培训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培训的师资水平,改变培训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调查研究;教师教育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理解彻的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指导自己设计学、实施教学、反思教学、...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教师专业化”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主要是把教师工作理解为技术性职业。而非认为是专业。由此,在实践层面也是恪守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走的是对教师进行集中划一培训以完善教学技能来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模式和道路。这种现代性范式违背了人文科学的“人文向度”和“精神建构...
通过对知识及信息管理的结合,阐述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现代工程项目正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因此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比以前复杂得多,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投资、进度必须通过更严格的管理,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要全面详细地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并及时反馈更新、严密跟踪对比”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得到全面地实施,单单通过人力已经无法实现...
中学历史新课标的制定,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教师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提高实践水平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拥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这实际上是对高师历史教学发出的呼吁。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教师教育 新世纪的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把学科知识融人生活主题。大学与中学的历史教学在培养目标、方向、教学任...
在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引起政府和教育界的足够重视。为此,文章根据国外的教育经验和本国的教育现状,提出了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公共信息资源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各国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既指公共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提供,也包含对公共信息...
教师的精彩点评,是对课堂资源的一种开发。适时、适度的课堂点评,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的碰撞,融洽了情感,产生了自信,点燃了智慧,激发了创造。课堂上教师一句富有情感、精练的语言点评,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一句充满关爱、情感的评价可能使学生如沐春风,使学生的心田多几分爱与善。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将扬起学生求知的风帆,奋勇向前。相反,一句不妥当...
通过几种楼盖型式的技术经济比较,反映空心无梁楼盖的优越性及综合效益,并提出一些更合理的设计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广使用这种楼盖型式。1工程概况某大学图书馆为工字型平面,共八层,单层建筑面积约4000IT1,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柱网尺寸:7.8×7.2m(横向两连跨)。南北向对称设有两条伸缩缝,东西向因立面造型的要求,未设伸缩缝,考虑其为东西向长达81.6I,是超长结构,为避免墙体及梁、...
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体育教学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对体育教育评价工作作了一定的探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未来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百年大讨教育为本,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河南省实验中学...
影响因子:0.670
影响因子:1.22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5.1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37
影响因子:1.740
影响因子: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