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的精彩点评,是对课堂资源的一种开发。适时、适度的课堂点评,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的碰撞,融洽了情感,产生了自信,点燃了智慧,激发了创造。课堂上教师一句富有情感、精练的语言点评,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一句充满关爱、情感的评价可能使学生如沐春风,使学生的心田多几分爱与善。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将扬起学生求知的风帆,奋勇向前。相反,一句不妥当的课堂评价也许就能浇灭学生学习的热情,消磨学习的斗志,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 课堂上教学评价语言是指在 教育 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道德行为、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 艺术 ,他深刻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是一生的命运。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很好”、“非常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太棒了”、“大家表扬他”等课堂评价语言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但学生对此却感受不深,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语言不妨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情真意浓,亲切自然。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 发展 。 ”“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的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蠃得学生的心。如 “××同学,我为你进步而高兴 !”“××同学,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不起! ”(师竖起大母指)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肯定很高兴、很自豪。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学习失去信心。
当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一般都比较紧张,这时教师就应该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没关系。”这样学生就不那么紧张了。一个学生回答《水浒传》的作者时说错了,其他同学都大声的“啊!”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说错是正常的,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没关系,再说一遍”。
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词不达意时,这时教师应该肯定他的优点及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坐下再考虑一下。”对于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应很委婉地告诉他:“如果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答上来的,下次我再给你一个机会,你会回答的很好的! ”
当某学生提出了一个别的同学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可走上前去,握住该同学的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呀,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么了不起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话语,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夸奖,不管多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答对了,教师都应用高兴的语气真诚的给予评价:“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
由此可见,评价语的真情,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亲切感,是自然流露,要充满感情,而不能冷冰冰,夹枪带棒的。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情真意切、可亲可敬,也就乐于接受知识了。
二、因势利导,恰如其分。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而忽视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指正,这种评价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完整的。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负有引导的责任,要充分利用评价语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新奇感;引导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情感中与教材教师产生共鸣感;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经过挫折而获得成功感..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如:有个学生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可教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是‘养母’的‘母’..”学生在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里敬佩的。一位老师执教《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这贴切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使得学生的第二次朗读十分到位、精彩。可见,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如果能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就能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幽默风趣,生动形象。
课堂评价语要幽默风趣、生动形象、饱含激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人。”易中天评《三国》,之所以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创收视率之高,除其内容深邃动人外,讲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饱含激情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教师授课也是如此。一个教师如果把平凡、枯燥、深奥的书本 科学 知识,通过自己妙趣横生、津津有味的语言表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然接受,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受到 教育 和启迪,这样的教师一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教师在授课中自觉运用幽默、风趣语言这一 艺术 手段,对开启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动脑能力,创造和谐学习氛围,将是大有裨益的。 一位同学读《落花生》时,他的方言特别严重,把翘舌音读成了平舌音,读完后,学生纷纷要求点评,我看到这位学生小脸蛋胀涨得通红,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如果此时再让其他学生一一指出他的不是,那对他来说,可能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说“这位同学的朗读很有‘水平’,连死人都活过来,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了”。同学们哈哈一笑。此时,我十分巧妙地把原文的“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与学生的错误朗读结合起来,寓庄与谐,以情寓理,效果比直说、比严厉的批评好得多。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生修改病句时,往往习惯于把有毛病的词句硬是剜出或砍去时就非常风趣,他对学生讲:“病句就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点小小的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了他的一条胳膊或一根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修改病句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其收效比起一味阐述道理,强调概念来要快得多,而且省时省力。
生动和幽默,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双翼。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要做到生动、幽默,必须精心组织。要尽量生动些,有趣些,力争做到铿锵悦耳,笑波激荡,让学生微笑听课,愉悦听课。
四、独特创新,准确得体。
众所周知,人喜欢获得新鲜的刺激。对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单一重复的评价语会让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他们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课堂评价语应该满足学生这一需求,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有效性。而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教师自己的评价语很好地反应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那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独特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老师们最好能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不断更换,常用常新,课堂上使用起来信手拈来,机智善变,时时给学生于不同时空、不同情景、不同对象、不同表现而迥异的评价语,让学生听而不厌。同时,使用时将评价语和体态语结合起来,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地竖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更能感染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以及配以赠送有象征意义的实物或新奇的举动,这些举措传达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燃起了学生的期待和希望,会使课堂评价语发挥其超凡的高效作用。当然,课堂评价语还应该做到准确得体,因为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犹为重要,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俗话说:“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启迪学生感受语文智慧的光芒!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把情感、个性等难以量化的部分置于视野之内,需要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机智的教学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指点学生迷津的灯塔,成为启发学生深思的钥匙,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利剑,成为放飞学生灵性的翅膀。
随着学生主体作用的提升,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这么美好的生活,所以我认为物理知识的应用和物理知识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而要使学生能自如的应用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必须在课堂上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加深理解,加深印象,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下,我国高等教育正实现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变革。因此,围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教育核心,构建自主、实用、发展、创新的新的高等教育创新体系,无疑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 建立一个融知识、思维、能力为一体的自主、实用、发展、创新的教学模式,无疑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作为塑造着民族未来形象的高师教师,应以其卓越的思维...
大多数国家、市政公司和建筑小区都有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防止超标,保护环境。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测量仪表和技术,根据行业规章监测排放口的水质、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同时,为了过程优化、节省成本,在重要的处理步骤中需要进行工艺参数测量。在欧洲,水质在线监测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能熟练操作仪器的人才比较欠缺。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生命线,供水水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通过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的重心应该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从...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提高,课堂教学已由原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而现代教学模式则要求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技术。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迅速推广,教育教学改革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是运...
在阐述高校教师教育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指出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主力军的青年教师,虽具有高学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存在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教学能力缺乏,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并就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一、引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当...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即解放”,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立、创...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就业观的养成、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等方面。并提出了高校应从教育与辅导两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实现扩大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本证券化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成为主导。...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但从整体情况看,网络信息安全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现阶段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CA认证体系,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对外经贸大学基于CA认证体系的建设内容,对当前网络安全的建设和高校信息化校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CA认证体系;信息安全;数字证书;公钥 一、CA概述 CA是CeritficateAuthoirty的...
通过调查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冷落的原因;结合自身的经验,阐明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些经验与理念;介绍一些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与方法。1前言 作为信息技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都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时常利用它们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整理、存储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存储的资料越来越多,有时经常会找不到需要的信息,从而悔恨当初没有将其妥善保管与整理。相信很多教师对此深有...
影响因子:3.709
影响因子:0.290
影响因子:0.500
影响因子:0.470
影响因子:0.5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33
影响因子: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