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现状调查和分析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只有充实职前教育理论课程、提高职前教育实习的有效性、提高职后培训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培训的师资水平,改变培训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调查研究;教师教育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理解彻的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指导自己设计学、实施教学、反思教学、改进教学,做出明智教育教决策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能给教师诸多的思想启迪,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获得良专业发展、成为优秀教育者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的基本目标,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
选取山西省运城市农村11所小学、5所初中、2高中的教师以及该市的30名初中校长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问卷测试与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表1。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一个教师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是教师形成良好教育理论素养的必备前提,本调查编制了17个题目,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等几个方面人手,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现状进行了测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注人了新的活力,也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知识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调查编制了10个题目,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倡导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程度,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行为是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最直接的体现。本调查编制了5个题目,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识和能力进行调查。
测试题以单项选择、开放性问答的形式呈现。单项选择题设有三个选项:(A)不知道;(B)含糊不清(c)知道。选择(C)项的要求写出具体内容。开放性问答题要求教师根据题意回答自己的真实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15份,收回有效问卷492份。访谈是在问卷测试结束后,结合问卷对部分教进行的深入谈话,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按照题号顺序进行等距离抽取题号,抽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1、6、11、16四个题目,“新课程知识”的l、4、7三个题目,“运用理论指导教学行为”的2、4两个题目进行分析。
(一)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调查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四个题目分别是:我国的教育目的、思维的过程与方法、最近发展区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凋查结果如图1所示。为了节省空间,笔者将对四个题目的调查结果集中表示于一个柱形图中(后面对“新课程知识”和“运用理论指导教学的意识与能力”的分析同),图中每三组柱状图代表对一个题目的调查结果。即第1—3组代表对“我国教育目的”的调查结果,第4—6组代表对“思维的过程与方法”的调查结果,第7—9组代表对“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调查结果,第10一l2组代表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调查结果。分别分析如下:
l、对“我国教育目的”的调查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并忠实贯彻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我国的教育目的,校长中有4.2%的人不知道,12.5%的人含糊不清,83.3%的人表示知道,但仅有42.7%的人能准确表述。
虽然83.3%的校长表示知道我国的教育目的,但16.7%的校长对这个要求必须深入理解并贯彻执行的纲领性目标表示不知道或含糊不清,足以说明我们校长的教育理论素养不佳。新教师中竟然有17.6%的人表示不知道,47.1%的人含糊不清,只有35.3%的人表示知道,但均没有做准确表述。老教师中有6.7%的人表示不知道,16.7%的人含糊不清,76.7%的人表示知道,仅有38.3%的人能较完整地表述我国的教育目的。调查结果说明,我们的校长与教师对教育中这一最基本的目标掌握情况很差,可以推知他们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
2、对“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调查
教师只有掌握了思维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调查结果显示:校长中有41.7%的人对思维的过程与方法全然不知,33.3%的人含糊不清,25%的人表示知道,只有10%的人能准确表述。新教师中35.3%的人不知道,58.8%的人对此含糊不清,仅有5.9%的人表示知道,但没有人能做确切表述。老教师中10%的人不知道,43.3%的人含糊不清,46.7%的人表示知道,仅有29.1%的人能准确表述。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的校长和教师不清楚思维的过程与方法,那么在教学中便不能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育。
3、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校长中有20.8%的人不知道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2.5%的人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含糊不清,66.7%的人表示知道,但仅有35.2%的人能准确表述。新教师中有35.3%的人表示不知道,52.9%的人含糊不清,仅有11.8%的人表示知道,但均不能准确表述。老教师中有33.3%的人不知道,36.7%的人含糊不清,30.0%的人表示知道,但仅有25.3%的人能准确表述。这样就制约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二)对“新课程基本知识”的调查
关于新课程的三个题目分别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教师观、学生观。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第1—3组表示对“新课程理念”的调查结果,第4—6组表示对“教师观”的调查结果,第7—9组表示对“学生观”的调查结果。分别分析如下:
1、对“新课程理念”的调查
对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校长中有8.4%的人不知道,16.7%的人含糊不清,新教师中26.7%的人不知道,40%的人含糊不清,老教师中26.7%的人不知道,40%的人含糊不清。
2、对“教师观”的调查
对于教师观,有12.5%的人含糊不清,87.5%的人知道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师观,但仅有46.7%的人能具体表述,新教师中有35.3%的人不知道,47.1%的人含糊不清,老教师中有13.3%的人不知道,23.3%的人含糊不清。
3、对“学生观”的调查
对于学生观,校长中有4.2%的人不知道,16.7%的人含糊不清,新教师中176%的人不知道,82.4%的人含糊不清,老教师中有16.7%的人不知道,46.7%的人含糊不清。
新课程在全国已经举办多次培训,依然有大量教师对新课程的基本知识全然不知或含糊不清,可见,培训效果十分不理想。
综合以上分析,教师和校长的教育理论素养普遍偏低,说明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均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前教育类课程教学效果差
职前教育是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的奠基阶段,但事实上教师的职前教育并未真正起到奠基作用。笔者认为,这首先是由于教育类课程和课时过少尽管近年来不少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的建设,但由于现实中的种种原因,这些设计好的课程体系并未真正得以实施,在现行的教师教育培养方案中,教育理论课程单一,且课时少,致使师范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只能粗略地学习一般原理性知识。其次,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造成新教师对新课程不了解的现状。
(二)职后培训没有落到实处
接受调查的校长和老教师都参加过培训,但培训内容无法与实践对接,培训者并不从根本上去和学员一起分析,只让学员去接受,所以往往专家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开小差,考试更是以抄为主,根本没有入“心”,致使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自主学习不够
调查显示,60%的老教师不经常阅读教育类著作对教育类报纸杂志的阅读情况要好一些,但种类偏少教师自主学习是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提升的内在因素自主学习不足也是造成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建议
(一)充实职前教育理论课程
师范院校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增设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教学设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史、基础教育改革等课程,丰富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建构“虚拟课堂”,创设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共同建构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职前教师可以通过虚拟课堂亲身去做、去体验、去揣摩“当”教师的过程,架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提高教育理论学习的效果,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形成。
(二)提高职前教育实习的有效性
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须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反思,才能对所学教育理论具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逐渐将其内化为教育素养,这要借助于教育实习课程。教育实习时,课前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教材、用心设计教学、反复试讲,讲课时要深入课堂跟踪听课,课后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总结、反思得失、及时改进,真正将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
(三)提高职后培训的实际效果
1、提高教师培训的师资水平
提高职后培训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建立一支既具有职前教育所需知识、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具有在职培训所需本领、熟悉基础教育、能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育队伍。
2、改变培训的方式
(1)分层培训
可根据不同水平编班,进行针对性培训,可集中讲授理论知识,可现场观摩与讨论等,引导其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教育思维,提升教育素养。”
(2)案例教学
在教师培训中,为了避免单纯理论讲授的枯燥,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培训者在讲授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呈现给学员真实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来展示有关的教育原理,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对理论作用的认识,逐渐内化理论知识。
(四)引导学生(员)自主学习
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还要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师范教师或培训教师要激发学生(员)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与理论文献的对话、与古今中外教育学家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不断实现自我理解、自我反思和持续成长,获得深厚的理论底蕴。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已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心理透视,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根本对策。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透视;对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将来工作成就,而且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已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研究的文章不胜枚举,有从教育管...
本文探讨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中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街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时策,以期对两个阶段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对英语教师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 1.引言为了适应社会对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广大的大中小学的英语课程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改革。学生从中学升人大学后,教师如果不了解当下中学英语教育的状况,忽视学生中学与大学语学习特点的差异,武断地以自己的经...
新课程,新理念,为政治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政治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和场所,其教学就是在寻求一种恰当的形式来反映政治课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从而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那么,在新课程条件下如何评价一堂政治课的优劣成功与否呢?本人认为一堂好的有意义的政治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色: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提到政治课学生往往有这样的印象: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素质教育的口号深入人心.但是教学中陈旧的、急功近利的因素至今仍大量存在。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本文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为依托,探索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研究。 1引言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
对教师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的知识获取、存储、分享、应用与创新的过程。组织层面的教师知识管理方式是:建立网络教师知识管理平台,构建教师知识库、形成知识地图,设计分享与创造知识的“学习场”。个人层面的教师知识管理方式是:选择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建立个人知识档案,开展应用与创新知识的“行动研究”。一、...
根据方向盘的安装及振动情况,模拟某机动三轮车方向盘试验模态的边界条件,并以模态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方向盘进行了动态优化设计,改变方向盘的刚度和质量分布,达到了预期的减振效果。引言机动三轮车往往是利用现有零部件组合而成,许多车型采用单缸发动机,底盘质量小,发动机与车架间的减振块并未精心匹配,所以方向盘振动大。当方向盘振动加速度最大达到15g,振幅达到6mm左右时,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现代教育理念,因其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很多宝贵启示:注重学习的主动性,阅读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注重学习的情境性,阅读由“跟读”转向“体验,’;注重学习的社会性,阅读由“独白”转向“合作对话”;注重学习的个性化,阅读由统一认识转向多元理解;注重学...
介绍了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类型、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设计标准。1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2类型2.1按河道...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成为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对教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将网络与课程进行整合,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意义深远。本文着重探讨网络环境与历史与社会教学整合的可能性及优越性以及网络环境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初步尝试及反思。网络环境同历史与社会教学整合的可能性 首先,应从网络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出发。 “《历史与社...
教育实习的改革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外教师教育实习改革的典型经验为例,概括出当前教师教育实习改革的总体走向:实习管理上走向规范有序;实习内容上相对独立;实习方式上转向开放。 我国现行教师职前教育实习中存在若干诟病,有学者做出总结。第一,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的合作形式松散,缺乏稳固的实习基地。第二,教育实习窄化为教学实习,对影响教学的因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在实习...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973
影响因子:35.855
影响因子:2.561
影响因子:0.350
影响因子:3.120
影响因子: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