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时间:时间:2025-08-27 17:39:35
目的:评估由临床药师主导的抗菌药物处方前置审核联合教育培训对乡镇卫生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率的影响。
设计:多中心、开放标签、整群随机对照试验。
地点:2022 年 3 月–2023 年 8 月,江苏省 5 个设区市 40 家乡镇卫生院。
受试者:所有门诊处方及开具处方的医师。
干预:干预组(20 家)实施“处方前置审核 + 每月教育培训 + 反馈公示”;对照组(20 家)继续常规诊疗。
主要终点:干预 6 个月后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率(按 WHO AWaRe 分类评估)。
次要终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1000 处方)、平均处方费用、医师知识得分、患者满意度、成本-效果比。
结果:纳入 75 432 张处方;干预组不合理率由 32.4% 降至 15.1%(差值 -17.3%,95%CI -25.1% to -9.4%,P<0.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30.8% vs 29.5%)。干预组 DDD/1000 处方下降 14%,平均药费下降 7.2 元/处方;医师知识得分提升 25%;增量成本-效果比为 28.5 元/每 1% 不合理处方减少。
结论:药师主导的综合性干预显著改善基层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具有良好成本效益,可推广至全国乡镇卫生院。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基层医疗;整群随机试验;药师干预
1 引言
抗菌药物滥用导致耐药菌株激增,基层医疗机构是处方最薄弱环节。WHO 2022 年报告显示,中国基层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 52%,其中约 40% 不符合指南[1]。既往单一干预(单纯培训或被动审核)效果有限。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设计,系统评价药师主导的多模式干预在基层场景下的效果与成本。
2 方法
2.1 研究设计与伦理
整群随机、开放标签、优效性试验;群单位为乡镇卫生院。伦理批准:江苏省疾控中心伦理委员会(JSCDC-2022-018);所有医师签署知情同意。
2.2 抽样与随机化
抽样框架:江苏省 13 个设区市中,按人均 GDP 高、中、低各选 1 个市,共 5 个市;每市随机抽取 8 家乡镇卫生院,共 40 家。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区组长度为 4,按市分层;随机分配至干预组(20 家)或对照组(20 家)。
2.3 干预措施
干预组:
① 处方前置审核:药师嵌入 HIS,对每张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实时弹窗审核(适应症、剂量、疗程、给药途径);
② 每月 2 h 线上/线下 CME 课程(含指南、病例讨论、处方点评);
③ 处方质量月报:院内公示前 20% 不合理处方医师姓名,并一对一反馈。
对照组:继续现行常规诊疗,无额外干预。干预持续 6 个月。
2.4 数据收集
基线:2022 年 3 月;干预后:2023 年 2–8 月。每院每月随机抽取 100 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共 75 432 张;同时采集处方费用、患者满意度问卷(5 级 Likert)。
2.5 评估标准
主要终点:不合理处方率,依据 WHO AWaRe 分类及《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0》判定(适应症、剂量、疗程、联合用药)。
次要终点: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1000 处方;
平均处方费用(元);
医师知识:基线及 6 个月后 30 题在线测试;
患者满意度:服务、解释、等待时间;
成本-效果:增量成本(干预成本)/每 1% 不合理率降低。
2.6 统计分析
群水平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binomial link,交换相关结构;调整市、医院规模、医师数。
样本量:预计基线不合理率 30%,干预后降至 20%,ICC=0.05,α=0.05,功效 80%,需 36 家;考虑 10% 失访,纳入 40 家。
成本-效果:干预成本包括药师工时、培训费、软件改造;对照成本为零。
3 结果
3.1 基线可比性
干预与对照组各 20 家医院,医师中位数 18 vs 17 人,日均门诊量 312 vs 298 人次,基线不合理率 32.4% vs 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主要终点
干预后 6 个月:
干预组不合理率 15.1%(95%CI 12.8–17.4%),对照组 29.5%(27.2–31.8%);
调整 RR 0.51(95%CI 0.42–0.63,P<0.001);
NNT(群水平)=6.2,即每干预 6 家卫生院可避免 1 张不合理处方。
3.3 次要终点
DDD/1000 处方:干预组下降 14%(95%CI -18% to -10%),对照组下降 2%(-5% to 1%)。
平均药费:干预组下降 7.2 元/处方(95%CI -9.1 to -5.3),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医师知识得分:干预组提升 25%(基线 62→78 分),对照组提升 3%(P<0.001)。
患者满意度:干预组满意度 4.2/5,对照组 3.8/5(P=0.02)。
成本-效果:干预总成本 2.34 万元/卫生院,增量成本-效果比 28.5 元/每 1% 不合理率降低。
3.4 亚组分析
按市分层,各市干预效果一致(Pheterogeneity=0.31)。
4 讨论
4.1 主要发现
本研究首次在基层卫生院证明,药师主导的实时前置审核联合持续教育可将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率降低 17.3%,且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4.2 与既往研究比较
国内 2021 年一项单中心前后对照研究显示培训后不合理率下降 8%[2],但缺乏随机化及成本评估。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设计,效果更大,且首次给出基层药师干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28.5 元/1% 改善)。
4.3 机制分析
实时弹窗反馈提供即时纠错,CME 强化长期知识更新,公示机制引入社会压力,三者协同提高了干预可持续性。
4.4 政策意义
中国现有 3.4 万家乡镇卫生院,若全面推广本模式,估算每年可减少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 1.1 亿张,节约药费 8.3 亿元,同时降低耐药风险。
4.5 局限性
① 开放标签设计可能引入观察者偏倚;② 仅观察 6 个月,长期效果需延长随访;③ 研究限于江苏省,外推需谨慎;④ 未纳入住院患者及儿童处方。
4.6 未来方向
延长随访至 24 个月,评估耐药菌变化;
开发移动端小程序,实现药师远程审核;
开展阶梯式整群试验,检验干预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适应性。
5 结论
药师主导的处方前置审核、教育培训与反馈公示的综合干预,可显著降低基层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节约成本,具备大规模推广价值。
致谢
感谢江苏省卫健委基层处、40 家乡镇卫生院及所有参与药师与医师。研究由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点项目(BE2022728)资助。
参考文献(节选)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port on surveillance of antibiotic consumption, 2022. Geneva: WHO; 2022.
[2] Zhang L, et al. Effect of education and feedback on antibiotic prescribing in primary care: a before-and-after study. Chin J Evid Based Med. 2021;21:1234-1239.
引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篇之作,其作用远不止于简单的引导。它更像是一扇窗,通过这扇窗,读者能够窥见研究的全貌,感受到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医学领域,高质量的引言不仅能够吸引同行的注意,还能为后续的研究讨论铺设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逻辑框架。明确研究目标与价值在撰写引言之前,作者需首先明确研究的核心议题及其重要性。这包括对该议题当前研究现状的深刻理解,以及为何选择此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要清晰阐述研究...
科技论文写作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撰写一篇高质量的科技论文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范。确定研究题目和研究方向是开始撰写科技论文的首要步骤。选择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论文的学术价值。接着,进行文献综述和背景分析,这一步骤是为了确保研究者对所研究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明确自己的研究在现有研...
在工程领域,尤其是建筑工程,虽然不以文学风格或引人入胜的散文而著称,但其学术性和实践性却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工程学,特别是建筑工程学,更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方案的寻找,而非纯粹的理论探讨。因此,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投入时间在数学方程式和工程原理的学习中,以期找到实际工程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建筑工程学的学术性,其中研究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建筑工程...
第一作者还是通讯作者?明晰二者的差异与重要性当我们翻阅中英文的学术论文时,经常会遇到“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这两个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可能并不十分清晰。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两者的定义、关系及其重要性。一、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定义与相互关系在学术论文的世界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使命。第一作者,通常是那位深入研究、亲手进行实验操作的研究者。他们承担着实验设计...
评职称需要递交相关材料,而专利做为技术人员学术成果的一项,对评职称有用吗?很多朋友来向我们的专业指导老师咨询这个问题,纠结于专利与论文当中,那么,专利对评职称到底有没有用处?我们来给大家讲一讲这方面一些相关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到评职称的技术人员。1.什么是专利评职称?专利评职称是指利用专利成果来评价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资格的一种方法。专利是指在技术领域内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成果。工程技术...
两次知网查重结果不一致,如何处理?1.问题的背景在学术领域,查重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以及学位论文撰写等过程中,查重工具能够检测文本的重复率,帮助作者避免不当引用、抄袭等问题,并提高文献的质量和可信度。知网(CNKI)作为国内最大的学术数据库,广泛应用于学术论文的查重工作。2.两次知网查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虽然知网查重工具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可能存在...
在学术研究领域,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无疑是对学者科研实力的一种肯定。然而,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往往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那么,作为核心期刊的第二作者,是否可以在职称评审中获得认可呢?当我们探讨核心期刊的第二作者是否可以参与职称评审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期刊的地位。核心期刊,如CSSCI、CSCD等,是国内学术界的权威刊物。在职称评审中,这些刊物的论文发表通常都会得到高度认可。然而,对于作者的位置...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为了方便各地的有关部门对刊物的合法性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特意开设了一个期刊检索窗口。职称论文的发表就变得简单多了。 新诞生的刊物会第一时间录入到检索系统,停刊的刊物也会第一时间被从检索系统中撤出。这样,我们再判断一本刊物的正规性与否,只需输入刊物名称,检索一下就可以了。检索不到的自然就是假刊,自然在假刊上发表论文也要算无效。 ...
近年来,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优化职称评审体系,充分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202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24〕15号),明确将中级职称改革作为突破口,力求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优化评审流程,推动卫生职称制度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这一文件的出台,为2025年的中级职...
我们都知道,论文的发表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其中审稿环节占据了整个发表周期的大部分时间。这个审稿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初审、外审和终审,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三审”。那么,这三个审稿阶段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每个阶段又都审核哪些内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审制”。这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有时也被称为“三审责任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每一个审稿阶段都有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