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空间。从知识管理与本体结合的角度切入,提出基于本体的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对其关键技术做出简要阐述。
知识管理在发展早期仅是基于数据库或文档管理的初级技术,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并拥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知识管理越来越多地被企事业用来提高技术和竞争等,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应紧紧和知识活动联系在一起,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
1研究背景
知识管理是指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它包括:1)对信息的管理,通过智能化的信息深加工实现信息的知识化增值、发现、组织、共享和使用;2)对人的管理,实现隐性知识的发现、组织、共享和使用。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当前知识管理中的问题是:如何把信息以统一的方式组织并避免对同一知识的不同描述影响理解和共享?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并利用有组织的信息获取知识?
引入本体与知识管理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体源自哲学的概念。Gruber给出目前非常流行的本体定义:本体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本体提供了目标世界的公共词汇,为信息的描述和交换提供适当的数据结构。本体最大好处是明确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中引入本体,使知识对象化,必定会给知识的集成和重用带来益处,而且可以使与之匹配的知识对象的关系和属性得到完整和清晰的描述,通过这些,用户可以获取更适合自己的知识。
2基于本体的教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本体是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有效方式,对于具体的项目而涉及的工作包括概念定义和资源组织2个方面。每个概念的定义要包括它的含义、子概念、父概念、每个类的实例概念问的各种关联、概念与外部资源的关联。该框架分为知识收集及获取、知识检索和知识推理3个部分,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1)知识收集及获取。知识的收集及获取的首要任务是要将有用的信息资源结合进知识管理系统中,并与本体方法论相结合,将信息通过本体构建工具转化为用本体语言描述的知识,放入本体库中。此系统的目标用户有2类,一类是资源的使用者(学生或者教师),另一类是资源的加工者。收集和获取的信息资源是指对教学有帮助的课件、试题、音视频等资料,在本体中对教育资源分类遵循的是LOM元数据标准等。
2)知识检索。目前的应用系统中由于其数据库不是建立在能够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事实和实例的领域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无法实现智能查询和信息推理。不同的组织和人员可能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个含义,因此查询系统对意义相同但用词不同的内容无法进行精确的检索,当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查询时问题更明显。在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中由于具有统一的术语和概念,采用基于知识、语义上的检索匹配,在本体的帮助下从本体库中匹配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合,解决语义异构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查询具体资源时能够减少对冗繁数据筛选的时间,也能够提高信息检索的精确性。
3)知识推理。推理使用推理机能够对初始本体进行处理,通过自定义规则或者内在规则,能获得原有本体隐含的没有直接定义的知识。推理机不仅能对本体语言内在的各种关系进行计算,而且支持自定义规则推理。自定义规则定义更加丰富,可以包括反映现实世界的某种传递或逆反关系等,实现对知识模型更灵活的操作。比如放入一个新的教学资源,推理机就能够对其进行推理,从而得知其具体所属类及定义。
3小结
教育领域的理论慢慢受到知识管理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始进行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而本体的引入弥补了知识管理系统中出现的结构简单、语义缺失等问题,改善了资源共享困难的情况,更促进系统的完善和更新,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提供了新鲜的方法和技术。笔者期待本体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的结合能给教育领域带来更多的启示。
为了加强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小学教育的联系,美国PDS学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面向学校实际的合作研究、改进师范生的实习这三个方面。为了应对当前的内、外部双重挑战,我国教育系科应该借鉴美国PDS学校的经验,实现向教师教育学院的转型。和当前的教育系科相比,教师教育学院在理念、组织定位和具体功能三个方面都应该具有不同的含义。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急剧变革,尤其是师...
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空间。从知识管理与本体结合的角度切入,提出基于本体的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对其关键技术做出简要阐述。 知识管理在发展早期仅是基于数据库或文档管理的初级技术,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并拥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知识管理越来越多地被企事业用来提高技术和竞争等,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应紧紧和知识活动联系在一起,首当其冲的便是...
好习惯的保持是人的良好素质、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培养高中艺术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由家长、班主任、老师、学校密切配合。对艺术生要更加关爱,要用好奖惩机制,要及时抓住其闪光点表扬奖励,使之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观念,树立只要不断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英国哲学家休漠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好习惯的保持是人的...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课堂的有效参与。 新课标下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重组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0.Malley,1990),让语言(如英语)在整个认知过程中产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越喜欢某种学习活动,参与学习的效率越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提高得越快。教学效果就越好。...
增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育和拓展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市场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在此引入市场营销理念,研究探索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制订营销组合策略。0.引言进入2l世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大地,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与社会脱节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主要反映在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欠了解。面对近年来国...
文章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务件下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分析,结合我们的国情,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挥政府、高校职能,构建新时期全方位的就业市场体系,用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本该属于劳动力市场上强势群体的青年人,如今也开始面临着就...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主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过程。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殖的过程。 在教师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教师,无论是现实的“教师”(在职),还是未来的“教师”(师范院校学生)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在教育活动之中。在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学习思潮。这一倡导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让学习者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者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的理论,已经成为西方主流性学习流派。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要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被动灌输的培训方式,切实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与他们周围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利用原有...
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关。文章分析了养成教育的内涵.并从五个方面探索了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及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生 养成教育 内涵 途径 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不高.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仍然常见,他们有很多弱点,如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和中职教育的任务,改革教育手段和考评方式。因材施教,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科学地进行岗位设计,细分和量化岗位技能,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销对路的初、中级技术人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感到学校难办,课程难教,教师难当,学生难管。尤其是中小型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更是不知所措,使尽浑身解数也难找到一条合适的答案。我认为困惑的原因很大程...
影响因子:1.198
影响因子:78.297
影响因子:1.143
影响因子:2.646
影响因子:1.38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