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提倡打造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今天,许多高职类院校也打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然而在校园文化中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日趋抬头的情况下,人文精神却日渐式微。通过强调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将人文精神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方式渗入,运用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建设校园德育氛围,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软环境。
1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人文教育的特点在内化。如果说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独特的方式,其基本功能在于引导人与塑造人,那么高校校园文化的意义在于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教育目标明确的校园氛围,通过文化的熏陶,使人文知识转化为受教育者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与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不同的是,校园文化要求把施力点放置于如何促进知识内化的环节,并强调文化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且体现为教育对象的思想、情感与行动的一种文化自觉。
蔡元培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蔡元培这一关于教育发展人的能力、完成人格的两大教育功能是对传统“大学”理念的现代诠释。在高职工科类院校,对人文精神的呼声也越来越强,而如何树立人文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认同感,能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成为学习、生活的强劲动力,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教师对人才的培养以及管理的创新就必不可缺。
2“人文精神”在高职类院校的重要性
高职类院校育人理念以人为本。培养出高级人才之外,要求学生的职业思想稳定,对岗位不挑剔,工作扎实。刻苦钻研。如今改革开放,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文精神”对于当代的人们而言仍然具有时代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需要每个人即具有科学精神,又不失人文精神,从自觉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价值,而“人文精神”则是作为高职类专业的学生核心价值观、职业观的体现,通过对这种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能让更多的学生产生学习、生活的持久动力,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下是实践“人文精神”的具体做法:
2.1将“人文精神”融入学生二课堂活动中。更全面地让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人文精神
文化观念与文化信念存在于大学师生心灵深处,成为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的文化自觉,并深层次地影响大学师生的个体行为与内在机理时,大学这棵枝叶繁茂的文化之树才能生机盎然。因此,在二课堂活动中,无论是青年志愿者活动,还是一场演讲报告会、或是一场辩论赛,或是一场运动会,还是一次社团活动,教师以及管理人员都有意识地将“人文精神”作为活动的主旨,例如打造“螺丝钉精神”,其人文意义在于“奉献、规范、坚忍、创新”,从这四个点进行渗透,让学生在一场活动中受到教育,感悟到每个点的真实意义,并且潜移默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2.2将“人文精神”融入学生各级各类竞赛中。有助于人文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播
以往学生参加高级别竞赛时,在答辩过程中总是欠缺一些人文底蕴。但是自从将“人文精神”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两年,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许多学生都将“人文精神”融人到他们自己的作品中,真正做到了“我”是“我的作品”,让竞赛的作品有了精神的依托,从而更具人文气质,而学生也在参赛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自己的感悟是独一无二的,加强了自信心以及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对学校的热爱,对“人文精神”的认同以及自豪感。而这些学生在校内分享获奖心得时,又将他们所理解的“人文精神”与同学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追求“人文精神”,找到属于自己的人文精神。
2.3将“人文精神”融入学生干部管理以及人才培养中。通过项目化管理。创新考核方式。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
以往的学生干部竟聘环节都是相对单一的三轮竞聘,最后一个环节是竞聘演说,创新性不足,也没有办法很好地、更客观地选拔学生干部。将“人文精神”引入,在学生干部管理及培养中,也可以对考核方式做出大胆创新,如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代替一对一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而试。它通过给一组考生f一般足5—7人)…个I:作相关的问题,让考生们进行一定时间(一般是1小时左右)的讨论,来检测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说服能力、情绪稳定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f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语速和手势等)等各个厅丽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团体气氛,南此来综合评价考生之间的优劣。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价者或者不给考生指定特别的角色f不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只给每个考生指定一个彼此平等的角色(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但都不指定谁是领导,也不指定每个考生应该坐在哪个位置,而是让所有考生自行排位、自行组织,评价者只是通过安排考生的活动,观察每个考生的表现,对考生进行评价,这也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名称的由来。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测试应试者论辩能力。其中既包括对法律、法规、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包括对拟讨论题目的理解能力、发言提纲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说服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而将“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引入校园中,融入了校园文化最核心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干部候选人组成的无领导小组关于“人文精神”的主题分组讨论,从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考核学生思考的深度以及知识的广度,确实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通过这种形式的讨论,让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人文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学会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挖掘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第三轮公开演说环节,可以将单一的竞聘演说变为团队分享会。将候选人分为若干团队,通过团队公益梦想或团队核心价值理念进行小组阐述,候选人的精神风貌、价值观体现以及个性特征、能力表现、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力都能很好地通过这个团队分享会表现出来,在期间又有“人文精神”做行动的引领者,精神的支撑,这也让学生干部选举更具客观又不失创新。而在场参与选举的学生也从单一的公开宣讲投票者成为了一个对“人文精神”的认同,时饺园文化的认同的人,将金使其受益匪浅。通过这些创新形式的选拔,有利于挖掘具有潜质的学生干部,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同时也更大范嗣地让更多学生从中学到更多,让这样的人文精神扎根在他们的心中。
在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一系列功能中,文化价值是一切功能的基础与丰导。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由人类优秀义化凝聚、积淀而成的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它是人类信念、理想和道德等精神品格的结晶。因此,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价值的核心和灵魂。当我们认同校园文化的价值在于通过教育环境的营造,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为养成的方式实现教育目的时,我们不仅要着力一种勇于竞争、大胆怀疑、敢于批判、容忍失败、真理面前的人人平等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的建设,还必须改变重视知识与技能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自我心性修养提升的传统观念。
因为人的自我实现的创新活动包括科学创造与生命创造活动两方面的内涵,前者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特征、结构和规律的创造和发现,后者是对人、对人的心性的顿悟与发现。由此推出并强调校园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树立学生对其认同感,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素质全面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开展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适宜“自下而上”,由各地方根据情况先行开展相关法规建设,包括制订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等另一方面,伴随着洪水资源利用的实践推进和各种制度建设的探索.适时“自上而下”,由国家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全国范围内洪水资源利用的开展。 洪水资源利用是指按照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建设和完善滞、蓄、调、...
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构建和谐社会人才的需要。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工作者,理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理解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对于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礼仪历史文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本已严峻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面对急剧变化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紧跟现实,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正确引导毕业生理性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危机中寻找机会,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当前,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全球,引发经济下滑,不少产业受到冲击,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中国的...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艺术地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件质量。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课件;真实情境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当今的多媒...
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调研与分析表明:文化意识差异、不良词汇学习和口语表达习惯是影响英语思维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语法、口语、词汇等的语言教学方能解决问题。 论文关键词:英语思维;习惯;语言教学;中高职学生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它的功能很多,但本质和最主要的是它的交际功能。中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
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纯语言能力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出发,结合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以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为前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师;能力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大家逐渐意识到,单纯的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正在全国各地稳步推进,江苏作为先期试点的省份,能力建设(初级)工作已近尾声,能力建设计划在农村地区进行时碰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称之为“高原现象”,本文分析了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并就解决对策进行了实践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与策略,以期对其他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有所借鉴。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条件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运行和发展是互动的,它能为社会运行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作用和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整合、内容整合、方法整合及资源整合,能有效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各部分之间紧密相关的整体。构成社会的基本因素包括作为社会构成主体的人,作为社会物质基础的物,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经...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结构专而窄,基础性和综合性不够,课程结构中缺乏校本课程的设置,尤其是缺乏对校本教研课程的设置等。笔者针对我国教师教育模式中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深入反思,提出优化发展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问题;对策 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现状 日益国际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正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模式。其中包括专门师范院校培养的定向教师的封闭模式以及综合性大学...
从高职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探究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改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引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
影响因子:0.777
影响因子:1.520
影响因子:0.86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3.4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70
影响因子: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