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对今天的教学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系。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教学改革,通过探讨两者的有机结合,阐述两者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的启示,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关注不够,只注重运动技术的灌输,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体育教学死板千篇一律,过多地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疏忽了情境教学以及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使得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着重强化学生个体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情感认知内容的教学,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体育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表现为重心的三个转移:①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②从个体户式学习到社会化学习;③从概括性学习到情境性学习。
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2.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如表1所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和示范作为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掌握知识意义的主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学练的兴趣和独立自主锻炼的能力,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2.2建构主义渗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的理论,将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建构主义理论高度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认识的差异和个性,是一种极富人文性的教育理念。体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运动技术、健身处方、体育的场地、器材等要素,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能自我指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实现体育教学从追求体育的形式向追求体育的实质转变。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观察教师活动中的技术技能,并在教师指导下去学习,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锻炼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从而可以独立的去进行自我锻炼指导,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出新的自我锻炼的发展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操作等素质的培养,这就为建构主义理论向体育教学领域的渗透提供了可行性。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3.1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技能、锻炼方法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因为,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从而融到原来的经验结构中。建构主义注重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学习需要和学生个体在思想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它充分肯定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认为学习不仅要掌握事物的关键属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建构既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与长期指导体育教学的行为主义相比,建构主义将为探索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素质化的关键要素。
3.2建构主义理论观视野中的学校体育教学流程
根据建构主义和体育教学特征,设计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流程(图1):
3.3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改革视野中的“教”与“学”的互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与心理沟通,强调师生问、同学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互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作为教师则应努力通过课堂互动了解教学反馈信息,进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要求师生以积极主动精神饱满的状态参与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摈弃传统“师道尊严” 的教育观,教师必须从“知识传递者”向“培养学习者”的角色转变,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单维交往状态改变为网状式的交流(如图2),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结语
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是建构性的,是学习主体通过活动对体验的内化,是一种现实意义的独特建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和教学中,通过合作、小组讨论、意见交流,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为“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交往礼仪教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维”教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使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 论文关键词: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三维模式 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柳斌曾说:“中小学加强德育首先要从文明礼貌做起。文明礼貌...
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之的化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存在较大差异,高一新生在新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往往出现适应困难的现象。笔者希望一方面能简单地从课程衔接的角度分析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特点,另一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教学策略实施问题。希望这一研究能为学生全面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保障,并能对完善教育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起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近几年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都进...
在建筑界内出现了很多建筑设计人员在做设计时堂而皇之的将生态这个词用在自己的设计说明之中,但实际根本就没有从这个词真正的根源思考,鉴于这种情况从理论根源阐述生态这一词的意义。分别谈一下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点,及生态住宅原则等等。 什么是生态?生态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健康就成了目前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
当下,“教师教育”理论是国际普遍认可的师范教育改革理念。其内容有:树立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连续性观念;精简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完善教师任用与入职的教育制度,使教师成为教师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并走灵活多样的教师教育发展道路等。 教育“正像其他科学一样,是建立在事实和观察结果之上的。我国师范教育几经改革,已基本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师范教育模式,但这种教育体制与模...
职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宜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合作的策略,使三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职校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人才,其发展如何,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关系到将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进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精神面貌,是经济和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应加强职业学校养成教育的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中职人才,...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健全的法律法规、投资主体单一、服务水平低的现状。大学生就业市场在构建模式、规模、方法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发展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每年都有几百万,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程度逐步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有效地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
在预浏飞行能力的讨论中,提出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不同的类别中提取出不同的特征,再将待浏模式所具有的特征与标准模式所具有的特征相比较,鱿可实现预浏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预浏的客观性和预浏的准确性。 1引言保证飞行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飞行员的素质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关键。高素质的飞行员由诸多因素决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飞行员自身潜在的飞行能力。因此,在民航飞行员的招收中,预测考生的飞行能力...
同伴互助是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将同伴互助的理论融人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实践,考虑教师需求,创设“专+合+导”的培训方案。通过应用效果调查,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把教育技术的理念和技术内化为他们的教学行为。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是自教育部2000年颁布《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以来各高校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自90...
青少年素质的培养?始终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第一任务。学生素质的提高?依抽于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直接管理者?养成教育就摆在首要位置。本文从中职学生的现状出发?提出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井探讨如何立足学校大环境与完善班级小环境?来实施养成教育.及思索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教育计划的制订、教育内容的体现等方面要如何注意地问题。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的素质要素?它甚至可以被看成是一...
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和创新性实验等,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重要的边缘学科,是物理、化学等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产生的交叉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知识密集、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记忆性强、实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和生物专业学生分配就...
影响因子:1.712
影响因子:29.230
影响因子:1.530
影响因子:0.170
影响因子:6.314
影响因子:1.830
影响因子:0.887
影响因子: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