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预浏飞行能力的讨论中,提出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不同的类别中提取出不同的特征,再将待浏模式所具有的特征与标准模式所具有的特征相比较,鱿可实现预浏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预浏的客观性和预浏的准确性。
1引言
保证飞行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飞行员的素质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关键。高素质的飞行员由诸多因素决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飞行员自身潜在的飞行能力。因此,在民航飞行员的招收中,预测考生的飞行能力,从中选择飞行能力强的加以培养,将为我国民航进一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有人曾在预测飞行能力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但是在权重的选取上,人的主观因素参与较多;运用模糊数学中的取大、取小运算也会损失掉一些有用信息。因此,给飞行能力的预测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反映一个人潜在飞行能力的因素较多,往往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交叉,携带的信息也就出现重复,这就增大了既能客观又能准确地预测飞行能力的难度。如果能用少量的相互独立的且携带较多信息的因素来反映飞行能力,对于预测飞行能力,将获得好的效果。
主成分分析是通过线性变换把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变量的统计方法。它在保证原有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用一组数量较少的新变量来描述原变量,新变量综合了原变量的一些明显的信息特征,具有较强的表征能力,且新变量之间互不相关。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从不同的类别中提取出不同的特征,把待测模式所具有的特征与标准模式的特征相比较,就可实现预测的目的。
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预测飞行能力
利用主成分分析预测飞行能力的理论基础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就是判断所给定的样本与哪一个标本相同或接近。要进行模式识别,首先得分类,即是确定各种标准模式,本文设n个标准模式为F,,凡,…,凡。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找出每一个类,也就是每一个标准模式F;(二1,2,…,“)的m个主成分Ul,认cn…,U。 }m(m
已知‘是待测模式,通过对‘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出第一主成分,找出其数据变化的最大方向U。利用与表示向量A与B的榕沂程度.如果即有待测模式‘与标准模式F‘最接近,这就实现了预测的目的。
3实例
在飞行训练阶段,学生飞行驾驶技术的评定分为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及下等,共五个等级。评价飞行能力的六个指标是:光(手)反应时(ws)声(脚)反应时 ( BBz )、被动反应最优值(ws)(cc,)、被动反应总错次(cq)、综合反应平均时(s ) ( DD, )、综合反应总错次(DD3)。
要预测飞行能力,首先确定标准模式。在一个年级的毕业生中,飞行驾驶技术为上等的学生有19人,为中上等的学生有20人,为中等的学生有27人,为中下等的学生有21人,为下等的学生有22人,把对应的反应他们飞行能力的因素(指标)分别组成五个类,其数据矩阵为:( xij ) 19 x6,(xij)20x6} (xij)二、6 f ( xj ) 21 x6 f ( xN)二、6,也就是组成了表示飞行能力为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及下等的五个标准模式。
其次,分别对这五个标准模式中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由于反映飞行能力的指标与飞行能力的强弱程度成反比,所以首先对各标准模式中的各项指标数据取倒数,然后再对标准模式中的取倒数后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五个标准化数据表,根据每一个标准化数据表,计算出与之对应的相关矩阵:
R(0)=6x6(t=1,2,3,4,5)
并求解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A二1,2,3,4,5)、特征值A(t = 1,2,3,4,5)对应的特征向量U. o)以及特征值的贡献率,如表1一表5所示。
然后,找出代表飞行能力为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及下等各类的数据变化最大方向的方向向量,并组成特征集,如表6所示。
对每一个考生反复多次检测其飞行能力,得到反映每一个考生飞行能力的各项指标的数据表,然后分别对每一张表中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表征其数据变化最大方向的方向向量,并与特征集中的方向相比较。如果该方向与某方向最接近,则该考生的飞行能力就属于这个方向代表的类。某学生经过七次检测其飞行能力,得到检测数据如表7所示。
在对表7的数据取倒数再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表征其数据变化最大方向的方向向量是:
U=(一0. 278 7,一0. 449 0,0. 345 3,0. 4058,0. 505 8,0. 425 5)
不难算得:
UU, }'} -0. 818 210
U认cZ>=一0. 393 104
UU, c3>=0. 679 884
UU, }4} -0. 985 467
UU, cs>=一0. 036 959 8
由此可知,待测模式与代表中下等的标准模式最接近,因此该学生的飞行能力属于中下等,这个结果与其在飞行训练结束时飞行技术的评定等级一致。按此方法,就可判定每一个学生的飞行能力所属等级。
4结论
(1)用主成分分析法预测飞行能力,克服了在按阑值评定飞行能力等级中存在的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因此,评定的飞行能力等级是客观的,对飞行学员的选拔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2)在统计软件的帮助下,该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且便于操作。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洛阳市的地域特.x,时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授课顺序、教学方法、实脸实习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几年的尝试表明,这些改革时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童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针对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的一门应用性专业课,主要讲授农作物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每一种病害都是按照教材上的顺序介绍,内容多...
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构建和谐社会人才的需要。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工作者,理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理解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对于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礼仪历史文化...
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使命之所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明确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在彰显办学特色、拓展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动力源、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和文化传播的辐射地。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使命,解释大学办学的基本目的,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术语也是“使命”(mis&mdas...
在全面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和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的传播,学校体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是衡量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志,正确有效地运用讲解示范,提高体育教学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动作技术。 在体育教学中讲解和示范是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讲解和示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
从专业课自身特点出发,分析了课堂语言、板书提炼、教材处理、知识衔接、直观教学及“点化”诱导等课堂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吸收及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也阐述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观点。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要有科学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教育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面对自身发展与基础教育发展的脱节和新课改带来的诸多挑战,需要进行准确定位。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视角,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发展应注重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着力于培养自我发展型教师,课程改革应围绕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密切联系基础教育发展实际。 面对近年来日渐深入的新课改,面对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提高...
危机中的劳动力市场,高端和低端就业群体面临相同的境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身特性,使大学生成为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它与生产资料一起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而“就业”对个人来说是生存的一种必要手段,对经济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机制和发展的动因。然而,面对暂时还看不到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也是最脆弱的...
《印后加工技术》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印刷工程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深入研究该课程整体知识理论布局的基础上,认真探究提高《印后加工技术》课程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分析了课程的特点,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印后加工技术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
本文在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讨论了建构主义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讲究师生问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任务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
影响因子:3.450
影响因子:3.440
影响因子:2.544
影响因子:2.030
影响因子:0.200
影响因子:0.660
影响因子:0.260
影响因子: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