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幼儿教育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观,是指对知识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观念的综合。它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知识有哪些形态,知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但他们更强调,知识主要是由个人主动地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仅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而不是绝对的真理,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不同的个体会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相同的命题进行不同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主动建构来完成。建构主义知识观引起了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一系列变革,这一理论使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考虑如何帮助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质疑、探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进行建构意义的学习。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定的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信息加工理论者把人脑当成计算机,把学习看成信息的登陆、存贮、提取的过程;而建构主义者则认为学习是一个交互用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交互作用,即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积极主动地建构,从而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环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促进的环境,是充满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环境。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不是接受知识的木偶,教师也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与学生交流、探究以及做出调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经验基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意的教学策略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建构客观世界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学习要配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主体之外,而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知识的。同化是通过经验或认知结构实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儿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同化新知识。顺应是儿童借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触,促进已有结构、图式发生改变的过程,或创立足以容纳新接触事物的图,或修正原有结构以容纳新事物的过程。调节是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则,远远高于幼儿原有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活动,太难或非幼儿能力所能达到任务或游戏,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二)重视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交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思维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只有在与他人或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逐步建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如幼儿只有在对物体的动作中,才能建构物体的轻重等概念。幼儿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建构出数理逻辑经验,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数的抽象意义,可通过让幼儿摆弄石子,时而将距离放大或缩小,时而改变计数方向和次序的过程中,幼儿最终发现总数始终不变,从而获得对事物量关系的认知并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在幼儿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幼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三)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同化作用的实现是儿童主动作用的结果。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是以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正如皮亚杰所言,“一切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和需要为先决条件”,兴趣实际上不过是同化作用的动力。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和需要诱发认知冲突,教师利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幼儿适度的认知冲突,将幼儿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内化,将幼儿的外部需要转化为内部需要,发展幼儿主动地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四)重视幼儿之间的交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就是指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提供一定的情境。协作发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而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会话有助于引发学习者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原有认知结构的发展。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语言、情绪、社会性以及认知的发展。幼儿只有在与其他幼儿交流时,才会知道其他人的看法并非都与自己的一样,这样幼儿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辨别、思考,从而学会从他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幼儿养成批判性、客观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状态。
(五)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实现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引导、支持和鼓励以及丰富的可供探索的物质环境和安全的心理环境,是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和进行意义建构不可缺少的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在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的交谈中,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乐于与他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学会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同时,幼儿教师应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安全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探索,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发表不同的意见,从而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为了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可供探索的活动环境,如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幼儿逐渐对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学会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教师对幼儿的爱护、支持、鼓励和引导,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符合卫生安全的教具、玩具以及可供游戏和活动的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学习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主体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意义建构,强调学习是一个交互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本质上是强调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尊重。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主动为幼儿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幼儿在一定情境中学会合作、相互协调和会话,自主建构意义。同时,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到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内容,促进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采用水资源系统配置模拟模型对全流域进行了长系列的供需分析,生成了近2万行供需平衡数据。如果采用常规手工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供需分析,难于适应规划的进度和精度要求。介绍如何利用Foxpro数据库系统提供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实现供需平衡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输出,并给出了实用的程序片段,不仅对提高水资源规划工作效率有所帮助,而且其思路和方法对其他专业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引言 ...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表现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及策略。一、高职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及其表现当代高职学生中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享有特殊的优待和关照,这一方面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过多的依赖,部分学生表现出、"理和行为的不适应,具体表现为:1.性格方面:在体育课堂中,部分内倾型的学生好静少动,不善于交际,习...
结合近年来一些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概述了较成熟的深基坑支护类型及适应范围,简述了深基坑设计理论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深基坑支护工程今后的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深基坑支护技术。 深基坑工程是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较类型的岩土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问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强度与稳定问题,又包含了变形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以及结构力学等问题。...
大学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古典与现实的同构,构成大学独到的精神气象。全球化与重商主义对大学精神的守护构成挑战,大学必须认清自身发展的方向,才能避免裹抉其中,随波逐流,使大学成为经济社会的附庸。由此,提出守护古典大学的余韵,以必要的保守姿态来建设我们的大学作为文化一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内在尊严。 香港知名学者金耀基先生曾这样描述他眼中的剑桥:“仰卧在软绵绵的剑河草坪上...
青少年由于自身及社会角色的特点,使得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养成教育符合青少年个性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的内涵,必将促进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由此促进青少年成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着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寻求共识的基本理念,将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事实...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设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灵魂。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和柱所组成,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的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侧向刚度小,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但常因设计不当而造成施工环节质量难以保证,给工程安全留下隐患,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在学校道德素质教育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教育在道德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养成教育是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确立科学、合理的行为习惯标准,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 道德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真实写作属母语的二次习得,它以真实的阅读为前提,让学生在大量、持续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以交际实用为中心的写作实践中发展写作能力,同时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综合语文素质也得到提高。 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是长期困扰作文教学改革的老问题,虽然几十年来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建立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方面还有待突破。本文拟就运用语言学习理论对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素质教育的口号深入人心.但是教学中陈旧的、急功近利的因素至今仍大量存在。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本文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为依托,探索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研究。 1引言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知识和人才成为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竞争情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探讨了竞争情报分析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创新人才需求,从知识管理的视角下提出了竞争情报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建议构建竞争情报分析部门内的知识地图以促进知识共享和人才培养,并对罗兰·贝格咨询公司成功的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人才培养案例做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知识地图人才培养 新时期信息铺天盖地、...
影响因子:7.558
影响因子:1.15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6.431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