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洛阳市的地域特.x,时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授课顺序、教学方法、实脸实习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几年的尝试表明,这些改革时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童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针对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的一门应用性专业课,主要讲授农作物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每一种病害都是按照教材上的顺序介绍,内容多而琐碎,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枯燥;实验教学以挂图、盒装标本和病原菌玻片为材料,不能生动的展现病害在田间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课程实习时间固定,作物相对单一,一些作物的病害标本不能采集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教学、实验和实习三个方面,对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进行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1教学改革
1.1门结合农时调整授课顺序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材前两章是水稻和小麦病害,该课程九月份开始上课时,田间没有种植水稻和小麦,而种植的是玉米、高粱、甘薯、棉花、芝麻等作物,所以在授课时将这些作物的病害安排在前面。待十一月以后,田间长出小麦,再讲授小麦病害,这样结合实验和实践课,带领学生到农田随时可以将观察到的病害与课堂教学对应联系在一起,及时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1.2增加特色教学内容
我校位于九朝古都洛阳,洛阳牡丹闻名天下,而一些牡丹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如:牡丹红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经济造成潜在的威胁,对牡丹病害知识的学习非常必要,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我们结合地方特色增加了牡丹病害。
1 .3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将每一种病害都详细的讲解,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授课时一种作物挑选一到两种重要病害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其余的病害安排学生自学而后挑选一到两种病害由学生自己制作PPT课件讲解,最后由学生提问、教师总结补充。通过自学,学生从一个病害的重点剖析到举一反三的学习其他病害,从一种病原所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到学习此类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学生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和制作PPT课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2实验改革
2.1利用多媒体课件
挂图和盒装标本是实验课上的常规用具,但是在真实性上效果稍差。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病害在田间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照片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其直观性可以与常规用具的典型性互为补充,另外有一些采集不到的病害标本,我们通过网络查找到这些病害标本图片,并结合实践中拍摄的病害照片,制成多媒体课件,补充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病害的认识与理解。
2.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了印证性的实验让学生看一些照片和病原菌玻片外,还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从病害标本采集到标本制作,从培养基配制、消毒和灭菌,到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全面学习植病研究的基础综合实验技能,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习改革
《农业植物病理学》按照教学计划在课程结束后将实习时间固定在一周内进行,这样错过了一些作物的生长季节。我们采用分散实习的办法,将实习分开进行,例如9月初,田间种植有玉米、棉花、芝麻、甘薯、瓜类等时,利用3天时间认识和了解这些作物病害,并采集和制作病害标本,待7月初,田间种植有小麦、蔬菜等时,再对这些作物的病害标本进行采集和制作。这样的教学实习,即保证了病害标本采集的丰富性,又使学生们掌握了当地主要作物病害的种类、症状特点和发生规律,为以后病害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考核
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具有重要作用。《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课程考核成绩不单单取决于期末的考试成绩,我们还综合了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又考核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考核,将病害标本采集的数量和质量、鉴定病害标本的名称和实习总结成绩,几项成绩综合得出实习成绩。这样既能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作物病害症状特点,又减少了一些对实习不重视,认为只要交上实习总结就能取得实习成绩学生数量,大大提高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通过实验和实习的改革,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实践中验证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他们理解和掌握病害研究方法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从事植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情境构建及协作和互动完成知识的构建,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信息技术与医学临床课程的整合,利于推动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及创新型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医学教育;临床教学 面向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应该是培养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身的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之间的内在矛盾,其实质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发生错位。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人力资本专用程度过高通过作用于交易费用,将加剧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程度。为此,在现行制度框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各参与主体应积极地进行合作博弈,减小过高的交易费用对失衡的影响。 在现代人力资本市场上,人才的供给和...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宪法、宪法学的发展及宪法学课程建设产生政治性影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宪法学课程建设就是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重新思考解决宪法学课程的理念问题、教学队伍的建设问题、教学内容的构建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问题、教学条件与资源的利用问题,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宪法学;课程建设 一门学问能不能发展,向...
蔡元培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教育之标准,将美育规定为“超逸政治之教育”.本上使美育具有超越性品格。他以民国教育总长的身份,以国家法令的形式.第一次确立了美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法定地位。自此以后,蔡元培几乎终身都在倡导美育,并身体力行,贡献良多。蔡元培继承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优秀成果,汲取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的有益养料.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创新,从而使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具有了相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师群体逐步壮大;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的各项权利并未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因此,必须从宪法的高度来明确高校教师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以此为基础来构筑起有效保障教师权益的法网。 在我国,高校教师所享有的宪法和法律上的基本权利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行政权力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高校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沦为弱势群体。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首先明确高校教师这一权利主体所享有...
课堂教学组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控制课堂教学活动,调整课堂教学进程,变通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注人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如何能在单位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一定的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应具备听、读、说、写、演等过硬的基本功外,还应具备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本文试从控...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发展的需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贯彻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如果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未来需要什么?需要创新。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呼吁把“...
文章主要针对在电子商务应用中所经常使用到的几种信息安全技术作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各种技术在应用中的侧重点,强调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信息安全技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这种商务活动新模式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经济、工作和生活方式,可是,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依然是制约人们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大问题,因此,安全问题是电子...
不可见性是图像隐形水印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它的客观标准是水印图像的信噪比。根据这个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的以彩色图像为水印的自适应水印算法:根据需要的水印图像三基色的信噪比,对于不同的彩色宿主图像和彩色水印,都能够完全自适应地选择三基色各自的水印嵌人强度值w。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自动实现所要求的水印图像信噪比,水印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该算法可以使每幅图像在不可见性(PSNR)和鲁棒性(参数二)间都...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所以,教师不仅应当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学生思想的塑造者。教学中,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文质兼美的文本;校园环境的“软硬”作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良好的师德师风,把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培养真正智与德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论文关键词: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文本;校园环境;活动;师德...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363
影响因子:1.660
影响因子:4.539
影响因子:0.490
影响因子:1.420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