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发展的需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贯彻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如果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未来需要什么?需要创新。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呼吁把“培养创造性”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逐步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将创造力开发视为通向21世纪的法宝。新加坡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教育出一支有创造力的大军,使他们的创造力足以使新加坡成为“智力岛”。当今国际教育改革总的趋势: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
国与国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说到底是一种创新经济。今后知识经济的发展仍然需要知识创新,其基础则是通过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强调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日本就把“丰富的创造力”作为其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时代的呼唤。
应国际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24世纪80年代,我国的创造教育悄然兴起。但是直到如今,我们的教育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我们所注重的是“复制型”人才,不利于或压抑创新精神的教育现象依然存在,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相当薄弱。所以不少外国学者在评价中国学生时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刻苦,基础知识掌握好,但动手能力较差,创新精神不足。我们必须消除现行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为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创新型人才有赖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是创造性的模范,其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非常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的教师将不断提高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创新型教师。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我们教育就是要将这种潜能发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我们无法预料你的课堂里是否坐着将来的能人和天才。但作为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十分重视学生的进步,十分重视学生身上哪怕是非常微弱的思想火花。须知:学生为了任何成就恰恰基于儿时不断闪烁的思想火花。创新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幼稚的,从点点滴滴开始的。只会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人,只能复制,不能创新。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科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主要素质,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扑克麻将也是素质,但它不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作为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课堂教学的民主性,是指课堂教学由接受教育向自主教育的转变。我国目前的教育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接受式教育观的支配,不少教师仍把学生看作听命于教师指挥的消极的被动的对象,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毫无遗漏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课堂全由教师摆布,学生唯师是听,教师中心,主宰一切。这样的课堂培养学生的盲目性,依赖性,没有思维的空间,严重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的课堂是不民主的,是专制的,弊端甚多,或者叫做多弊之端。我们主张是师生平等的民主的自主教育观。自主教育观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施教的前提,认为人的成长,取决于个体的特性和潜能的发挥,取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真正作到民主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激发主体潜能,宏杨主体人格。这是课堂教学民主性的基础。
课堂教学民主性,也要求教师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创新的氛围。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独创和革新的精神,那他就必须承担犯错误的风险。他每进行一次猜测、一次尝试,都可能犯一次错课。他自己必须承担这次错误。而轻松、活泼、自由、愉快的气氛,可以增强学生对错误的承受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其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才能毫无顾忌的进行猜测、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尝试,这才可能出现创新。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摆师长的架子,从而建立一种宽松、融洽、和睦的教学气氛。如果学生受到压力,处处谨小慎微,担心犯错误受到教师的嘲笑和责罚,只知道看教师的脸色行事,这种学生连有主见都说不上,如何能够创新?
课堂教学参与性认为,学生只有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其主体地位才会真正落实。没有参与,就没有感受,哪里来的思维,哪里来的创新?可以说,学生的参与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不断提高课堂参与性,教师要引导参与阅读,参与观察,参与问题的提出和分析,参与结论的归纳和演绎,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在学生的亲身参与过程中,才可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这些需要组织、创设教学活动。只有这样的活动才是学生愿意参与、喜欢参与的。如果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给问题,给思路、给解法、给结论的“注入式”教学。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出毫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书呆子”。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创新,他们的创新只是相对于原有的水平而言,或相对于同学群体而言,并不追求什么创造发明。因此,我们要求学生的参与并不是让学生在参与后取得一定的成绩,更主要是让学生以参与过程中,能独立进行思考,锻炼能力。获得经验,从而培养创新精神。有了创新精神,就有了进行创造发明的可能。
开放性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和课堂评价标准的开放。开放实际就是不封闭,不凝固,就是创新。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我们的教学不能受课堂、教材的局限。要能广泛的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把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引人到课堂当中来,使学生拥有全面而广泛的基础知识。世界上没有无知识的创新,广博的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教师不但要尽量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组织课外活动来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扩大活动空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学形式的开放,彻底打破“一言堂”,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教和学的形式都可以吸收和利用。评价标准的开放,课堂评价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标准,只要思维活跃,效果实在的评价标准都可以借鉴和吸收。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只有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逐渐走向市场。由于受到就业观念滞后、择业心态不良、用人单位要求渐高、就业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严峻的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市场时感到困惑和忧虑。 一、就业观念滞后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从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变到国家政策指导下,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就...
为了加强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小学教育的联系,美国PDS学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面向学校实际的合作研究、改进师范生的实习这三个方面。为了应对当前的内、外部双重挑战,我国教育系科应该借鉴美国PDS学校的经验,实现向教师教育学院的转型。和当前的教育系科相比,教师教育学院在理念、组织定位和具体功能三个方面都应该具有不同的含义。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急剧变革,尤其是师...
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树立科学的理念,更新教育内容,使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有层次、有序列、有体系。通过对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提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交往礼仪养成方案和“三级九档”的养成教育模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定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取向,会产生相应的礼仪规范及行为准则。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著名教育家陈鹤琴...
听是交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听力训练在外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如何提高大学生听力水平,是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关心、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学生的英语听力现状人手,提出了一些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策略,以强化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提高其英语听力水平。 一、当前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现状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
建构主义对认知结构的主张是客观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在教与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特别是面临新的情境时建构主义的意义和作用尤为突出。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教育观;情境性教学 一、建构主义定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个体的认知发展。他认为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
信息资源管理(IRM)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管理的特征,并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领域框架。本文侧重时其中的信息法律与政策、公共信息管理(PJM)两大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梳理与讨论。 信息资源管理(IRM)作为信息管理的高级阶段,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管理的特征。经过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20年的突出发展,已经形成了由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公共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经济所构成的人文范畴框架。本文侧重对前两类的...
通过对混凝土膨胀剂标准的变革,老标准对膨胀剂限制膨胀率的测定方法的不足,尤其是掺复合型膨胀剂限制膨胀率检测方法的缺失。由此提出新标准的科学、进步。 关键词:膨胀剂;限制膨胀率;复合型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已于2009年3月28日发布,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原建材行业标准JC476-2001同时废止。新标准中混凝土膨胀剂的定义是:与水泥、水拌合后...
信息资源管理(IRM)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管理的特征,并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领域框架。本文侧重时其中的信息法律与政策、公共信息管理(PJM)两大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梳理与讨论。 信息资源管理(IRM)作为信息管理的高级阶段,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管理的特征。经过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20年的突出发展,已经形成了由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公共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经济所构成的人文范畴框架。本文侧重对前两类的...
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为把此类课程要上好,授课教师应具备实际的工程经验,讲课时根据自己经验和体会讲解课程,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建筑工程的理论,但在新兴院校内,具有多年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却屈指可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上好课,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恰当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
“知识管理”理念应用于高校领域,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合理地应用“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本文主要讨论了高校隐性知识的内涵,分析了高校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对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服务组织—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在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440
影响因子:8.081
影响因子:1.006
影响因子:3.035
影响因子:11.774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