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为把此类课程要上好,授课教师应具备实际的工程经验,讲课时根据自己经验和体会讲解课程,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建筑工程的理论,但在新兴院校内,具有多年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却屈指可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上好课,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恰当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掌握那些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的理论,这样既弥补了教师实际工程经验的不足,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在19世纪引入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德国学术标准,并在 教育 有了质的飞跃基础上所首创的,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与社会紧密相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教学方式的一次革命,并创造了哈佛商学院神话般的奇迹。
1 概述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日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在模拟的情景中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体验分析、决策、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独特的、综合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2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的是从工程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普遍 规律 。授课教师应具备实际的工程经验,讲课时根据自己经验和体会讲解课程,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建筑工程的理论,但在九江学院等类似的新兴院校内,具有多年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却屈指可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上好课的关键就是如何恰当的选取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掌握那些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的理论,这样既弥补了教师实际工程经验的不足,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结合在《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索在建筑工程类专业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方法。
3 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案例教学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
(3)较强的综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就能接触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6)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
(7)过程动态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 案例的选题和编制
首先要注意到不同的案例形式,然后再从中选出与教学目标相应的好的案例来。比如,案例中包括说明性案例、 历史 案例、诊断性案例、决策案例、管理行为案例、事件案例、序列案例、纵向案例、横向案例等。除了考虑案例的好坏,还要针对教学对象考虑难度水平,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在原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加以接受。 建筑工程案例的选题应选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施工、使用中发生的真实的典型的事例,因建筑工程案例的模拟和复原难度较大,成本较多高,一般不进行模拟和复原,这就增加了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建筑工程案例的难度。在选题时,注意多选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或学生知道的案例,这样便于学生收集资料,也便于学生理解、分析、讨论案例。给出建筑工程案例的具体内容,找出案例中至关重要的或者关键性的讨论题。
为使案例教学在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案例选择或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与设计案例要考虑针对性。要根据课程的不同阶段来设计一些与实现问题紧密联系的案例,侧重讲解该案例在实际工程该阶段的具体应用。
2)选择与设计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真实性。通过以企事业单位中的实际项目或抽取出的项目为研讨核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能接触到实际工程问题和环境,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案例应体现出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具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4)选择与设计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代表性以及规模和复杂度。考虑到教学学时的因素,用于教学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所选案例既能体现理论知识和系统原理的应用,又能做到举一反三,综合性案例的内容应具有内在联系性,多种知识、方法与技术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有以下方法,如:①个别解决法。每一个学员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鉴别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办法。② 小组讨论法。先是各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全班同学共同分析案例。③角色扮演法。考虑到教学的方便,并结合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在实施中用小组讲论法组织案例教学,大致可分成案例准备、案例讨论、概括 总结 三个基本环节。
5.1案例准备
教师将准备的案例提前一周左右发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理解、收集资料,并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为课堂中开展案例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5.2案例讨论
首先由教师简单介绍案例,大约5分钟。针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分组讨论,一般4~6个人一组,如果在教室进行可以按座位就近分组,分组讨论时间4O分钟左右。
5.3概括总结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通过分组讨论,各组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得出了许多答案。在各组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组织全班集中讨论,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发言,表述各组的观点。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性发言。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案例教学法所提供的案例,是实际场景中的两难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调动所有相关理论与经验知识,大大缩短情境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
为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打造“湿润海河、清洁海河”为主线,把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放在十分重要位置。补充完善以往规划成果的不足,更好地协调各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发挥规划的整体作用。对原规划进行修订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在规划修订过程中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海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教训.吸取其他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海河流域水利发展“十一五&rdquo...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我,帮助其进一步了解社会,促使其实现自我。文章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通往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
就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与管理中所遇到的管线同步建设、重复开挖道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管线间距控制、档案管理等问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从而做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所有管线,做好客观控制及管理市政管线的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由于各市政管线多数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使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成为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对教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将网络与课程进行整合,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意义深远。本文着重探讨网络环境与历史与社会教学整合的可能性及优越性以及网络环境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初步尝试及反思。网络环境同历史与社会教学整合的可能性 首先,应从网络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出发。 “《历史与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作者经过为期一年的实验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影响;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从“教”转变为“导”。本文也指出教师在全新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也使教育过程的四个因素发生一定变化。与之相适应,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要采取新形式,运用新方法,增加新内容。 高职学生的生源层次复杂,质量参差不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良行为习惯偏多,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实践中明显表现出“知行不一”的特点。虽然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对已属青年的高职学生是多余的...
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最终是为了建立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新型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能力。近些年来,初中思想政治素质化教育改革从教育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进行了改革。文章基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对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总结性探讨。 当前形势下,初中生受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其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因...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紧扣重难点,注重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注重提问的多样性。抓住提问的时机;预想意外,作好准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积极开展了针对怎样提高学生素质的探索。我也积极参与听课、总结、研讨、分析与评论。给我的感受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过程。在此,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谈...
校园文化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已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德育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若干功能。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高校校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殊场所。高校...
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的考察,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归纳综合,并将其与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作比较分析,揭示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共性与特性,为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随着教育部“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试办师范学院”政策的出台,综合性大学在培养教师方面的作...
影响因子:0.120
影响因子:0.870
影响因子:3.340
影响因子:2.22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4.325
影响因子:1.030
影响因子: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