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文化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 政治 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已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德育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若干功能。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高校校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 现代 化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殊场所。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在高校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美国 教育 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强调,教育必须利用环境的作用,离开环境也就没有教育。他指出:“所谓环境,不仅仅指个人周围的环境,更主要的是指能促进或阻碍人的某种活动的情境”。世界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要使学生的发展趋于“真、善、美”的目标,最恰当的方法莫过于为他提供一个充满诗意、充满智慧、充满友爱和快乐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德育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校园文化就是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广义的校园文化就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化形态,是富有育人情景的物理环境,通常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环境文化,例如:校容校貌、校园绿化、室内美化、室外净化等;二是设施文化,如:图书馆、阅览室、文体器材的配备、实验仪器的装配、整洁的后勤装备等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行为主体共持的价值取向、道德归属、思维方式、文化思潮等意识形态及共创的精神氛围。校园制度文化,又称规范文化,指学校的共同制度和独有制度,如各种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管理制度和模式、规章条例、群体行为规范、传统习惯、典礼仪式等,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则。
校园文化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就道德教育而言,文化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现方式,因为道德观念和价值方式是文化的内核,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类,精神文化就直接体现了一种文化所包含的道德选择及判断,因而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类型。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以德治世的过程,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塑造人德功能。因此,要实现道德教育就不能离开文化,更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良好的道德教育也有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所以,对一所学校而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 体育 、 艺术 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应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趋向,引导校园文化氛围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应该成为最好的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校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德育乃至高校的生存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1.价值引导功能。当代大学生受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碰撞,使得他们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模糊性、摇摆性甚至错位。在有些学生价值取向错位的情形下,校园文化的积极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龙头,与其他相关学科相配合进行人生价值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一些 科学 家、英雄模范、劳动模范事迹出发对学生进行价值导向,通过课内课外一系列活动,使社会价值的要求对学生个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内化效果。
2.扬弃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应是对社会消极文化的剔除,对积极文化的摄取,即对社会文化“扬弃”后的精华沉淀。这种校园文化一旦在校园内确定后,反过来也就对异质文化具有排斥功能。不可否认,在今天的大学校园,确有一些大学生在对多元文化的判断和选择上,存在着对武侠传奇等消闲文化、虚无宿命等灰色文化、庸俗低级等下流文化的偏斜倾向,存在着对采用现代手段的各种游戏的迷恋倾向。如果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优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充实、占领他们,毋须置疑,这必将使他们对文化的心理渴求得到合理满足,青春活力得到合理耗散,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得到逐步成熟,从而抵制和排斥各种消极逆向的文化对他们的侵蚀。
3.陶冶激励功能。校园文化从空间形态上看,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对学校群体有独特的魅力。墨子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正说明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当一个人置身于整洁优美的校园、投身于多姿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浸染于充满规范与朝气的精神氛围时,怎能不使人的心灵受到净化、心态得到优化、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产生激励情感呢?我们要加强课外文化建设,开展的活动必须活泼、生动、多样。4.凝聚归向功能。优质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一个大磁场,能够对校园个体成员产生吸引力、向心力,排斥离心情绪。校园文化的这种凝聚归向特性,主要是通过借助环境优美整洁、设施齐全规范的物质媒介和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精神纽带,去吸引和团结学校成员,去唤起、激发师生对校园的情感归向,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在实现生活中,我们不难感到:学风、班风、教风、校风、校训建设得好的学校,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情感的相互归向和依赖就表现得特别明显;反之,就会产生离心态势。通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来凝聚归向学校成员的情感意识,是空洞的说教所不可替代的。一所高校,如果校训充满哲理的“神示”和 科学 的启迪,那么,它就可以向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层层辐射,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充满辩证色彩的理性和精神氛围。
5.规范约束功能。校园文化的约束性表现为“硬”和“软”两种约束形态。“硬”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校园内的制度文化建设表现出来的。如:加强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督促、检查其执行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都能对大学生产生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硬”约束,这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我们强调的主要是“软”约束,即通过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如学风、班风、校风等,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去对学生个体跨时空地、潜移默化地实施影响和 教育 ,使他们在有意与无意中受到启发与感染,引起感情的共鸣,产生一种完善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进而使自己自觉形成一种学校“规范”和“软约束”的效果。事实上,我们不难感到:在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校园里,言谈举止的粗俗无疑会受到约束;在一个集体主义归属感很强、班风良好的班级,损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及歪风邪气肯定会有所收敛。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文秘英语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的可行性;然后以一次课堂教学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应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而区分传统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差异,以期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帮助英语专业学生熟悉办公室常见涉外活动,提高涉外文秘交际能力,高等教育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专门开设了《文秘英语》。但长期以来,文秘英语教学内容与社会...
本文结合财经院校的实际情况及笔者的教学实践,反思目前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探索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对而言,高校比较重视教学内容的研究,而忽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近几年来,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议论不断,高校教学方法的研究再次被推向前台,有必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探索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面结合财经院校的实际情况及我们的教学实践,谈...
城市市郊度假风景区工程管线主要有6种,结合工程实例,为合理规划工程线在景区道路地下空间的布置,提出了度假区工程管线管位设置的原则,介绍了几种道路面的管位布置形式,并提出了管道交叉冲突的处理方法。 论文关键词: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布置原则;管道交叉;度假风景区 1前言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有一些大中型水库或水面较大的天然湖泊,四周青山环抱,碧水潆洄,环境优雅,并位于城市郊区,交通便利,是人们休闲、...
涟邵煤田北段测水煤系的主要可采煤层为5煤(或3煤),煤层构造夹矸主要有椭球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三种。通过对煤层构造夹矸的各种类型特征描述,对煤层构造夹矸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煤层构造夹矸主要由顺层滑动构造形成,主要成因模式有顶板嵌入型、底板嵌入型和构造分异重组型。构造夹矸一般不具对比意义,对煤质及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论文关键词:构造夹矸;煤层;成因模式 涟邵煤田北段是湘中面积约4000k...
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整合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的整合;二是培训主体的整合;三是培训对象的整合;四是培训手段的整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培训与科研(教研)相结合。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以及专家的专业引领,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问题的提出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论述中明确指出要“加强...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健全的法律法规、投资主体单一、服务水平低的现状。大学生就业市场在构建模式、规模、方法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发展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每年都有几百万,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程度逐步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有效地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
通过对构建激励、互动、创新教育模式的探讨,提出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新途径,指出了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从理论上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激励、互动、创新的关系。 活化课堂,创新教学,必须以师生互动为前提,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条件,否则,任何形式的课堂创新都将毫无意义。因此,构建创新教学体系,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从认知心理学原理分析,要激发人的认知积极性,就必须在无负担的、宽松的环境中接受信息。...
建构主义是当今教学领域的最新理论。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在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建构主义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1、引言 随着社会对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高专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也备受关注。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强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作者经过为期一年的实验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影响;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从“教”转变为“导”。本文也指出教师在全新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真正科学、全面地把握音乐教育的价值,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施的新课题。本文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出了参与一一体验一一探究一一创造的新教学模式。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
影响因子:0.880
影响因子:1.900
影响因子:1.380
影响因子:3.860
影响因子:4.606
影响因子:3.3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