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是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也是社会延续的根基。恋爱结婚实在是一种社会延续的责任。古人云:“食色,乃人之常情也。”渴求爱情、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人的一种权利,无懈可击。那里有人,那里就有生活,那里就有爱情。而吴小江的长篇小说《追魂》正是弘扬了人类社会这个永恒的主题。它,写一个31岁离婚且有小孩的江波与一个18岁的少女柳姿相知相恋相爱。演绎出一对情侣颤动心灵的真情。可他们的爱情因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终成悲剧。所以《追魂》是一部凄美的爱情小说,是爱情小说中的一朵奇葩。我喜欢长篇小说《追魂》的三个方面:
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塑造了两个典型形象
男主角江波离婚后,从镇百货站调进县商贸商场副食部工作。工作任劳任怨,深得公司副经理肖调春的赏识。他,江波与同事柳姿在工作中渐渐地产生了感情,后来互相追求,爱得深,爱得真,爱得虔诚。
女主角柳姿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漂亮少女,因招工而招入商贸商场百货部工作。在工作和学习中认识了江波。经过一段交往,她把大于自己很多的江波当成了意中人。她用惯有的、毫不动摇的信念追求意中人。她能和周围的亲友、同事周旋,抵挡住外界的流言蜚语、蓄意中伤。但却无法挣脱父母双亲的情感桎梏。父母采用高压的手段,迫使她和江波分开,和伪装正人君子却吃喝嫖赌样样齐全的邻村痞子莫文结合。结果恶运连生,终于离婚。此时的江波对柳姿不鄙、不弃、不离,主动接近她,直到柳姿病危,奄奄一息,他还是陪护在她的身旁,乃致满足她实现登上云山的宿愿。“云山之行”的成功,可谓“两颗心撞击的火花”。特别是作品最后一章(第十三章的第一小节):“恍惚间,柳姿飘然而至,在他眼前晃动着,他努力地伸出手想抓住她。眼前又是一片空白。柳姿像被传说中的风神抓住了,向远处飘去,她拼命地挣扎着,拼命地向他招手,发出绝望的呼救:‘江波——江波——’”(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让人物喊出了真情。至于结尾的“追魂”,既浪漫又现实,不是象征而胜似象征,是想像的创新。)
这一章的第4节,卒章显志,揭示题旨追魂,简直是神来之笔。
曲折有致的情节,使男女两个主角活脱脱地站在读者的身前。
二、批判了在婚姻问题上的拜金主义、唯父母之命等封建残余的落后意识。
他们爱得深,一片真情,且举几例说明:
第六章:柳对江表示:“我只为你而生存,无你的存在,我虽生犹死”;
第十章的第2、3节:柳遭父毒打,但二者依然甜蜜不动摇;6、7两小节,江波失望后却得到柳姿动人天籁的真情的信;
第十二章的第7小节江要求(嫁给我),柳应允(我愿意)。
尽管男女双方爱得深,爱得真,如漆如胶,水乳交融,血浓于水,这是新社会赋予青年一代的权利,但由于世俗的偏见(第六章江柳之爱遭到领导与同事的非议),特别是柳家父母那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第十章第二节柳遭父毒打)的迂腐,却成了破坏这一对钟情男女的祸首,成了棒打鸳鸯的罪魁。这是封建残余的流毒对青年一代的残害,应该引起警觉:尽管我们生活在今天的和谐社会中,男婚女嫁自觉自愿,神圣不可侵犯已成主流;但世俗的偏见和僵化了血缘关系,仍然在残害人的美满姻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不可忽视。长篇小说《追魂》的悲剧,客观上就是对这些封建残渣余孽的批判和否定,也是江柳等一代青年对封建残余的强烈控诉。
三、新潮的艺术风格,使读者耳目一新,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
1、出色的环境描写,做到了情因景生,景因情深,给人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差不多每章都有出色的环境描写:商业大厦的构建、平溪江畔的美丽、江波家住处的美景。第四章最后一节(第4节)从柳姿眼里流露的心情和她说的(实则是早、晚的环境描绘),而肖霞美得喜不胜言,上楼看到的屋外环境,都把人物爱美的情操写真了、写活了。第八章的第2节夜间郊游,景物衬出人物由害怕到开心的心理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以文为媒的情节很有特色:江波的《梦之一》、《梦之二》与柳姿的《鸳鸯坟》都是相匹配的、曲折有致的美文,他们互相欣赏而钦羡。二者具备了“志同道合”、“门当户对”爱恋相结合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基础。
3、有血有肉的典型细节描写非常突出。十二章第3节在病床上江波对柳姿的宽慰全是细节描写。先看人物的动作:江波坐(着重号是笔者加的,以下同)在床上,给沉睡中的柳姿理了理已剪短的头发。握着她羸弱的手……柳姿醒来后,她以为自己仍在作梦,她眨了眨眼,再定眼看他,确信这不是梦,喜悦的眼泪顿时涌上眼眶。 他看着她,她变得瘦枯如柴,昔日的风姿荡然无存……他攥着她的手,轻轻地摩沙着……他心痛地直流眼泪。(这些动作是深情真情的流露,可谓动人天籁!)
再看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对话:
“江波——”柳姿未说先噎(真是情到深处)
“柳姿——你会好起来的。”江波语言哽咽。(这是宽慰的深情)
“你恨我么?”柳姿说(担心)
“恨,但恨不起来,只觉得悲——悲伤。”江波柔情地将她拥抱在怀中……
“谢谢!”她愉快地含笑凝望着他……(作者把“情”写到人物的心里去了)
“不要灰心,你的病会好起来的。”……温存地吻吻她的前额,(只吻“前额”而不是“脸”,不是“嘴唇”,作者用词斟酌很有分寸,表现了人物有修养、举止有分寸)柳姿顺从地点点头。
江波依然攥紧她的手,柔顺地说:“睡吧,我在这儿陪你,我会一直陪着你。”(表现他们之间,关系和谐,水乳交融,恩爱有加,是一往情深的一对,却没有好的结果而成悲剧,令人深思:这是为什么?)
类似上述的细节描写很多很多,它有效地表现了人物,突出了人物的性格,深化了主题。
4、用活了“比喻、借代、想象、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格,龙其是对比。(这里我只谈“对比”)
①大对比:“自由相恋”与“棒打鸳鸯”(新旧思想的对比)
“江柳真爱”与“莫文柳姿”(假爱的对比)
②小对比:柳姿--柳姿--他在拼命的喊我(真情流露)
江波--江波--好熟悉的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真情)
江波提出要求(嫁给我)
柳姿应允(我愿意)
总之,吴小江的长篇小说《追魂》既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特色,真正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从静态角度看,现代性具有整体性;从动态角度看,现代性具有发展性;从综合角度看,现代性具有多元性。从一般规律看,文化发展具有一定客观必然性,也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实现中国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增强当代文化建设的现代性,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奠定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底蕴;以文化交流为契机,加快我国...
唐武宗灭佛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灭佛事件。对于灭佛的原因众说纷纭,以往的分析过分地强调经济原因,而忽视了儒家思想和道教的原因。本文通过有关唐武宗灭佛史料的辨析,从儒佛之争和佛道斗争两个方面对唐武宗灭佛的原因进行论述探讨,尤其在佛道斗争方面,认为唐武宗面对当时日益高涨的佛道矛盾不能正确视之;在处理佛道矛盾方面的问题上,又采取了崇道灭佛的极端手段,这才是武宗灭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唐武宗灭佛事件表明...
“文化外交”是指尉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或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国家或国际间的公关活动。“文化外交”的突出使命就是在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作用。文化是交流清感、沟通心灵的最佳手段,有着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表现形式,在满足人们精神上享受的同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对于日本来说,集团性是其社会文化的核心。在讲求资历的日本场所型集团社会中,序列意识构成是日本纵向社会的基础。在序列意识的基础上,日本形成了以武士道的“忠义”和儒家思想的“和为贵”为核心,以“忠孝恭顺”为宗旨,成员服从集团,下级服从上级的集团性文化。 广义上讲,“集团”亦即...
四言诗是在二言歌谣基础上的新突破,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同世界万物发展一样,四言诗也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作为承载一定时代内容的四言诗,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汉语言自身规律的发展而走向衰落。 关键词:残留;四言诗;碎片;《诗经》 一、四言诗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无可厚非,文学创作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没有真实生动的人类生活便没有文学创作。如《吴越春秋》中《弹...
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信息化管理的一些关键环节,最后引起档案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防范,提出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面对新形势,城建档案工作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步伐,全面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经济效益、社会...
昆仑奴之形象自唐以来多见诸于史籍,以及佛教文书和其他文学作品之中,可见昆仑奴之形象深入唐人之心。唐之昆仑主要来源为南海黑人,间或杂以一定数量的非洲黑人,分官私两种,在宫廷和各地富人家庭中服役,分布广泛,较普遍地为唐人所役使,其从事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出卖劳力和技艺两种类型上,虽社会地位底下,但亦为唐代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关键词:唐代;昆仑奴;黑人 昆仑奴在《隋书》、《旧唐书》、《新唐书》、《...
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中国目前的文化处境,文化自觉要求一个文化群体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并有能力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努力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并从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审慎地选择适用的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所以,中华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必须参与到所谓的“现代性”建设中,参与到当代重大现象的分...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敏感的自省者、冷傲的个人主义者、都市人的优越感和中西文化的熏陶四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心理。 张爱玲是带着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突兀”而来的,几乎一夜之间,成为红极一时的作家。她似一颗彗星划了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淼的文坛辉煌而过,留下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在她走红文坛之初,傅雷称她的《金锁记...
传统社会与现代市民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行为模式有着根本的差异.我们要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就必须要经过一种“典范的转移”:即伦理上确立规则道德观,经济上建立市场经济,同时还必须肯定个体的价值,提倡人权。 石元康的《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始终在追问一个问题,即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到底是否正经历一种如托马斯。库恩在谈科学革命的结构时所提出的典范转移?读完全书,我们就会发...
影响因子:2.719
影响因子:3.22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5.486
影响因子:1.065
影响因子:0.870
影响因子:4.380
影响因子: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