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对于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关键首先是加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是提高广大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质量关系的认识.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过程中,还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总体建设、日常教学、教育科研等实际情况,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
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则是根本.而加速开展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对于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本人通过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使我对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1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本人所在旗县处于本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中游水平,全旗中小学教师近4000人.通过对各年龄阶段、各专业学科、各学历层次教师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基本得出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如下:
1.1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陈旧
一种观点,一套方法沿袭几十年,不思变通、不想创新,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新观念、新方法感到茫然.同时教师之间缺少面对面的竞争机遇,没有交往和竞争,也就没有比较、没有进步、没有创新.
1.2缺少必要的教育信息技术设备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一些领导对教育缺乏感情,认识不到位,对教育的关心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多学校至今仍缺少必要的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影响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推广工作.
1.3教师自身教育信息素养偏低
部分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几乎是空白,不到30%的教师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多数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了解或掌握偏低,不能或不擅长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调查中还发现城镇里的学生其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比老师强得多.
以上几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手段更新的步伐,阻碍了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意义
2.1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做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个人是否具备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是否成功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及文化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驾驭和掌握这种技术的能力.
2.2适应21世纪新型教育模式的需要
21世纪新型教育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它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方式处理信息.这个过程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构建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信息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得到充分发挥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具备较高教育信息素养能力的新型教师,才能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具有这种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便是当今教育的历史使命.
2.3能够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水平
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所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一个关键意义在于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以此来服务于教学.在培训过程中有意识地把现代教育理论贯穿到教学设计中,受训教师不但了解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在技术方面,他们掌握了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下载网络上的资源,而且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并能制作课件.
2.4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教育公平
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可以在教育理念上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会有意识地在上课过程中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讲授物理课中的电流的时候,不可能让学生真实地看到电流的走向和波形,但是我们可以把示意图做成Flash,在教学过程中演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那些缺少资金投入和教学设备的乡镇农村学校以及不能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学校提供课件,让学生现场观摩,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另外,国家现在已经开发了很多教学资源供教师下载,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
3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反思
3.1加强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学校领导重视,参加培训的教师才能从思想上重视.从我所接触的学员情况看,部分学校领导为了不耽误本学校的正常教学,把部分非统考科目的教师或者年龄偏大的教师派过来参加培训.可是他们参加培训之后,根本就不能回去向学校的其他教师推广教育技术,导致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要想从整体上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就必须让学校的领导意识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让他们的观念从根本上发生转变.只有这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才能彻底地提高.
3.2摆正教师对培训的认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普及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实践教育技术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保证.在参加培训的学员当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活动,但是有一部分学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认真,个别教师缺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要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与学校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相结合
培训教师的方法,主要通过“认识—体验—应用—反馈—评价”的良性循环,形成“理论—技能操作—理论—实践应用”于一体的互动式的模式.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与学校日常的教学和教研活动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形成良性循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理论、听讲座是基本方法,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是最有效的措施.
3.4要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分为课程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主研修等方式.它们各具优势,其中课程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都属于有组织的规模化的研修活动,而自主研修方式则属于自我提高的学习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进修计算机初、中级培训和网络知识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多层次的培训学习,如INTER未来教育、学科专业软件培训等,使大部分教师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恰当地应用于教学.
3.5培训内容要贴近教师教学实际
培训教材中理论方面的知识占有较大比重,参加培训的学员对这部分理论知识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所感兴趣的是实际操作的知识,如怎样制作幻灯片、怎样下载课件等.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知识点的讲授要有一定的技巧,可以把理论知识穿插在课件制作当中;要以受训教师为中心,以激励、鼓舞和唤醒为基调,来改善教师学习状态,并在挖掘和释放教师群体智慧的合作对话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讲授.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培养课件制作专家,而是要培养教师能够熟练使用最常见、最新、最实用的工具性系统软件,如PPT、Flash、Excel、Word等,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收发邮件,培养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
3.6加快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资源建设
教育技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我们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组织教师搜集各方面的媒体素材,并把收集的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形成实用的容易操作且交互性强的教育资源.在现实有限的资源背景下,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广泛共享,弥补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重道远,它是继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工程.开展全员培训必将推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持续投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能力必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使那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本文结合财经院校的实际情况及笔者的教学实践,反思目前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探索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对而言,高校比较重视教学内容的研究,而忽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近几年来,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议论不断,高校教学方法的研究再次被推向前台,有必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探索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面结合财经院校的实际情况及我们的教学实践,谈...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部分中学养成教育明显滞后。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中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阐述造成养成教育滞后的原因。 关键词:部分中学;养成教育;滞后;原因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rdquo...
印尼瓦希德和梅加瓦蒂两届政府均主张多元文化社会,调整了华文政策,华文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印尼华文教育面临师资严重短缺、师资队伍老化、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学习华文困难等诸多问题。通过对印尼华文教师进行田野调查,进一步了解到印尼华文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解决困难和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前言印尼华文教育过去有过一段黄金时期。二战结束后10年,华文学校迅速复办,华人学生激增,华文教育迅速发...
从知识管理内涵和中外比较入手,明确指出构建成功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涉及组织、流程和技术等因素,并分析了系统构建的几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原则、人本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等,最后深入阐述高校知识管理系统主要部分包括高校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工作流程和综合模型,其中高校知识管理工作流程包涵了六个方面的步骤;高校知识管理综合模型包含了知识管理基础平台、知识处理过程、促进机制和知识共享与创新等部...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能有效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赴,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加深时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有效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问题开始的,而引导之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且越来越浓,学习的积极性才会越高,效果也会越好。文章从新课标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出发,探索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英语已经成为获取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学好英语已成为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青年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同...
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对所作用的对象有影响作用的个人或群体。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要发挥影响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力和相应的能力和知识。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主要是人,但有时也指物。教育管理活动主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主客体状态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教育管理活动 主体与客体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一、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一)教育管理活...
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建构认知。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通过”乐学”会学学会”达到同化新知识的目的。 大家都说,新课程的知识零散、课难教。其实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
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行为:“活动”与“参与”,是英语教育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基本形式,事实上优秀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负载起培养提高学生多方面的优良素质的任务。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是“活动”最充分、“参与”度最深的教学。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
重视培育和提升处于专业成长关键时期的高校青年的教育素养,对教师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青年教师的合力作为。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所有高校都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遗余力地引进、培养青年教师,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达到29.7%,40岁以下中青...
影响因子:5.040
影响因子:4.3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30
影响因子:1.935
影响因子:2.630
影响因子:0.480
影响因子: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