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部分中学养成教育明显滞后。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中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阐述造成养成教育滞后的原因。
关键词:部分中学;养成教育;滞后;原因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部分中学养成教育明显滞后。本文试探究部分中学养成教育明显滞后的原因,期盼对学校加强和改进养成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问题的产生,是影响学校养成教育发展的客观原因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变迁之中,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中国社会的一次深刻变革,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着举世瞩目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由于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加上西方以“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为核心的价值观的冲击和封建主义“不劳而获、贪图享乐”残余思想的影响,致使权钱交易、贪污腐化、索贿受贿、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社会腐败、丑恶现象滋生蔓延。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现象无疑会给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不可避免地对学校的养成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转型过程中,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一方面为新的经济动力所驱动,萌发了许多新的内容,注人了许多新质;另一方面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必将影响青少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特别是价值观念的形成。身处校园又相对单纯的青少年学生对此既常感到困惑和不解又自知无能为力,这种不平衡会导致一定的逆反倾向,对外部事物一概反对,甚至借助反常的过激言行来表达。社会变迁作为重大的应激源将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心理冲突,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主要表现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导致那些心理素质差、认知能力弱的中学生在各种消极文化迅速蔓延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迷茫、焦虑、消极、冲动、偏激等心理障碍,进而引发行为失范;不良事件如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公款挥霍等,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高强度的负面效应,从而必然对学校的养成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二、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缺失,是导致学校养成教育滞后的直接原因
学校是学生最集中的场所,青少年在学校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在做人等自我修养方面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抓教学质量,简单地以分数划线;部分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行为走样。
我国传统德育也因其自身的困境而无法给予青少年以有力的价值引导与行为塑造,在偏差行为的防治中表现得软弱无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并未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脱离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实际,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仅忽视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片面注重道德原则和道德知识的灌输,空洞说教。大部分普通中学面临升学率压力和争夺生源的压力,学校不得不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补课,考试频繁,题海泛滥,以应付日趋激烈的竞争。重智育轻德育,重行政管理轻思想教育,重教书轻育人,过分地强调和追求升学率,以致大大加重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这势必造成学生心理、行为异常,思想空虚,意志脆弱。
不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本来已经很单调、冷漠的学校气氛又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学校这块令人神往的乐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非民主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有些教师或班主任对学习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偏爱,对后进生缺乏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或粗暴对待,或避而不教,或采取空洞的“形式教育”。不少教师过多地扮演着“学生行为惩戒者”的角色,把“听话”作为最有价值的道德标准,把对“听话”学生的培养作为自己工作中的最大满足,师生关系演化为一种主宰与臣服的关系。部分教师不能一分为二地对待不服管教的学生,对他们一味地批评、斥责、讥讽,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格遭受践踏,丧失了自尊心和上进心,导致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家庭教育的误区,间接影响了学校养成教育的巩固与提升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现在的许多中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纵容、溺爱,致使孩子任性、懒惰、自私,在生活中不能自理,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使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有的父母忙于工作,特别是那些经商的父母,常年在外,只是及时地满足、充裕孩子的生活花费,却缺少交流,使孩子缺少约束,缺少关爱,缺乏对别人的理解。
二、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缺失,是导致学校养成教育滞后的直接原因
学校是学生最集中的场所,青少年在学校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在做人等自我修养方面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抓教学质量,简单地以分数划线;部分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行为走样。
我国传统德育也因其自身的困境而无法给予青少年以有力的价值引导与行为塑造,在偏差行为的防治中表现得软弱无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并未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脱离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实际,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仅忽视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片面注重道德原则和道德知识的灌输,空洞说教。大部分普通中学面临升学率压力和争夺生源的压力,学校不得不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补课,考试频繁,题海泛滥,以应付日趋激烈的竞争。重智育轻德育,重行政管理轻思想教育,重教书轻育人,过分地强调和追求升学率,以致大大加重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整天处
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这势必造成学生心理、行为异常,思想空虚,意志脆弱。
不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本来已经很单调、冷漠的学校气氛又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学校这块令人神往的乐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非民主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有些教师或班主任对学习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偏爱,对后进生缺乏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或粗暴对待,或避而不教,或采取空洞的“形式教育”。不少教师过多地扮演着“学生行为惩戒者”的角色,把“听话”作为最有价值的道德标准,把对“听话”学生的培养作为自己工作中的最大满足,师生关系演化为一种主宰与臣服的关系。部分教师不能一分为二地对待不服管教的学生,对他们一味地批评、斥责、讥讽,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格遭受践踏,丧失了自尊心和上进心,导致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家庭教育的误区,间接影响了学校养成教育的巩固与提升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现在的许多中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纵容、溺爱,致使孩子任性、懒惰、自私,在生活中不能自理,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使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有的父母忙于工作,特别是那些经商的父母,常年在外,只是及时地满足、充裕孩子的生活花费,却缺少交流,使孩子缺少约束,缺少关爱,缺乏对别人的理解。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疾患,大学图书馆应实施阅读疗法服务。文章重点阐述了阅读疗法的历史发展及大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优势和对策。 1阅读疗法的历史沿革 阅读疗法(ReadingTherapy)有狭义、广义两种鳃释。狭义指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和精神病学的治疗;广义指针对因精神和情绪而引发的疾病如抑郁、紧张、精神性焦虑、恐惧、偏执症等,也包括对器质疾病的辅助治疗,如:生理残疾、情绪问题、社会人格问...
根据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结合教学实践,从突发性情景策略、远景性情景策略、近景性情景策略、创设性情景策略四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市场学基础》研究性教学的操作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研究性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教师要发扬民主作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管造和谐氛围,运用启发讨论,鼓励质授提问,提倡内化醒悟等教学手段来激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与创新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是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填充性道德领域真空状态的需要,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加强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应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二是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三是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贞操观。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完成。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青少年;性...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要通过教学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教学中反思关注学生情感,控制教学过程,优化师生行为;教学后反思明了教学得失,注重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相长 《走进新课标》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所以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未来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特点,以课程为载体,改革教学方法,才能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体验、强化创新行为。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将创新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响...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形成的总体构想,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综合教学能力。结合金融学课程特点,尝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并辅以网络实时演示、实验室模拟训练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对教学工作的预想和筹划,是为完成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创造学习环境,规范教学行为的一系列过程。课...
本文重点分析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根据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大量工程实践提出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分析;预防措施;裂缝处理 1前言 近年来,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大化和复杂化,以及商品混凝土的大量推广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结构裂缝出现机率大大增加,有些已危及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的地下工程裂渗已影响其使用功能。笔者根据长期的科...
:《混凝土异型柱技术规程}(JGJ149—2006)的颁布为我国的结构设计人员提供了一本可以参照的国家标准,同时为广大结构设计人员指明了异型柱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区别,现将其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l1-2001)的区别与广大设计人员共同探讨。 引言 新的《混凝土异型柱技术规程》(JGJl49—2006)(简称异型柱规程)于2006年8月颁布,改变了异型柱设...
中学生物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突出学生主沐地位.从生物学科自身的教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它具有突出自主性、强调多样性、重视多向性、提倡和谐性特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具有生物学科自身教学特色的操作对策系统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中学生物的课堂教学活动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
创新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课堂又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地方。语文教学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才能真正使教学内容得以落实,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必然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紧迫的战...
影响因子:7.478
影响因子:0.820
影响因子:7.620
影响因子:5.741
影响因子:4.18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201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