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指导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质量的关键之一,是帮助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
建构主义是西方心理学、哲学的一个流派,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人类学习机制及教育活动的理解,它所提出的教育主张,已成为各国进行课程、教学及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主导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学习者是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者获得的是经验,而不是一记忆事实或真理;学习者与别人互动和磋商而形成共识。
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己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乃至教师本身的重视。教师在其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可以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引领学生步入知识殿堂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又可以因专业发展需要而成为课堂中的一名学生。在讲台上如何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在讲台下如何用自己以往的经验建构自身新的知识,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这种双重身份的结合过程,同样又是一次新的意义建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以其灵活、开放、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指导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质量的关键之一,是帮助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前苏联早期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两位奠基者。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提出的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以及维果茨基在心理学领域创立的“内化说”,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所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创设情境是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它不是最终的答案,更不是终极真理,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被新知识和新理论所超越、所取代。建构主义将学生看作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己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对知识新的理解,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知识建构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累积。知识无法通过教学过程直接灌输给学习者,他们必须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与他人协商、会话、沟通,在交互质疑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对学习的评价不应该以学习者记住知识的多寡来衡量,而应以学习中主动参与的程度、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贡献、意义建构的水平等因素来综合衡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课程设计的意义
1、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学习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协作和支持,这能够使其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来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够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中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情境的创设、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体现、教师作为主导作用的体现以及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的呈现。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给予了过多的偏爱,把师生禁锢于抽象的知识牢笼之中,使用书本和班级授课制的教室几乎成为唯一的学习环境。这种单调而枯燥的学习,不仅将学生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隔离,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建构主义冲破了这种禁锢和牢笼,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习应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利用网络的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实现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充分调动全部的感受力和从过去的生活中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而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的问题才最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更能显示出对问题解决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也决定了学习者对学习主题认知和意义建构的程度。所以,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对每一种媒体的效果、情境展开的过程、细节的运用以及问题情境的出现都应力求真切与真实。每种媒体的作用和媒体之间的结合都蕴涵着巨大的表现力和无穷的潜力,对真实情境的创设,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优势,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应善于利用多媒体的长处。
2、在学习中提供多变与多样化的知识获取手段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社会环境建构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每个人的经验多种多样,且存在差异,因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和建构也是多样的。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该紧密围绕学习的主题与问题,力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变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去选择情境进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意义的建构。要让学生理解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就不应该把学生的视野局限于某种既定的理解,而应将学习的主题和问题置于更宽广的背景下,在更大的空间里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特别是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如讨论问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等,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和表达观点提供有力的工具,以此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买践
上海师范大学夜大学现有教育类专业学生2000余人,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职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他们都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专升本的学习。学校利用上海市“教师教育高地”项目的B lackboard平台,在夜大学的课程中开展网络课程辅助教学,受到全体学生的普遍欢迎。Blackboard平台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教学平台,用于加强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和提供远程教学。它从“教”和“学”的环节出发,使教师可以有效地管理课程、制作内容、生成作业和加强协作,从而协助学校达到与授课、交流和测验有关的重要目标。第一学期,开设了《教育科研方法》、《、科技发展简史》、《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人格心理学》等四门课程,有700多名学生参加了这一形式的课程学习。在对42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尹,可以看到这种学习形式已为绝大多数学生所欢迎。
表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汇总表 (见下页)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们对网络学习的开展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1、制订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细则,规范课程管理
为了规范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各项管理,我们根据每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和教学要求,制订了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实施细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课时分配、面授时问与内容、上网学习时问要求、参与讨论的规定、作业要求、考核要求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规定每门课在第一次面授时必须包含学生参加网络学习指南、课程内容介绍以及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所有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应用,我们要求教师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提供尽可能多的网络学习资源,布置的课程作业以综合性为主。
2、课程内容尽可能创设符合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及课程本身内容的情境
建构主义把“学习环境的创设”与“知识的建构”紧密相连。个体学习面临两种基本关系:对内——与自身关系,对外——与文化的关系。学习环境的设计从这两个关系同时展开,一方面改善学习者的内部状况,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经验、意图、行动和反思;另一方面则主要从文化环境入乎,营造起适合学习者需要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在合作性的学校文化中进行学习,建构意义,获得发展。对于在职教师而言,一般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教学技能,接受继续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变化以满足岗位发展的新的需求,并不是再次接受系统的专业化训练。为此,我们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在兼顾课程内容系统和完整性的同时,选择那些能够直接提高教育对象适应发展的前沿性内容,并将个人、经验的知识即默会知识纳入课堂,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正迁移,并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和把握,对于在职教师这一特殊的教学对象而言,更应该考虑到他们“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学习,建立一种新的“合作学习”模式
传统教学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知识的传授和理解、记忆上。建构主义主张把学习和发展联系起来,形成教学理念中的活动观、交往观、对话观。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非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有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知识的理解必然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对于在职教师——成人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马尔科姆·诺尔斯对于成人学习者的独特性做过这样的描述:“人们在成长中已经积累许多经验,于己于人都是丰富的学习资源。人们从经验中学习比被动学习更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必须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误区,尊重学习者的人格,制订弹性的教学计划。在具体措施上必须规定学生的上网学习时间、讨论版的发贴次数、参与课程学习讨论的次数,同时还要求在另外两次的课程面授辅导中,主要开展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学习,在讨论中习得新的知识、在讨论中与同伴建立新的协作、在讨论中实现意义的建构。
为了组织好课程学习的讨论,准确地统计学生参加网络辅助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为每一位任课教师配备了一名研究生助教,共同参与学生网络学习的讨论,同时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网络学习时间统计。此举实施以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和讨论效果。
根据我国的国情,教师学历提升教育这种继续教育形式,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将继续保留。探索一种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适合在职教师进修学习的网络课程学习模式,需要我们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进修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指导我们的课程设计,将有助于教师和学习者实现有效地互动与合作,有助于学习者实现意义的建构,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印尼瓦希德和梅加瓦蒂两届政府均主张多元文化社会,调整了华文政策,华文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印尼华文教育面临师资严重短缺、师资队伍老化、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学习华文困难等诸多问题。通过对印尼华文教师进行田野调查,进一步了解到印尼华文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解决困难和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前言印尼华文教育过去有过一段黄金时期。二战结束后10年,华文学校迅速复办,华人学生激增,华文教育迅速发...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令教师和学生非常头痛的一门课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在建构主义视野下实验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以及取得的成效。 很多年来,“实验心理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最伤脑筋的课程。在课程讲授方面,“实验心理学”一直被公认为“难讲&rdquo...
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须做到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数学活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种提法,是符合数学教育发展要求的,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非常必要。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
埃及和印度两个发展中大国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各项改革。当前,尽管他们与我国教育,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与我市教育相比在很多方面确实距离很大,但是他们追赶的决心,发展的势头都很值得我们关注。 一、积极调整教育政策 埃及的学校教育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学制为11年(宗教学校为l2年),其中8年初等教育,3年预备教育。初...
不可见性是图像隐形水印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它的客观标准是水印图像的信噪比。根据这个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的以彩色图像为水印的自适应水印算法:根据需要的水印图像三基色的信噪比,对于不同的彩色宿主图像和彩色水印,都能够完全自适应地选择三基色各自的水印嵌人强度值w。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自动实现所要求的水印图像信噪比,水印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该算法可以使每幅图像在不可见性(PSNR)和鲁棒性(参数二)间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正在全国各地稳步推进,江苏作为先期试点的省份,能力建设(初级)工作已近尾声,能力建设计划在农村地区进行时碰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称之为“高原现象”,本文分析了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并就解决对策进行了实践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与策略,以期对其他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有所借鉴。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开展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适宜“自下而上”,由各地方根据情况先行开展相关法规建设,包括制订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等另一方面,伴随着洪水资源利用的实践推进和各种制度建设的探索.适时“自上而下”,由国家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全国范围内洪水资源利用的开展。 洪水资源利用是指按照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建设和完善滞、蓄、调、...
布置民用建筑争电安装包括给排水、消防,电气通风空调.智能系统等专业,如果不对各专业的管道设施在施工前进行综合规划,施工过程中就很可能会出现不同专业间管道和设备打交叠位,造成返工、增加工程作业量甚至出现施工现场无法安装或施工质量不符合验收规范要求等问题。本文就将民用建筑机电安装的综合规划布置进行探讨.民用建筑机电安装包括给排水、消防、电气、通风空调、智能系统等专业,各专业又分不同的子分项,各类机电管...
本文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就如何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为社会输送既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作者概述了信号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铁路信号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交底,是指在某一单位工程开工前,或一个分项工程施工前,有两次重要的技术交底,一是在建设单位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二是由施工单位主管领导会同项目主管工程师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交底,其目的是使参加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方面有一个较...
影响因子:2.937
影响因子:0.930
影响因子:5.173
影响因子:1.014
影响因子:1.729
影响因子:8.760
影响因子:4.615
影响因子: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