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时代环境的变化,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也都发生着变化。如何结合当前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将古代文学课在对外汉语专业中切实可行地建立起来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现代性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给以充分重视的课题。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革开放的加快以及全世界对中国关注的升温,对外汉语专业正成为一个热门专业。因而,如何结合当前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将古代文学课在对外汉语专业中切实可行地建设好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现代性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应该给以充分重视的一个课题。
一、现代的教育观念
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古代文学课的定位多是服务于语言的研究,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留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古代文学课是为学习语言而设置的课型,因而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专业的中国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也将古代文学课边缘化、弱势化和冷漠化。其实,就国内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来说,留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是很感兴趣的,能够流畅地背诵唐代诗歌是他们最骄傲的事情。就世界汉学潮流来看,国外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城大学29个课目中与古文相关的课目有11个;梨花女子大学33个课目中与古文有关的课目有14个。”韩国大学的这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国外对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实践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古代文学课在对外汉语专业中的作用,重新树立古代文学课专业必修的坚实地位。
观念转变最根本的要体现在高校课程设置上。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是为了培养学生们讲授、阐释、鉴赏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借助文学这一载体传播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专业基础课。其本质是文学课而非语言课,是通过对语言艺术的审美鉴赏进而吸收和理解中国文化,具有古代汉语课无法替代的地位。同时,古代文学课和中国文化课也有区别而不能相互替代。中国文化课将“文化”放在第一位,传授的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涉及古代文学。但古代文学课在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之外,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内容辐射出中华传统优秀的精神内核,通过作家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集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是具有独特价值的课程。因而,在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中,虽然古代文学课不必像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样占有至少四个学期的学习时间,但也决不能忽视其比重,轻视其地位。高校应利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法将其贯穿到本科四年的学习当中,其中作为必修课的学习时间决不能低于两个学期。
不仅学校应该加强对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重视,任课教师也应在自己备课的教案里以及每一堂知识的传授中增强现代意识,阐明古代文学在该专业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广阔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实用性,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在国内外文化圈里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二、现代的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古代文学课陷人了一种尴尬和无奈: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只是由于课程安排,为了完成学分,顺利毕业才来到教室,心不在焉地听课,有的学生甚至将其与公共选修课等同视之。古代文学课的这种冷遇与单一僵化的教学内容不无关系。
改革教学内容,教材是根本。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和依托,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教材为核心而展开。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现状是:没有专门的教材。几乎所有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使用的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因而,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内容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古代文学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内容。由于专业设置和专业领域的差异,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不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内容,并不是从文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去看古代的文学作品。所以,这样不加区分地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作为古代文学课的教材就存在一定的弊端:内容过多、涵盖面过大;缺乏“史”的线索,古代文学课变成了大班的“语文课”或“文言文课”;教材的专业特征不明确,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因此,真正适应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明确古代文学学科的性质。古代文学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读本。作家作品的选择要根据课时安排选择每一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有代表性的文体,即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能体现中国文化、审美心理的主流。
第二,要注意系统性和时代性。古代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整体,教材在编写上应以作品为基点,并以作品为核心辐射出一个面—古代文学的全貌,并尽可能多地丫本现出古代文学所包含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背景下解读文学作品。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的时代性,根据当下世界的变化适当地更新内容。一些固有的陈旧的概念,如反封建制度、批判封建礼教等应适当减少。而其他相关学科如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取得的现代成果应该引人进来,将其与古代文学融会综合。
第三,注意跨文化的运用,突出专业特点。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教材在编写上应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不同,应着眼于在世界范围内关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阐释应注意多文化的视角与研究。“文了匕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人类共通的精神价值。把民族的价值置于人类价值之上,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障碍。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教材应将中国古代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下,和世界文学融合在一起,从世界范围内给中国古代文学定位。在作品解读中特别要注意吸收国外汉学界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国外的接受情况,从文化心理、思维意识等差异角度选择作家作.
三、现代的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型。在教学模式中包含有一种或多种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是富有现代意义的新型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旨在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生为本”,“为学而教”,改革传统的“继承性”、“单向性”、“封闭性”的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一教材一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格局,积极探索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主角,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其核心是采取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学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活动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古代文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法主要是他人教育,即教师“一唱到底”。主张“自我教育”绝不是说要学生抛弃教师“自修”,而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自教”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教材内容创设情景、启发思考、引导探索、抓住重点,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内容、原则和注意点,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教师起穿针引线的辅导点拨作用。实施教学时,可以依据不同阶段不同内容,采取“教师提示一学生自学”式,“学生质疑一教师解答”式,“学生讨论一学生总结”式,“学生试讲一教师评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学生试讲一教师评论”式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融理论于实践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而古代文学教学内容中有大部分是学生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都反复接触学习的,尤其是名家名作,学生早就耳熟能详。与其教师做重复的“无用功”,不如让学生走上讲台,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亲身的教学实践,教师作评论引导,在需要的地方扩展已知,增加未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体现了对外的专业特点,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双项能力。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推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已成为目前学校教育的新要求,但在古代文学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适度原则。不能将多媒体的“白板”变成扩大的“黑板”,也不能将古代文学课变成影视赏析课。多媒体只是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教学目的。切忌俗用滥用、喧宾夺主。在影视作品的使用上还要注意一个改编的问题,教师要以文本为主体,处理好原著和改编的关系,切忌以改编代替原著,混淆视听。
作为一门源远流长又价值丰厚的课程,古代文学课只有以科学合理的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完善丰富的现代教学内容为依托,再配合适当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才能走出困境和尴尬,在高校的课堂里再一次燃起激情释放光芒。如何更好地实施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教学,需要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通过对教学实践工作的不断探索与总结,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拓展和教学手段运用三个方面对“光电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到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问世可以说是光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该发明解决了光频载波问题,此后光电子技术得以蓬勃发展,在现代信息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十多年...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发展的需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贯彻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如果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未来需要什么?需要创新。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呼吁把“...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作为职业教育烹饪专业的教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应以培养目标为宗旨,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岗位要求为依据设置课程。因此,烹饪专业办学思路就应该定位在发展祖国烹饪文...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注入了活力。要以建构造主义学习思想为指导,对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设计重点、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成人高校网络教学模式进行规划。 一、建构主义学习思想内涵解析 建构主义学习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学习的涵义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变迁,伴随着价值选择、主体选择和主题选择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从应试到应用的价值选择变化;从教师到学生的主体选择变化;从传统工业化到新型工业化的主题选择变化。高等职教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主要受就业市场、行业岗位和公共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会工作”。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高校教师在教学质女保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学质1保津的主体之一。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定位及课堂策略都将直接决定着课堂授课的质1,意义深远。教学材并的开发、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甘教育过程的指导、正确评价学生发展、注重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复制者转变为创造力的浚发者子方面无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虽然延续了几百年的由捷克大教育家垮美纽斯首创的...
结合基础力学教学实际,论述了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和谐课堂,努力使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要素间处于协调和谐状态。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调研与分析表明:文化意识差异、不良词汇学习和口语表达习惯是影响英语思维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语法、口语、词汇等的语言教学方能解决问题。 论文关键词:英语思维;习惯;语言教学;中高职学生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它的功能很多,但本质和最主要的是它的交际功能。中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
《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诊断学基础》实验课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学习的基础。就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实用型人才培养,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一探讨并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体会。 论文关键词: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教学质量 《诊断学基础》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
现代开放教育理论对传统的“传递一接受”武师生关系提出了挑战,强调师生之问教与学的互动。作者结合近年来在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以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构建师生互动关系的思路,并介绍了一些深受学员好评又初见成效的构建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的发展倡导终身教育理念,这为电大、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传统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