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作为职业教育烹饪专业的教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应以培养目标为宗旨,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岗位要求为依据设置课程。因此,烹饪专业办学思路就应该定位在发展祖国烹饪文化、振兴龙江餐饮经济上,为加快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经济特色文化做出贡献。所以,专业课教师要从目前烹饪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文化课程度过深,专业理论知识陈旧、抽象,专业技能训练课时设置少、项目内容贫乏,不利于学生兴趣、技能培养和就业)问题分析入手,深入学习《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多元智能理论》现代人才观拓展教育理念,善于发现学生智能优势,开发其潜能,竭力培养出烹饪大师、面点烘焙师等技术型、工艺型人才。
二、明确烹饪专业课改目标、任务
课程设置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组织实施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烹饪专业课程改革应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新体系,适当降低文化课、专业理论课难度,增加专业技能训练课时,注重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共同提升,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竞争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造品牌专业,提高办学质量。课改还必须促进新知识、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充实课堂,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及时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
(一)开发适应课程理念的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分析人手,实行能力本位教学。
(二)各类课程比例
目前,我校已将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比例调整为1:2:4,强化烹饪专业实用型学科特色,增加了实习实训课程比例。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
任课教师应按照《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根据课程特点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例如,中式烹调技术课程考核项目有理论笔试、实践操作、课堂讨论、课程参与态度、上课勤、操作卫生、工作着装等。
(四)专业课程改革
专业必修课删减老化课程,突出能力培养,增加实践课程学分;新开设西点烘焙、西餐、现代餐饮经营管理等实用性课程,使最贴近岗位的实用知识和技术本领充实课堂。
三、烹饪专业课改实施过程
烹饪专业课程改革实验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同时进行。
高一年级:依据学生专业喜好,开设专业基础和实践课,强化兴趣培养,加大基础技能训练力度。例如,为适应行业流行“七分刀工三分炒”趋势,提高刀工技术水平,增加刀丁课时,减少勺工课时。
高二年级:按学生专业主修意愿、方向分流,成立热菜、面点班。引领学生夯实专业理论、技能基础,追求“术业有专攻”。增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重视培养学生操作安全、食品卫生、绿色饮食、营养无毒意识.加强创新观念教育,鼓励新创意,开发新菜品;增强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 意识。
高年级:把学生分配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统一顶岗实习两个月后,将学生再次划分为回校复习升学和直接就业两种类型。
四、措施得力。保障课改成功
学校选派理论研究功底深的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川菜培训班学习;选派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班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实习管理教师到实训基地顶岗实践,熟悉课程内容操作流程,提高实作示范水平。“以老带新”结对子,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鼓励教师校本研究,大力开发校本教材。教师们编写出版了《图解西点技艺丛书》、《图解新派食品雕刻技艺》、《中式面点技艺》、《黑龙江省烹饪专业课程设置标准》、《裱花蛋糕》、《西饼百变》等10余本校本教材。
大胆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带领学生拓展知识面,掌握技能。学分制和选修课管理制度细化落实了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目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大教师引进力度,招聘行业精英,充实壮大专业教师队伍,为烹饪专业课改储备人才;积极聘请行业知名人士、烹饪大师,进行岗位演示讲座,点评作品,拔高技能,传授创业经验,激励学生成才。
五、活动显真功。大赛露峥嵘
自实施课程设置改革试验以来,我校烹饪专业学生包揽了2004至2005年省级热菜、冷拼、雕刻、面点等比赛项目的一等奖。4名师生在行业大师的点拨下,荣获2007年全国首届“石浦杯”中职学校技能大赛3个一等奖,树立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新形象,为家乡争了光!
学生制作的冷拼、雕刻、面点等作品的展台,进行的抻面技能现场表演展示,成为历届消夏美食节活动的观览热点,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誉,媒体对此也进行了广泛报道,吸引了大批招聘单位当场聘用我校学生。
我们还以“产、学、教、研”相结合的教学新思路开发课程资源,成立了面点营销中心,销售学生在专业实作课堂七制作的面包、点心。现在,已有一些学校和营销店固定订购和销售我校的面点产品。
学生顶岗就业是家长的企盼,学生快速成长更是教师的心愿!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改,探索课改规律,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程贡献力量。
“终身学习”大有取代“终身教育”之势。然而“终身学习”的提倡是否就是理论上的进步,从而在实践中有利于终身教育的推进呢?尤其对于教师教育来讲,是否更有利于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呢?文章认为对待“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化应做进一步的思考,在重视学习...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在世纪之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改革。本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改革后的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为立足点,重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此次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 关键词:中学英语探究教学板块设计 ...
应用型大学学生普遍存在着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较低,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须对学生实施素质养成教育。在素质养成教育中,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学生骨干的表率作用和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素养。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应用型大学;素质养成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使高等教育的类型由单一走向多样。一部分高校专门承担培养高级应...
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受体育文化熏陶,可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锻炼得当,健康一生,体育教育从启蒙抓起,使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养成锻炼习惯,可使其终生受益。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学生要对自己“每天四问”,其中第一问就是:“每一天问自己,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不管是凡夫俗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经验的积累及能力的提高。这一理论为幼儿教育中定位幼师地位和确立幼教目标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实践这一理论,有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这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深化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探讨这一理论在...
面对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加快的时代,大学生对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能更加迫切需要。在日益变化的信息时代,本文提出了大学生掌握信息的几个技能及应用方法,对在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信息时代,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全面应用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时代。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现代社会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息的急剧膨胀和迅速传播。现代印刷出版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是国家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可重用性、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知识管理视野下的SCORM规范,结合J2EE分布式环境框架,设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库。 1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大规模进行精品课程及其网络化建设。然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复用性作为其中...
机器人可以不断地访问网站资源,从而消耗资源,产生拒绝服务攻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asso等人提出了一个基于马赛克的人机交互证明算法.该算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拒绝服务攻击,但是它也存在不足:合成的蹈片里总有一张真的图片是完全没有被覆盖的,并且每次重叠都只是重叠1/4的部分。使得真的图片的排列非常有规律,就容易泄漏真的图片的位置.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马赛克的人机交互证明算法,来阻止...
本文在解释软件项目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出软件项目管理的局限性,进而说明应用软件项目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最后从软件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的决策具有多级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各个领域需要用软件系统扩展和提高自己的业务。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研制出了不同的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主要完成的项目管理活动分为管理活动和...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系统各方面日趋成熟。然而,作为衡量这种新型教学系统服务质量的核心,网络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有不足之处。本文以网络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为基础,简要论述了可以应用在网络教学方面的一些评价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协商(合作、会话)活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