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经验的积累及能力的提高。这一理论为幼儿教育中定位幼师地位和确立幼教目标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实践这一理论,有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2 0世纪9 0年代以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这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深化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探讨这一理论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以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建构主义理论的含义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其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建构主义者主张,知识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也就是说,知识是由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起来,即知识具有建构性、社会性、相对性、情境性等特点。为此,教育不应该是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建构知识的过程。
1.2学习观
建构主义反对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学习是“S-R”的过程,反对信息加工论所描述的学习是对信息的输入、存储、提取的过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是由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教学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1.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即使有些问题他们并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儿童原有的经验,而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1.4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到较大的任务中,使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为此,建构主义者提出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教学两种设计方法。随机通达教学,即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每次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运用变式使儿童对概念获得新的多角度理解。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过程。情境教学主张教学应使儿童的学习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
2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为反思传统的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尽管这一理论没有直接提及学前教育的问题,但是透过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当今幼儿教育的有关问题,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2.1促进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把知识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传统幼儿教育中以教师为本位,强调以示范-讲解-练习为主线的简单传承的教育模式应彻底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引导-探索-发现为主线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学习环境,创设抛锚式的教学情境,并抛锚给幼儿,制造幼儿的认知冲突,激起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创设有利于教师和幼儿合作学习、相互交往的社会情境,通过操作、探索、对话、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学习中的自我建构、合作建构,实现新型的师幼交流呼应的对话式教育关系。在现代幼儿教育实践中,这种强调幼儿教师“引”与“导”作用(即教师引发幼儿的认知矛盾,指导幼儿对新知识的思考和学习,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的观点,是以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非被灌输者为前提的。
2.2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经验的积累
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主张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适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此达到“帮助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使受教育者个体特质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展现和发展”的目的。因此,传统上幼儿教育中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取向应予以否定。如有些家长从主观愿望出发,强调对幼儿进行知识方向的训练,有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需要,盲目提高幼儿的“起跑线”,把“知识教育”、“识字教育”、“双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进行大规模的知识性教学,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可以说,这些都是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不正当的、不科学的倾向。对于年龄较小、知识经验较少的幼儿来说,家长、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让幼儿掌握多少“字、词、句”,而在于训练幼儿的感官、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人为的超越幼儿的发展阶段,压抑幼儿个性的功利性的知识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幼儿现有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所以,现代幼儿教育实践中,应把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为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呼唤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新进程。实践这一理论,将有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知识的再认识,形成了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在考察了信息时代下教学设计新特点的基拙上,提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解决教学设计问题的基本思路。 论文关键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管理教学设计知识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存在于每一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可是随着知识量的增加,知识爆炸又使人们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人们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最有价值的知识,教育是知识密集的领...
介绍了防洪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及内容,了解并掌握这些关键部分,对做好防洪规划报告将起到指导性作用,从而筑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墙堤。洪水本是发生在河道及其泛滥区域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如果人类活动处于洪水范围内时便会形成洪水灾害。洪水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人类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造成的灾害也越严重,洪灾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洪水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容易引起瘟疫蔓延,形成脆弱的社会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情境构建及协作和互动完成知识的构建,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信息技术与医学临床课程的整合,利于推动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及创新型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医学教育;临床教学 面向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应该是培养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身的高...
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析,学生不仅能够明辫是非,还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历史教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渗透到初...
本文通过针对旅游职业素质要求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养成教育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为旅游人才的培养及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形成,旅游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素养显得越发重要,它关系到旅游专业学生的出路和前途。当前在校的旅游专业学生将是几年后旅游服务行业的主力军,而社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随着社会的...
本文从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真实”语言环境的创建等几个方面,就如何设计和开展多样而有效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一问题展开论述。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广和深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对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来说,课堂仍是他们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的主要场所。因而如何设计和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手...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令教师和学生非常头痛的一门课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在建构主义视野下实验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以及取得的成效。 很多年来,“实验心理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最伤脑筋的课程。在课程讲授方面,“实验心理学”一直被公认为“难讲&rdquo...
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能力;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和运用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合英语课题研究合作学习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之后更贴近学习者认知规律的一门学习哲学。它起源于杜威、维果茨基的经...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总体严峻的就业形势出发,重点阐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表现,并深入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而得出我国政府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1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1.1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以来,我国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土地劳作中转移出来...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面对自身发展与基础教育发展的脱节和新课改带来的诸多挑战,需要进行准确定位。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视角,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发展应注重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着力于培养自我发展型教师,课程改革应围绕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密切联系基础教育发展实际。 面对近年来日渐深入的新课改,面对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提高...
影响因子:2.43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99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357
影响因子:19.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