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美国占领军独占日本,开始以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教育制度为目标对日本军国主义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在此情况下,日本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进行了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民主化教育体制改革。其中,改变战前完全封闭型的职前教师教育制度,模仿美国建立大学培养教师的完全开放型的职前教师教育制度成为确立战后民主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鉴于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不对目前正处于教师教育转型期的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中所出现的变化进行深思。日本战后初期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教训。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在美国及其盟国的督促压力下开始多方面的改革。其中废除战前的教育制度,建立民主化教育体制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1946年,日本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确认教育是国民应享有的权利,要求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日本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项教育大法。《教育基本法》是战后日本的教育根本法,要求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文明的国家;《学校教育法》要求以美国为样板,实施6—3—3—4的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单轨制学校制度,实施9年义务教育。然而,二战后初期日本的教师状况并不能满足民主化教育体制发展的需要,缺乏大量的义务教育师资。因此,按照民主化教育体制发展的要求,培养能够将日本建设成为民主、文明国家的教师成为了二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研究战后初期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可取之处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职前教师教育改革中的组织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朝着大学培养教师的综合型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发展。然而,究竟应该如何解决教师培养与所属大学在组织体制上的关系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社会各界还并没有得出定论。大学培养教师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应该注意不能让大学的某个学部或者是某个系单独培养教师,将其视为大学内部的独立存在,而应该是动用大学的整体资源共同培养教师,同时还要注意大学基础资源的改善问题,不能出现“大跃进”,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教师培养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
2.职前教师教育改革中主体性的发挥问题
目前,我国众多师范类院校都已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或者正在酝酿向综合类大学的升格,这并不能说是一个坏现象。然而,我们不能不从各师范类院校是否具备向综合类大学升格的条件与能力,以及向综合类大学的升格与该院校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否相适应的角度出发对师范类院校的升格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分析。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升格并不能排除与其他大学相竞争的因素,因此,该如何审视这一现象,以及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大学发挥自身的主体性问题尚需斟酌。
3.职前教师教育改革中客观规律的遵守问题
教师教育改革具有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应该以我国的社会经济基础为基础进行。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地许多师范院校都升格或正在准备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也已经设置或正在设置教育学院或某些专业以培养教师。可以说,我国教师教育目前已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时期。这一转型整体来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然而,我国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国家,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欠发达。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按照各地区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不能对各地的职前教师培养进行“一刀切”。
4.职前教师教育改革中教师培养课程的安排组织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还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基准,各大学设置教师培养课程比较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培养的不健康发展。教师是一项专门职业,这一观点正在为全世界所普遍接受。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具备能够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相结合的综合适应能力。教师此项能力的获得取决于各高校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内部结构的优劣。如何将这一内部组织结构巧妙地发挥到极致,既需要大学自身的努力,又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关注。
当前,高师美术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其突出特点是培养目标更加多元化,教师教育更加专业化,教学过程更趋数字化。把握这时代特征,有利于提高高师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论文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
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出了如何结合课堂教学,深挖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离德育于智育之中的具体做法。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是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有力武器。进行专业思想及理想教育,激发学生更高的...
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性文件,反映培养出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工作能力。教学计划规定了什么时间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以及课程的学时学分,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文中以测绘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合理,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提出对刚绘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改革的几个思路。 1.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据中国教育在线(http;//ww...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必须而且可以共同构成教学活动主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科特点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主体多元化。与之相适应,教学方法也应该进一步改革,以突出主体地位、实现良性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主体;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主体多元化 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争论不息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学实...
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消防设计,并阐述了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一自动扫描定位喷水灭火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1工程概述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位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区东北侧,南侧为文庙街,东隔马家沟与红旗大街相望,场地地势为西高东低,总用地面积22000,总建筑面积:50291.28rri(不包括闷顶部分3820.12耐);藏书量超过100万册。主体建筑6层,局部5层,地下1层,建筑总高度33.302m...
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受教学方法的约束,制约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融会贯通与应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采用“实例建构协作”式教学方法,利用建构实例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本专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时代环境的变化,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也都发生着变化。如何结合当前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将古代文学课在对外汉语专业中切实可行地建立起来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现代性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给以充分重视的课题。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革开放的加快以及全世...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当前综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里存在的问题。丈章指出,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构建教师专业化所需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院校参与教师教育培养工作是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综合院校的优势,构建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问题,目的是为促进综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
自20世纪9O年代建构主义理论被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以来,建构主义对现代教学的影响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力图建立一套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虽然其基本思想及主要原则已日渐明朗,但其对体育专业学生专项学习的研究涉猎很少甚至没有,本课题致力于本方向的研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
重视培育和提升处于专业成长关键时期的高校青年的教育素养,对教师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青年教师的合力作为。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所有高校都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遗余力地引进、培养青年教师,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达到29.7%,40岁以下中青...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2.840
影响因子:2.990
影响因子:1.190
影响因子:0.320
影响因子:1.60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