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述了情境教学对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创建建构主义环境,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原有的语言知识和环境作用主动建构对词汇的理解。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词汇学习
一、建构主义简介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或客观主义(objectivism)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在教育心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传统教学观—直起主导作用。直到60年代初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和发展理论广泛传播,在教育心理学界和教学领域引起重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观的局限,认识到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不仅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也受到学者自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环境和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被传统教学观所忽略。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尤其是维果斯基(Vygotsky)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内容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的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中有重要作用。
2.情景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但是,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总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的。这种学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学习在其中进行的情境联系。学习主要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事例的变异性而重新建构。学习者是借助他人的帮助对知识进行建构的。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事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隋境教学”。
二、建构主义情境教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就会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很难再有新的突破。究其原因词汇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学生有限的词汇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乃至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就成了英语教学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语音、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词汇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语言的输入是指词汇量的增加,所以词汇教学至关重要。而以建构主义指导英语词汇教学是学习词汇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育部在今年2月26El就宣布今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由原来的100分制改为710分的记分体制,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放成绩单,突出听说能力的考查。其中记分体制改革将从今年6月起试行,整个改革方案的试点从明年起试行,试点学校为180所,其中北京有24所。在此基础上,改革方案将从2007年开始正式全面推行。并且对考试的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其中比较有意义的一个改革举措是取消了原来词汇与结构的考察部分,原来词汇与结构部分占到l5分,现在在这张试卷上这部分就取消了,取消这部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以前的英语教学太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而不注重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现在考试中就把这部分30道单选题全都去掉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要求说明考试更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对所学知识的充分利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而利用情境来建构意义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词汇学习已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对某个词汇进行机械记忆,直接灌输进大脑,而是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合当前环境,积极利用所处情境来理解词汇的意义。Ⅲ这也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词汇测试形式改革的目的所在,把词汇置于语篇中,要求学生利用语境、上下文关系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理解词汇。所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情境教学来指导英语词汇教学,对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学生词汇量,使其更决地适应新的考试形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创设情境指导词汇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情境”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利用情境指导教学,并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情境要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积极创设情境指导词汇教学。
1.创造语境学习词汇
很多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孤立地讲解单词的语法知识,要求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这样会使英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使学习者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打击学习者的信心。每位学习者都不能孤立地学习单词,而教师也不应在毫无语境的情况下大量地传授词汇知识,而应创造丰富的学生感兴趣的语境,这样才能有利于记忆单词。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有效地记忆单词,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比如可以找一些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所学单词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创造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或内容,创造生动有趣的语境,这样有助于加强记忆。在这样积极的氛围中,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这种创造语境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表现自我的积极性,把原本枯燥的讲解单词与语法知识的方法,变成轻松自如的主动接受的方法。
2.结合文章学习词汇
在讲解课文时,先讲解课后词汇表中的词汇语法知识,然后讲解课文是目前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都是盲目地、不加选择地拿起词汇书逐个地按顺序背单词。为了增加词汇量,有的甚至背词典,一天备几百个单词。这种孤立的、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的记忆词汇的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单词,同时也很难消化记牢。这种方法只能是一种短时的记忆方法,由于没有课文内容的联想,脱离语句的使用,不知道词汇的出处,很难记住。一次记忆量太大也容易使大脑记忆中枢产生疲劳,结果是记得快也忘得快。即使记住了一些词汇也不知道它们的用法,不清楚与其它同义词与近义词的区别,结果欲速则不达。这种背单词的方法特别不适宜大学新生。所以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把词汇融入课文中,利用课文中的背景知识或上下文关系来讲解单词的语法知识,并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利用课文中的相关知识去掌握相关的词汇。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注重对文章和故事情景(特别是有趣情景)的联想,只有这样才能较容易地、更牢固地将生词记住,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用法。因为词的许多语音特征、词形变化规律和词的各种不同意义的展示只有在句型中、在课文中才能综合体现出来。大量阅读还可以提高所学词汇的重现率,这更有利于对词汇的记忆和掌握。
3.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词汇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中介作用是借助语言实现的,因此英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理想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能使学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在教学操作中,坚持用目的语组织教学可使外语教学在课堂这个小环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它将外语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学生)、客体(目的语)和环境三要素联系起来。学生不断地接受一些新的语言材料,并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地知觉这些外在信息,建构对新信息(新词汇)的理解。用目的语教学可给学生一种不断复习巩固已学词汇,建构新知识(新词汇)的有效的学习环境,还能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养成利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习惯,加强对词汇的运用能力,还可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的能力。
总之,词汇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又是词汇教学的关键,而利用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法来指导词汇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位教师应注重词汇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其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国园林以独特的艺术品格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它的风格和创作手法的形成,必然有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艺术种类中,中国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大。本文就中国园林与国画的姻缘联系、布白原理和特征进行了论述。 中国园林中的布局手法受到中国画中布白构图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与西方园林大相径庭的艺术风格。“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这句诗可以说是中国园林艺术品格最好的写照。...
边塞诗作为唐诗中的一株奇葩,历来备受人们青睐。它在唐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衰落乃至日渐沉寂的过程。人们对边塞诗的关注,往往着眼于初唐、盛唐和中唐时期,留连于盛唐明朗壮大的气势和中唐哀怨幽婉的意蕴,而对边塞诗在晚唐的回响、余韵乃至沉寂的原因却大多忽略或漠视。其实,晚唐边塞诗在衰落和消亡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它自己的特点。 边塞诗是唐诗的重要一脉。人们论及边塞诗,主要聚焦于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于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技导向作用,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环境和技术创新绩效三个方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管理,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同时接受国内外单位和个人的捐赠。从1986年自然...
对汉代遣策及漆器铭文中“汎”和“汎工”的考释,关系到对“汎工”这一工种和汉代髹饰工艺程序的正确认识;但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实际上,这个字形应该隶定为“汎”,指漆器制作中的打磨抛光;负责这道工艺的技师称为“汎工”。 关键词:汎;汎工;髹饰工艺;讹字 一、概论 &ldquo...
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巫见)、音乐奴隶和瞽3种人。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的材料很少,《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公...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敏感的自省者、冷傲的个人主义者、都市人的优越感和中西文化的熏陶四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心理。 张爱玲是带着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突兀”而来的,几乎一夜之间,成为红极一时的作家。她似一颗彗星划了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淼的文坛辉煌而过,留下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在她走红文坛之初,傅雷称她的《金锁记...
《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灵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也以“玉”命名,可见玉石在书中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浓孟的玉石崇拜心理.并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层次地理解曹曾芹的创作本竞。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和玉石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像玉石一样把富贵、高...
中国现代性的文化精髓使之能够成为人类现代价值的一部分;而儒家文化与媒介文化的相似性.使之获得了在世界传播的特性。中国现代性的传媒复兴之路,应当借助政府、传媒资本和知识分子等力量。 论文关键词:大众传媒;中国现代性;媒介文化;复兴 在全球化和数字传播技术的语境下,中国现代性应当寻求复兴和向世界传播的路径。在此过程中,政府、传媒资本和知识分子均应承担起责任。 一、中国现代性的文化精髓 从中国现...
以“绿色、科技、人文”为理念的奥运给北京带来了很多变化,最显著的是建筑,凝聚着自主创街智慈的奥运场馆已成为北京城的街地标。这些地标性的建筑同样是时代审美的产物,体现了后现代性。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事倩莫过于举办奥运会,正在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也同样需要世界的了解。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成为世界人民充分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民和自然风光的最佳窗口。以&l...
2005年播客在中国互联网上开始流行起来,并逐渐成为继博客之后又一个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草根媒体。播客代表了后现代媒体的典型形态,其娱乐元素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特征,可集中归结为对传统文化、社会理性的消解和颠夜。但若一味地沉浸在后现代的解构狂欢中,在离经报道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就会造成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的完全丧失。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媒体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2005年播客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它以浅显幽...
影响因子:1.794
影响因子:0.470
影响因子:1.760
影响因子:0.240
影响因子:4.13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