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设计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具有跳跃性的特征,始终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这就需要把握设计的“现代性”内涵.即民族性、时代性、国际性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一、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概况
现代设计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是二十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设计活动。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与大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文明密切相关,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其设计物品以工业标准化为基础,是工艺和美术的结合。现代设计强调实用性与功能性,提倡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因此,现代设计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技术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设计界改变以往专为权贵服务的方向,提出要为民众服务的口号下的产物,它的发展代表着设计民主化的进程。
五四运动触发的新文化运动可以看作是中国现代设计的萌芽时期。其中,以鲁迅为代表,提倡吸收西方艺术形式的养分,包括俄国的构成主义和欧洲的新艺术”风格,并大量运用于书籍装帧的设计。因此,从那时起,“西化便等于现代化的观念便深埋在中国民众的心中。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契机,现代设计的概念才开始真正进入中国。从此,我们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对西方现代设计进行了认识、学习和模仿,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遍尝了现代设计的各种风格,可以称之为中国的。追赶型设计时期。虽然这使我们对当代世界设计潮流、设计思维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是这样做的另一个后果却是,我们在不断的模仿、抄袭中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与个性,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二、中国现代设计存在的问题
互连网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加快了全球化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影响。与国际接轨”、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中国现代设计国际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设计语言和设计形式都受到西方现代设计的强烈影响。忽略传播对象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简单的模仿与盲目地移植西方的视觉设计语言”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普遍现象。中国传统的图形与审美趣味被抽象的、几何的视觉符号所代替。设计院校中三大构成”的地位远远高于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学习和认知。设计作品中对英文的排版设计比中文要醒目、突出、重要的多。中国现代设计评价的标准也是完全欧美化,这似乎成为许多专业人士判断和评价设计作品的准则。这诸多问题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
西方现代设计的发展与现代传媒手段、大众文化、个性创造、时尚流行观念紧密相连。他们在自己的文化传统背景中,寻求创造自身时代的丰富性和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悟。看看中国近些年的设计,不是偏向西化风的设计,就是把传统图形粗糙的挪用,有多少设计作品能真正体现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真实生活感悟”。在现代设计的国际舞台上,现代设计的价值取向、审美标准,仍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为主的基础上,仍是以欧、美为主的西方设计师和设计形式为主导。这个自现代主义成型以来一直维持至今的形势,使得我国许多设计师普遍崇尚西方文化潮流,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不感兴趣。甚至持藐视态度。这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中国现代设计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具有跳跃性的特征,始终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偶尔有那么几个设计大师玩出点中国品位的设计作品,也是凤毛麟角,无法与整个中国现代设计的西化风抗衡。
三、中国现代设计需要把握的“现代性”内涵
现代设计文化要素在时空中传播,在一定地域中存在,同一定的社会人群发生关联,形成现代设计的民族性;由于文化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即同一定的社会历史变迁相关联,产生了现代设计的时代性。而民族性与时代性,又构成了现代设计文化的本质属性。中国的现代设计,应该更多是一种融通古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种文化并存,是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化体现,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因此,有必要重新解析中国现代设计的现代性内涵,它包括以下几点:
1、民族性
它是指中国现代设计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即要有民族性。它是把中国放在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上提出的要求。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根性,又对整个设计语言具有意义的东西,将潜在于我们无意识深处的。本土记忆翻腾出来,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传统艺术中渗透的中国特性。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都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语言、习俗、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现代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中。如德国设计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理性的造型风格,日本的新颖、灵巧、轻薄玲珑而有充满人情味的特点,以及意大利设计的优雅与浪漫情调等,这些无不诞生于他们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的氛围中。
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本土化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对民族性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满、完整、对称、偶数、硕大等审美因素,表现在中国设计风格上,以形式上的完整性、对称性和平稳性、寓意性为特点。例如,中国传统图形——盘长,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在民间它常结合方胜图案来使用,并以此表达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该标志造型无论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说,整个标志都洋溢着中华民族流传的吉祥之气。
2、时代性
它是指中国的现代设计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求,具有日寸代的生命力。现代设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一个民族在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该民族文化分别会表现出不同的时代性特征。只要我们承认设计文化的承接性和发展性,就有设计文化的时代性存在。这是因为设计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该民族各个肘代的设计文化的叠合及承接,是以该日寸代的现实的物质社会为基础,是传统设计文化的积淀和不断扬弃的对立统一,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
设计文化的8寸代性特征,很自然地使我们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准,不能把今天或昨天的标准,当作唯一的标准。每个时代的设计文化都有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也都相应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没有这些认识、我们就不能对设计文化的时代性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例如:汉代的荷花图形常常画在建筑物的梁上,是适应当时。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荷花为水物,所以用它代表水克火的观念。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兴盛,荷花图案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别于汉代的荷花,它是作为佛的庄严象征而广为传播的。宋代文人雅士则崇拜莲荷的“出污泥而不染,用其象征君子,故文人画里爱画莲荷者甚多。明清时莲荷取其谐音连而形成“连生贵子、“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是当时世俗文化盛行的表现。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莲荷图形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其他许多图形也是如此。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而不是静止,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任何先进只是意味着它适应了今天的时势,并不意味着它在将来,相比于过去的落后者,也一定先进。所以,对传统的运用一定要符合时代。现代设计体现文化的传承、创造能力与民族个性。因此,中国的现代设计无论是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当随时代的前进,并不断地多方位吸收、更新,以建立健全一个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新的设计文化系统,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是中国设计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的关键所在。
3、国际化
新世纪是一个注重交流的世纪,越来越宽泛的经济合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便利和企业家的利润,它伴随着的是文化的沟通与融合,甚至是强势文化的“侵略和弱势文化的消亡。文化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表现在设计上会更加突出。经济的全球化大潮导致文化的被迫趋同,设计的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当代意义上的经典已经不仅仅是跨越时代还包括了跨越地域。当处在一个“地球村的时代,面对各色人等,你就必须考虑每一个潜在受众的需要及审美偏好,设计的功利性使得它无法摆脱国际化的趋势。
然而事物总有其两面性,设计的审美性又使它无法放弃对个性的追求。民族的才是国际的,人们在千篇一律中刻意地追寻自我,也只有这样,设计才会有个性,才会成为真正的创造。民族性是共性中的个性,整体中的局部;国际性是个性中的共性,局部中的整体。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并吸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才能构建出既有自己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理念与实践体系。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经说过:“没有自己的风格,恰恰是没有国际性的。如何既能融入国际现代设计的潮流之中,又能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是中国现代设计应该努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民族化风格与国际风格的相融需要正确处理国际化和民族化的关系,在比较或斗争中相互吸收和借鉴,正确处理守旧和求新的关系,不能将设计创意点停留在单纯的视觉形态上,而是要深入到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去。例如,徐冰设计的“文字系列作品,运用了人们熟知的笔划和偏旁部首、英文字体,重新组合成为一种全新的视觉图形。这种实验性的创新是国际化的共性与民族性的个性开创新的设计风格的典范。
其实国际化和民族性不但是现代设计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它同时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包容性。中国文化处处体现出一种水”性,因为水永远是在流动变化着的,同时汇集包容着一切。包容性有助于我们清楚地认知国际设计的潮流趋势,吸收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成果洋为中用。包容能使我们心态更广阔、轻松,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中国现代设计做出综合的把握。比如,中国的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那时的长安胡风盛行,是一个开放、融合的国际大都市,各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正是唐代强大的包容性,才造就了当日寸国家的繁荣强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
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有危机也有契机,它同样潜伏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这种情况,自然造成了现代设计一方面国际主义化,另一方面又多元化地发展趋势。当代设计在新的交流前提下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产生了设计文化多元化、设计观念多样化、设计媒介多变化的发展局面,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新的情况下,将有机会以新的面貌得到世界的认知。当下的中国,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来说,潜在着更多、更新、更具文化包容性的创造机遇。设计的最终目的要关照到文化与心灵的呼应。我们应该恰如其分的继承传统,抓住文化,深入心灵,借鉴中国文化经典艺术的力量,跨越时代和社会的局限,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与艺术审美的共识,解析中国现代设计的现代性”内涵,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设计应该上升为一种更自觉的社会文化应用,这也是个体形式的更高层次的文化参与。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继承、发扬优秀的民俗文化,这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从江西优秀的民俗文化入手,从四个方面分析优秀民俗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江西民俗文化;和谐;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人民正在积极行动起来,投人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是当下最热门的...
大众传播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保障大众传播活动中公民、大众媒介正当行使表达自由的法律制度;二是对表达自由进行合法性、正当性限制的法律制度。在未来的大众传播法制建设中,我们应该积极培育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对大众传播领域里表达自由的保障;遏制大众传播活动中公权力对表达自由的侵害;促进大众传播领域中政策的法律化。 论文关键词:大众传播;法律制度;基本经验 ...
“文化外交”是指尉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或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国家或国际间的公关活动。“文化外交”的突出使命就是在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作用。文化是交流清感、沟通心灵的最佳手段,有着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表现形式,在满足人们精神上享受的同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
本文对派于港台的析词语—方言词、外来词、析透词进行结构方式的归开,归开为缩略词、派生词、类化语词,然后进行杜会心理的分析.作者认为上迷析词语在汉语中得以广泛运用,主要足因为模仿心理、商业杜会化心理、术析尚筒心理等因素所致。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语言的内部要素中,词汇的变化与社会的关系最密切,词汇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改革开放以来...
屠格涅夫对文学的本质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提出了生活乃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文学必须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等文学本质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批评丰富了其文学本质观。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是“第一个为俄国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的经典作家,早在20世纪初屠格涅夫就被介绍到我国,进入我国学者的...
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剧烈震荡,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冲击之下.传统史学袭落下去,法国年鉴学派应运而生。年鉴派第一代代表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弗费尔通过一系列优秀的历史学著作,建立了年鉴学派的史观和方法论,在历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全面超越了传统史学,丰富了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鉴学派得名于吕西安·费...
研究性教学是高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推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模式。在全面把握研究性教学科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实验研究性教学设计和实验研究性教学的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植物生物学》实验研究性教学的策略,初步总结了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成效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当前,人才培养与教育向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方...
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左权人,一名左权民歌的爱好者,对左权民歌有一种深深的宠爱,在此将自己多年来积累所得拿来与大家共享,以期更多人爱左权民歌,唱左权民歌。关键词:左权民歌;渊源;独有特色 左权县位于太行山巅,与河北、河南交界,傍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物丰博,县境内众多的风物传说、民谣、民谚,与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左权人民对秀丽山河的赞美和对家乡热土的眷恋,表达了人民的智慧与企盼...
决澜社——中国画坛上第一个自觉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艺术团体,以“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也应当出现一种新兴的气象”为宣言,轰轰烈烈地演绎着其艰辛悲壮的历史片段。2O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危机与新生、破坏与创造的并存阶段,中国在经历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文化艺术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帝国主义的炮舰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的新思潮也加快了向中国传播的速度...
唐武宗灭佛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灭佛事件。对于灭佛的原因众说纷纭,以往的分析过分地强调经济原因,而忽视了儒家思想和道教的原因。本文通过有关唐武宗灭佛史料的辨析,从儒佛之争和佛道斗争两个方面对唐武宗灭佛的原因进行论述探讨,尤其在佛道斗争方面,认为唐武宗面对当时日益高涨的佛道矛盾不能正确视之;在处理佛道矛盾方面的问题上,又采取了崇道灭佛的极端手段,这才是武宗灭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唐武宗灭佛事件表明...
影响因子:0.220
影响因子:2.840
影响因子:13.068
影响因子:0.620
影响因子:7.5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