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体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以便更快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现在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不是很高,对抽象事物的接受能和思维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的对《机械制图》这一门课程来讲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探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教会学生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三步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主线,如何用多媒体课件把《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内容问题化、具体化、动画化呢?首先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如在直线的三面投影的教学时,利用点的投影规律,讲解直线与点的区别,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演示点的三面投影的形成,然后再演示直线三面投影的形成,让同学位掌握直线投影与点投影的关系,进而说明直线的投影是两点投影的组合。其次,教学内容要从易到难,阶梯上升,有层次逐步推进,例如在讲解“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什么形状?”的教学内容时,先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动画)展示其切割过程,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后,接着播放“平面立体用多个平面去剖切”的动画,让学生继续思考“立体表面截交线的形状”?通过几个递进式的提问,使学生的知识由旧知“点、线、面的投影”向新知“截交线”成功迁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的目的。第三,巧设悬念,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课堂上当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如在点的三面投影教学中,讲解点的三面投影的求法,当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后,我们用课件展示两个点的坐标,让学生求出两点的三面投影,然后提出疑问“这两个点的空间位置是怎么点?”启发学生:利用点的平面坐标进行空间位置点的分析进行思考。
2利用多媒体课件活跃课堂气氛,放松神经,引导学生思维
《机械制图》本身就是一门要求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不强,会对这门功课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首先是课堂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多媒体课件正好能帮助老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娱乐化、问题化,例我们在讲解零件图时,用动画将零件的制造和装配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去思考问题。其次,利用多媒课件将某些有联系的内容做成动画,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去发现规律,鼓励学生去思考,不“钳制”学生。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组形体分析法时,让学生观看动画后,提出问题“形体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潜力得到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可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充分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维。
3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
《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是从点到面、从面到体、从局部到整体,它的知识结构要求学生从旧知联系到新知识、从个别推理出类别,那就要求学生具体很强的思维推理能力。如何得用多媒体手段来来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呢?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时,用课件演示组合体形体分析法,然后用另一个动画演示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全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学会了演绎推理的方法。
其次,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归纳推理法学习新的知识。如在棱柱的投影的教学中,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棱柱的各种形状,然后从直三棱柱的投影出发,最后总结出其它棱柱的投影的作图方法。这样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
第三,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齿轮投影的教学中,先用动画课件展示螺纹的投影,复习他的表达方法,然后再展示齿轮及它的投影,根据两者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齿根,牙底的联系),教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两者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思维方法的目的
4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更多的时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是以知识的接受为目标,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这种模式压缩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尤其是今天的中职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本身就欠缺,如果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机械制图》这门功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在要相贯线的教学中,相贯线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看书本,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存在相贯线的零件,然后再讲解相贯的投影特点。这样画图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当图画好了,投影讲完了,时间也差不多下课,没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假如老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把这些内容做成动画,上课时就用动画展示这些存在相贯线的零件,再用课件展示相贯的投影形成,这样老师就不再把时间花在画图上,内容也由抽象变生动、具体,还给学生留有很充足的时间和学习材料去思考和交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引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从而达到“学活了、会学了”代替“讲清楚、听明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在学校道德素质教育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教育在道德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养成教育是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确立科学、合理的行为习惯标准,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 道德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2010年6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师进修校组织的为期6天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学习。正是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开始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恩惠,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的观念,从而促使我不断努力学习,力争成为一名善用教育技术的新型教育者。下面就这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教育技术的初步理解。教育技术是指应用各种理论和技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现...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教育机构近年来在美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改善了教师的职前教育、促进了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发展学校的创建和发展中,中小学和大学的合作是一个核心理念。本丈旨在对其产生背景、基本合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能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一、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观念演变把教学看作一种职业的观点在美国已经...
:“道德”并不单纯是外在行为的枷锁和规范,更主要是内在情感的认同和顺从。“生态”是真善美的体验。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等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理想境界是从实现“包含了生态知识与理念”的道德行为体系上升到“整个道德行为体系的生态化&rdq...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高师院校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状况的根本所在。为适应日益变革的时代要求,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到从素质培养出发,树立以精神塑造和责任感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全力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注重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将学术能力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举;在保持师资培养规格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应用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这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和创造的学习环境相一致,本文分别对三者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三者间存在的共性。 一、引言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
按照新时期药事管理学教学目的要求,提出了四种该课程全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走出校门进行现场实地调研的方法;现场参观实习的方法;个案讨论方法。 药事管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门介于药学与管理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它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知识面宽。涉及范围广,应用性强,与药学专业其它专业课程有较大差别。目前...
职业教育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依赖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两者相互依赖、互相支撑文章在分析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预见.中国各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将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然而.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职业教...
学生顶岗实习是大学教师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而且大力支援了农村基础教育,促进了高校实践教育的改革,其意义重大。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基础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输送合格的师资,注入新鲜血液、传送先进教育理念、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学生顶岗实习工程是近几年大学教师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顶岗实习,高校可了解到基础教育的现状,并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各专业的教...
竞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现象。以竞技体育文化为内核的奥林匹克运动超越了一般体育文化的范畴,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更说明了竞技体育文化的特殊性。竞技体育文化的特征表现在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形成过程中的多样性、互动性、规则性、渐进性、选择性和功利性等几个方面。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活动方式 1竞技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这是文化特质对作为亚文化体育的兼容。不同角色会...
影响因子:0.3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987
影响因子:2.821
影响因子:2.815
影响因子:3.38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