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理念为传统的化学教学注人了生机与活力,化学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但是,我们在为许多教师的教学大胆创新、张扬教学个性、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变着法儿追求虚伪的美丽。尤其是对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目标拟定的多维翔实、环节预设的精雕细琢、媒体运用的新颖奇特、课堂评价的激情澎湃”而津津乐道。正因为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包容万象、滴水不漏和完美无瑕,使得如今的化学课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却不见树干”,但繁华喧闹的外表却掩饰不住困惑虚弱的内心。笔者认为,简约朴实应是化学课堂不懈的追求,也是化学课堂的至高境界。
一、目标拟定应简明而透彻
化学教学目标,通常是指与学生智力发展有关的认知目标、与学生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情感目标以及与学生实验技能发展有关的技能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搬到自己的教案中,或者用三维目标的一些套话,把目标当成可以跳过的摆设。在实施层面上,出现目标虚化的现象:知识技能目标不实,使过程方法的目标价值丧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空洞、无力。如一位教师教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及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结合对物质从宏观与微观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抽象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乍一看,这些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要求”。但是深究下去,这些飘渺、游离和贴标签式的虚幻目标,就是用一年、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未必能够达成,更何况是在短短的40分钟里呢?再说,这些说不清、道不明、拿不准的模糊表述,对课堂教学又如何起到调控作用呢?因此,这种虚幻的目标描述必然使教学活动失去指引、失去支柱。其实,一节课的基本目标主要是双基目标,而三维目标是和谐统一、不可割裂的,它们是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体系中的,而不是每一节课都一定要平均面面俱到。就三维目标而言,在每一节化学课中,我们应当有所侧重,这样一学年下来,也会得到均衡实施。所以在拟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只要准确把握双基目标,就可纲举目张;灵动把握生成目标,积极精心演绎,就可以了。其余的目标是附皮之毛,渗透于其中的。目标的多维化、定位的虚幻化,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我们不要盲目求全责备,不必强求“五脏俱全”,不能把“全面落实”异化为“表面文章”,而应让教学目标剔除“雕饰”,还以“清澈”,简明透彻,恰如其分。
二、环节设计应简洁而厚实
课堂教学要追求这样的境界: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最简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至简的化学课堂教学首先是课堂设计简约。课堂中各个环节简洁明快、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既看不到面面俱到的雕琢,又寻不见细微之处的刻意粉饰。有的化学教师过于追求时髦与新颖,搞了不少花样,环节多了,形式多了,而使学生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作为。如教学“燃烧与灭火”时,一位教师设计了先让学生观看几段DV视屏:古代钻木取火、2008奥运圣火采集、祥云火炬传递、北京奥运圣火点燃、神舟7号飞船点火升天等,然后请学生欣赏魔术表演“烧不坏的手帕”,再用木材、酒精、棉花、煤炭等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看似热闹,但经这么一折腾,教学时间浪费了,教学主题偏离了,学生对“燃烧”现象原来还是“似曾相识”,现在倒“迷迷糊糊”了。其实,环节预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简,在于厚实和实在。所以,对于环节预设,教师应追求简洁厚实的、具有“四两拨千斤”功效的流程。要谨防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警惕进人“种了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家的园”的误区。唯有如此,教学才能更精练,更精彩。
三、多媒体运用应简单而清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针对一些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较慢的化学变化、瞬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工生产流程及一些有危险的实验描述、模拟,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标新立异”的模拟,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直观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例如,教授“一氧化碳的性质”时,由于一氧化碳有剧毒,而多数中学化学实验室没有制取有毒气体的通风橱,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网上资源来完成一氧化碳可燃性、还原性实验,这些形象逼真的实验时而停止、时而展现、时而分散、时而组合,让学生身临其境、一目了然,这无疑会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一些教师却认为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是“声、光、电,一样都不能少”的,认为没有现代教学手段就无法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于是他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去制造个“色彩艳丽、画面迷人、声音动听”的新式“武器”,使化学课堂呈现出“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壮观场面,而这也就使人有“媒体渐欲迷人眼”、“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觉。如教学“物质的溶解性”时,教材上169页的溶解度表非常清楚,让学生看书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这样学生在完成练习时既可以看到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的习题,又可以翻出书进行对照。但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非要在投影上展示,结果投影上根本就看不清楚,而且练习时学生也无法对照,显然是多此一举。现阶段滥用多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让一晃而过的课件代替了能够长时间保留的必要的板书。教师在一堂课中甚至不板书一个字,这样做,无法使重点知识长时间处于学生的视线范围内而难以突出“重点”,既看不到教师三笔字的基本功底,也看不到教师设计精美板书的水平,同时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情况。一些教师不理解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价值,单纯地为了使用而使用。其实,有的实验在课上做效果就很好,有的物质直接观察实物就可以了,有的物质是学生较熟悉的经过回忆描述即可解决问题,教师却一定要将其制作成课件,显然,这就是画蛇添足了。有的教师直接利用下载的课件,但有的下载课件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而教师也不加以修改,只熊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多媒体运用不能盲目过热追捧,而应理性慎重面对:它是一种手段、一个助手,并不是万能的。多媒体运用只能是服从、服务于课堂教学,应该是追求简洁、实用,“该使用时才使用”。
四、课堂评价应简练而恰当
在一些化学公开课中,我们总能听到教师这样表扬学生:“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或是一阵“啪啪啪”整齐划一的掌声。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置若周闻,不评价,不纠正,唯恐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殊不知,此类现象延续下去,只会导致表扬、赞赏日益廉价,就像街头的打折商品一样唾手可得;学生思维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脑海中没有准确、可取的答案与价值评判标准,评价无为、无效。因此,教师评价应追求“一语中的、恰到好处”的简练,应追求“恰如其分、由感而发”的真实。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不仅要能扮演好“教练”和“导演”的角色,还要从保障学生健康发展这个角度出发,成为一名“保健医生”和“心理医生”,善于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文靛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曾经指出:“评价有包容,不是一味地严,也不是一味地宽,不是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而是多把尺子量不同的人。”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真诚地去赞扬学生。表扬学生的语言要丰富,如一个“好”字就有不同的说法:“想得真好!”“多好的设想,还有吗?’川多好的问题,想的真细,谁能帮他解决?”“同学们真了不起!”忌讳一节课总是一味地“很好!特别好!真好!不错!”这显得教师语言非常贫乏。同时,赞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深入地夸赞学生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及学生通过努力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比如,对于一个化学探究课题,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实验的数量多,有的学生实验的数量不是很多,但他的实验能恰当地说明他的探究课题,此时教师的评价就要抓住实验与课题的关系,而不能只停留在实验数量上。其次,还要变重复强化语言为评价语言。通常情况下,在学生作答之后,教师为了强化要点,往往重复学生的回答。在重复的过程中,重视了答案却忽视了回答问题的学生。评价语言的作用是: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导向问题的解决方法,强化知识落实。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回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所用的方法。当然,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给予指出,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赞赏。大量教育实践表明,表扬是评价,批评同样也是评价,只有综合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才有可能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赞赏自我。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简练而恰当的评价,激发的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激活的是内因,对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意义深远。
老子曰:“真水无香”,即真正的水是没有香味的,它无色透明,自然生成,这是一种原生态的美。如果化学课堂能返璞归真,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达到“真水无香”的境界,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化学课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过程。对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为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借鉴方法。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赋...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教师专业化”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主要是把教师工作理解为技术性职业。而非认为是专业。由此,在实践层面也是恪守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走的是对教师进行集中划一培训以完善教学技能来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模式和道路。这种现代性范式违背了人文科学的“人文向度”和“精神建构...
本文看重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时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完善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全面提高自旁素质,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在信息紊质教育中满足学生的需要。 21世纪,人类进人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需要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势在必行。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已成为高校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图书馆丰富...
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行为:“活动”与“参与”,是英语教育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基本形式,事实上优秀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负载起培养提高学生多方面的优良素质的任务。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是“活动”最充分、“参与”度最深的教学。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作者经过为期一年的实验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影响;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从“教”转变为“导”。本文也指出教师在全新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族成员潜移默化着未成年孩子的多方面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准父母、已为人父母正确的婚姻观念、家庭观念、责任意识,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加强生活、劳动、学习、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是立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生命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是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未成年人习惯养成教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认为学生的写作却I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训练,包括阅读、背诵和复述三项内容;二是写作实践,包括仿写、指导写作、自由写作和连续写作四个阶段;最后是修改完善,包括自改、教师面批和多层面修改三个环节。经过这样的层层递进和循环往复,学生不但能...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艺术地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件质量。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课件;真实情境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当今的多媒...
分析了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给出了一条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之路,提出了以优化的管理为前提,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院的信息化建设。 在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设计和管理一般分为2个系统来处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只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还是不行的,设计系统也要考虑,这样最终能使得2个系统既能结合起来运行,共同享用资源,亦能分开来单独执行任务,对节约资源有利。...
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是指教师领悟和理解日常的教育场景中所蕴含的道德涵义的能力,它有助于教师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以及敏锐地意识到自身行为是否具有教育价值,从而避免做出不道德的教育行为。因此,师资培训中应重视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具体而言,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上,应对教师进行一般伦理教育,提高利用伦理学进行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方法上应采用案例法,增强师资培训的现实感;培训者还应提高教师对自身行为教育价值的反...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560
影响因子:2.456
影响因子:1.976
影响因子:15.650
影响因子:1.420
影响因子:2.195
影响因子: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