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具备良好英语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的现状,论述了有效的语言输出策略。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科技、经济突飞猛进的大变革时代,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拥有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世纪人才更需具备国际观念以及通晓、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而其中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外语能力。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英语人才。
二、就业市场现状
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毕业生和具备英语能力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市场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河北日报》2008年5月28报道:语言类专业中外语专业就业很容易;外语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红火的专业,招生就业两旺。同时,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如果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就会使求职、就业如虎添翼、锦上添花。相反,倘若不懂英语或英语能力很低,将会错过很多就业机会、丧失很多事业发展的机遇。例如,《沈阳日报》记者今年6月份对辽宁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地区和用人单位将英语四级定为准入门槛,除了专业要求外,惟一的硬件要求是英语四级,可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都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外语水平普遍不高影响就业。
三、英语交际能力
当然,英语能力必须包括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毕业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招聘单位的重视,他们不仅把“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直接写进招聘简章,而且还让面试人员直接用英语与应聘者对话。比如,今年,国内著名的302医院到我校挑选护士毕业生时,就很注重护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测试。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多毕业生欠缺英语交际能力。
其实,社会各界早就意识到我国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的严峻现状。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戴炜栋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外语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高分低能”、“聋哑英语”等现象非常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冯军认为:我国真正懂英语的人并不多,其中绝大多数在国际交流中只能充当“哑巴”和“聋子”。2008年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但在交流中真正使用英语的时候,很多人仍然感到有口难言。于是有人提出了尖锐的质疑:英语人才有口难开,学英语到底为了啥? 正因为此言触动了中国人学英语最深的痛处,所以,4月7日当此文在新华网发布后,立刻引起震动和国人的共鸣,国内十多家知名网站竞相转载,如:新浪网、中国法院网、教育人生网、中劳网、中华硕博网等。
四、语言输出策略
众所周知,中国人学习英语之所以困难,主要是缺乏语言环境。如何挣脱这一瓶颈,一直以来都是语言教育界研究的课题。1985年,Swain进行了著名的“浸泡实验”(immersion program)。“She argued that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 do not demonstrate native-speakers productive competence not because their comprehensive input is limited,but rather because their comprehensive output is limited.”通过实验发现:学生获得了大量的语言输入,但并没有获得如本族语者那种语言的产生能力,其原因不是学生获得的语言输入有限,而是他们的语言输出活动不足。那么,中国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语言输出策略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呢?
1.限制使用母语,强迫使用英语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种新习惯的养成,而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需经过不断的接触、重复和模仿才能够建立起来。既然二语习得是培养新的习惯和技能,而这种技能又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使用,那么就应该“强迫”学习者尽可能多地使用目的语,而非母语。作为教师,不光要限制学习者而且要杜绝自己过多使用母语的现象,切忌把英语课上成用汉语来讲解英语的课。另外,还要深入研究和排除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帮助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顺利形成新习惯。 2.减少被动输入,增加主动输出
“Swain states that besides the necessary comprehensible input, learners must have opportunities to produce the language if they are to become fluent, native-like speakers.”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学习者忙于抄记的现象频频发生。倘若教师一味地填鸭,就不会创造机会、提供时间给学习者输出目的语。学习者没有机会进行语言输出,长此以往,便很难流利地输出目的语。因此,偏爱传统讲授法并迷恋于满堂灌输的教师,一定要把时间还给学习者,让其利用充足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语言输出实践。 3.创设语言情境,促进意义输出
语言学家张士一曾说过:语言的实质是人的有机体对于情境的一种的反应。没有情境(linguistic context),语言就没有了意义。只有当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下产生时才会赋有意义。正如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的: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就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所以,只有让学习者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真实的意义协商,才能培养其得体而准确地运用目的语做事的能力(to do things through language),即交际能力。故教师必须尽量创设切合学习者实际的可能使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的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其身临其境地进行语言输出,譬如,设计商店购物、医院看病、饭店就餐等特定的语境。
4.组织语言活动,实现双向交际
语言是反映人类一切活动的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活动,故语言总是伴随着其他活动。当学习者参与到特定的活动中,并把他们现有的能力无限提高时,学习就会扩大化,此时,语言潜势(linguistic potential)就变成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语言活动必然会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学习者通过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促进了所摄入的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图式之间的联接、交融与整合,从而加速语言信息的内化。同时,语言活动必须通过互动与合作建构知识,因此,特别强调学习者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互动学习语言。所以,要想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应把时间交给学生从事语言活动,如:访谈、对子活动、小组讨论、集体自由讨论(brainstorming)、模拟活动(simulation)、口语竞赛等。
5.超越输出时空,自然习得语言
语言输出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比如课堂、教室。语言输出必须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学习者置身于课外自然环境中,并能够主动自发地进行语言输出活动,就能自然习得语言。这也正是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主动大胆地使用英语,逐步养成课外在寝室、餐厅、运动场、购物中心等教室之外的环境中自然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
五、结语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需要大批英语能力较强的大学毕业生,而具备良好英语交际能力的大学生越来越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语言输出是大学生获得交际能力的必然途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语言输出、创造输出条件、强化输出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使其自然地习得英语。
公路客运在与铁路客运进行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局面,铁路客运给公路客运 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冲击。面对这一形势,公路客运必须对自己的战略重新定位,找准适合自己并能发挥自己优势的目标市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公路客运要通过并购做强做大,取得规模效应。对目前的态势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公路客运并购的必然性,然后从公路客运自身的问题研究出发,结合公路客运的特点,指出横向并购应是公路客运并购选择的主要模式,并对...
对高职学生学习单片机时遇到的困难及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单片机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概述《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是工科电类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机电一体化”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所需全部自动控制类知识结构的载体...
本文是通过时福建省基层科技活动的调查研究,开展基层科技活动的主体、组织主体、参与主体、传播主体,存在着主要问题和陷,提出着力加强新时期基层科技活动的主体建设,促进墓层科技活动主体发挥有效作用,丰富基层科技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更好地服务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 基层科技活动是发生在墓层县域,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重点是基层各类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和科技服务。 基...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电子行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带动电子人才需求的增长。本文从电子企业用工调查,就中职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引发中职教学的思考。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许多国际电子领头企业看准国内劳动力相对廉价的机遇,竞相抢登中土,纷纷将劳动密集型的电子生产基地移迁我国,建立了许多的电子_I=业园区,带动了一大批国内电子产业蜂起,其行业一直保持优势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电子行业现状 (...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几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是改苹和发展的最终体现。文草论述了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教学评价的功能、原则、内容及评价体系。建立、健个一套教学质量}}If控体系,对于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的人刁有着积极的41用。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小断扩大深化,教育质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是改革和发展的最深...
教师教育微型课程,是为满足师范生学习需要,在教师教育课程领域内,以相对独立的主题整合起来并通过小学时实施的系列课程组织形式。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微型课程的开发,能够增强师范生学习的实践性、研究性、反思性,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职前学习的变革。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在教师教育政策、认可标准、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变革,我国教师教育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其中,综合性大学承担教师培养任务是...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即解放”,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立、创...
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既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主体人格的重要途径,又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生长点。相对于传统的社会本位教育、精英教育,在现代的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器物浸润教育、制度规范教育,强化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教育,需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自我“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
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进程,使公路养护这块蛋糕逐渐从行业保护翼下浮出市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路养护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在这巨大市场即将成型的阶段,必将有一番优胜劣汰的过程。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是关系到几十万养护从业人员都面临的非常紧迫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探讨一下传统公路养护部门的在市场化条件下生存发展的一些策略,供大家探讨。 1.必须牢固树立行业...
“后置订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订单培养”与“校企合作”融为一体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它克服了普通“订单培养”的诸多弊端,找准了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和学生的利益共同点,它代表了高职人才培养的主流形式和发展方向。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走产学研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影响因子:0.140
影响因子:2.210
影响因子:4.184
影响因子:1.968
影响因子:0.5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875
影响因子: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