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通过时福建省基层科技活动的调查研究,开展基层科技活动的主体、组织主体、参与主体、传播主体,存在着主要问题和陷,提出着力加强新时期基层科技活动的主体建设,促进墓层科技活动主体发挥有效作用,丰富基层科技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更好地服务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
基层科技活动是发生在墓层县域,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重点是基层各类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和科技服务。
基层科技活动主体,是开展基层科技活动的各类人员和组织的总称,包括组织主体、参与主体和传播主体。把握我国基层科技活动主体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选准改进的着力点,对强化和丰富基层科技活动、促进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基层科技活动主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活动组织主体的主力构成不全
据调查,目前基层科技活动的组织主体主要局限于各级科协和有限的归口部门,其中,科协组织占80.7%,科技局76.0%、农业局59.7%、卫生局44.1%、教育局38.9%等,而在基层科技活动中应发挥更大作用的基层各类企业、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学校、书店、电视台等,目前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组织开展科技活动的还较少。在县域,科技体系较为封闭,科技信息资源比较匾乏,组织网络不健全,相关部门缺乏常态化的科技宣传与推广氛围。
2.科技活动参与主体的主动意识不强
县域经济发展缺乏科技驱动,进而又影响了对科技活动的需求和组织能力。活动表面化、成效不明显的科技活动,使基层科技活动参与主体缺乏明确的服务需求导向,参与意愿弱。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经常参加”活动者低于“偶尔参加”者,仅为47.2%,另有5%的人基本不参加活动。在参加活动者中,表现得“非常踊跃”的也只占了7%,而“一般”和“比较踊跃”的则占了多数,还有部分人员只是被动地参与。同时,县、乡、村三级科技活动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与阵地,制约了基层科技活动参与主体的广度与深度。
3.科技活动在传播主体的主角定位不明
①高素质的科技活动传播人才较为缺乏。尤其是随着经济一线从事生产经营组织的不断增加,基层高级教学和研究人才、科普作家、记者人员等跨领域流动较快,相关资料显示,在广东、浙江、江苏基层从事科教工作人员近三年流向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均达到46.1%;相关人员流失较为严重,科技传播人才分流导致了基层科技活动的结构性失衡,有的领域活动处于空白状态。
②传播主体的科技传播方式缺乏创新,传播效果不明显。基层普遍缺乏满足基层群众科技学习需求和适合基层群众学习特点的优秀科普作品,这是因为基层还比较缺乏科技普及意识强、有一定科技理解能力和较高文笔水准的新闻工作者(编辑、记者等)和科普作家,基层各级学校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和能力还不强,科技教育效果不理想,研究机构科技人员存在着“闭门造车”的现象,面向基层实际的开发研究还极为不够。另外,各类科教场馆的宣传和管理人员在科技宣传方式上创新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的科普效果。
③相关科普组织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传播主体的工作需要。全国各地动植物园或水族馆、海洋(底)世界、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等科技场馆分布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基层(县域)极其稀少,相对薄弱。图书馆或图书阅览室、科普画廊或科普宣传栏、文化宫(馆)或美术馆、科技示范点等科普设施布局也不合理,面向基层服务设施建设极不完善。以福建省为例,全省科协系统仅有科普场馆24个,面积不足3万平方米全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有也仅有231个,面积1万3千平方米左右,远不能满足活动的需求,覆盖面小。
二、加强基层科技活动主体建设的衡力点
1.大力建设五大组织主体。(1)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在基层科技活动中的策划和组织的作用,协助有关部门提出地方性科技活动政策措施、组织协调重大科技活动、完善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等;(2)以各级科协组织为基层科技活动的主力军,突出其在开展科学普及、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地位;(3)发展包括资助设立的非盈利性科技中介组织、民间科技中介机构、依托大学与研究机构或行业协会设立的独立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基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4)重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科教文卫等相关性较强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格局,共同承担科技活动这个社会责任;(5)依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师范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等在内的教育系统,组织各类受教育人员不同程度地参与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提升基层青少年的科技素质。
2.重点抓好三大参与主体。首先要增强广大中小企业的科技活动主体意识,推动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科技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引导产学研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力促企业成为基层科技活动参与主体的第一主力军;其次要提倡高校和科研机构面向基层;主动服务,通过专业和课程设置和调整、组织基层实践等方式,使广大科研人员、大学生既力求“顶天”解决学科前沿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与前瞻性问题,又能够“立地”,融人到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中,解决现实性与紧迫性的科技需求;最后,要建立新型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解决我国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中的信息不畅、经费困难、人才奇缺、功能单一等弊端,强化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联络人、组织者和协调者的重要角色。
3.继续加强两大传播主体。一要充分发挥基层科技协会的作用,加强对基层各类学校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培训,鼓励通过各种方式增强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科技教育水平;增强各级新闻媒体的报道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科技普及意识,设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新闻宣传制度;二要通过灵活机制鼓励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工作者和作家承担科普创作工作,突出面向提高公民科技素养,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包含着系统性科技知识和科学思想、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优秀科普作品。
三、促进基层科技活动主体作用有效发挥的对策思路
1.大力加强科技管理部门衬活动的领导。基层科技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汇集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形成基层科技活动开展的合力。努力抓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整合面向企业和农村的技术资源,协调和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工作,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2.继续突显科协组织的主导和引导作用。继续突显科协组织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基层科协的组织建设和职能建设,发挥各类社会团体和群众团体的优势(尤其要提高企业科协的作用),带动基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科普事业发展,促进民众科学素质的提高。继续加强青少年科教协会、社区(或农村)科普学校、农技协、农村公共服务中心、企业科协、科普志愿者队伍等组织网络的建设,大力协助各级基层党委和组织开展各类科技活动。
3.积极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活动投入体系。设立基层科技活动专项经费,并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同时,严格规范科技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继续增加对基层科协组织的科技普及和技术推广活动经费投人,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改善基层科协组织队伍建设,丰富科技活动内容,并通过项目申报和选拔等灵活机制,提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与基层厂矿、农民的科技合作力度和水平;要提高教育、新闻和科技工作者,以及科教场馆工作人员、科普作家等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勇于和善于承担基层科普工作。
4.加决提升科技活动人力资源整体水平。要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和有效机制。加强科技活动与县(市)科技需求的对接,引导和鼓励广大科研人员、高校师生更多地到农村和企业去,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建立每个高新区对口帮扶1至2个县(市)科技工作的机制。选派年富力强的同志到科技管理岗位上,形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科技管理队伍。要广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和先进实用技术,为科技进步创造良好条件。
5.不断增强传媒和科普设施的传播作用。持续突出社会传媒的重要引导作用,建设好动植物园或水族馆、海洋(底)世界、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等科技场馆、图书馆或图书阅览室、科普画廊或科普宣传栏、文化宫(馆)或美术馆、科技示范点等科普设施,提高科技文化活动的质量,通过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介,突出各类传播主体在基层科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落后的大学制度是制约中国高教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是一种理性行为,需要同时关照大学的本性、大学扎根的民族、大学所邂逅的社会现代化浪潮,以保护大学的本体性、张扬大学的民族性、展示大学的现代性为旨归。 论文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本体性;民族性;现代性 制度文明既是社会文明的显著表征,也是巩固、维护和推动人类文明的重要保障。我国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实施了超常...
介绍了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类型、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设计标准。1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2类型2.1按河道...
本文在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讨论了建构主义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讲究师生问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任务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
本文简要叙述了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重点论述了无线网络技术在校园图书馆中的应用以及在建设图书馆无线局域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生活工作地点的移动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等移动设备大行其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有线网络也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难以解决远距离信息传递、无法铺设线缆环境(如施工工地、地形比较复杂的校园环...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外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外语语言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本文作者以外贸英语专业《外贸制单》课程的教学为例,在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随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日渐融人全球化的进程,各类进出口企业数量激增.社会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激增。因此,培养一批既有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又懂外贸专业知识,并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高职教...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对今天的教学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系。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教学改革,通过探讨两者的有机结合,阐述两者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的启示,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关注不够,只注重运动技术的灌输,课堂枯燥无味,学...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调和学训矛盾,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中须进行种多种革新。树立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与竞技体育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树立以促进运动员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同时要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教育观;教学法 竞技体育训练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挖掘运动员体能,争取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运动员文化教育目的是为了运动员的全...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一个成功的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试对历史课堂导入法进行了探讨。新课导人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课堂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人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使...
课堂教学组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控制课堂教学活动,调整课堂教学进程,变通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注人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如何能在单位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一定的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应具备听、读、说、写、演等过硬的基本功外,还应具备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本文试从控...
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接受表扬和批评、消费教学情境等诸多行为?存在着西方经济学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所称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教学效果。 边际效用规律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也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所谓边际效用?是指该物品?劳务、信息?的“消费”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换言之...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4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069
影响因子:1.140
影响因子:29.146
影响因子:1.794
影响因子: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