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程度的发展,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市场随之出现“西冷东热”的现象。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辽宁省大力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联动,形成了以的支持和协调,各市就业主管部门,各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创建的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目的,大力开展区域性合作和发展,构建全国就业市场联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区域性就业市场;联动
区域性就业市场联动,是在高度统筹考虑就业市场合理布局和分配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供需要求的多层次就业市场体系,积极探索和完善统一以就业服务为目的的市场协作或互动方式。自2004年起,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教育厅就联合成立了东北三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建立了区域性大学生市场联动机制,实现了就业政策、就业指导、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等全面合作,开创了东北三省大学生就业工作整体合作的先河。东北三省区域性大学生市场联动的形成,推进了东北三省就业工作的整合,扩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含量,提升了东北三省的整体就业水平。
一、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联动的必要性
目前,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和单位都比较集中,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北京、上海、天津等开放城市,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的地域观非常强烈,就业期望值较高,追求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以辽宁省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为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存在着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就业的区域分布严重的不均衡。就学生就业工作整体而言,各市的就业工作还处于分散状态,地区间缺乏横向与纵向的联合,具体表现为各区域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规模小,人才层次单一,专业含量较少,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培养优势得不到充分展现,为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也得不到优化和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各地的就业市场联合起来,构建联动的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这样做既有利于吸引用人单位充实就业市场,又有利于区域性人才品牌、市场品牌的形成,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对社会的贡献率,有其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因此,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要尽快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引导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联动。给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从而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二、开辟省外就业市场,推进区域性就业市场联动建设
开辟省外市场可以拓宽本省、市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空间,开拓辽宁省毕业生到省外就业的新渠道。开辟省外毕业生就业市场,我们可以了解到省外有关就业的政策、体制、就业(人才)市场的运作模式,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更好地了解省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与他们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教育厅联合成立了东北三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建立了区域性毕业生市场联动机制,实现了就业政策、就业指导、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等全面合作。辽宁省教育厅组织30余所高校赴北京、上海、江苏等12个省(市)开辟就业市场。与省外用人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探讨“订单式”联合培养毕业生的途径和办法。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作体的l4所高校联合赴“长三角”地区考察、调研,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与“长三角”的三省七市的有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省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
此外。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达成共建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合作意向,并签署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实习基地共建框架协议”,约定来辽宁省招聘毕业生的厦门企业策划、组织、宣传招聘会,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厦门企业优先选择、安置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为辽宁省毕业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双方加强网络市场合作,互通有无,相互链接。与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达成合作意向,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优先接收辽宁省高校的毕业生,共享需求信息;省内有关高校在网上链接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网站,优先为杭州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与苏州工业园区达成合作意向,苏州工业园区优先接收辽宁省有关高校的机械电子、医药卫生、机电、光电信息、师范等专业毕业生。
三、以促进就业为目的。进一步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联动的主要措施
加快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合作与发展。构建合作共享的人才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区域内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促进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服从“大平台”的整体需要,按照“中枢”建设的客观要求,以省、市为中枢建立省内各区域高校毕业生人才服务市场交流平台,集各区域市场专场招聘会、毕业生人才培训、人才测评、毕业生推荐、毕业生管理咨询、就业代理、网络信息服务等各种功能于一体,共建区域市场。与省外同类高校就业市场联系,积极开辟省外市场,辐射全国市场。
第一,加强区域性就业市场的相互协作。从各市的实际出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相互协作,互通经验和方法,组织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论坛。组织有关就业工作内容的学术交流,提出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新对策,更好地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不断向深层次发展。
第二,加强区域性就业市场的联盟互动。各市可结合本地的区域性特点,适时组织开展大学生公益性专场招聘,向其他各市的就业市场提供人才的需求信息,协助解决紧缺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困难,共同做好准备和组织等工作,积极配合,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供需平台。
第三,加强区域性就业市场的资源共享。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争夺的加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择业自由度的增大,毕业生除利用有形市场直接洽谈外,更多地将通过无形市场——即在不见面的远程情况下进行。网络、传真、电话等会越来越显示出在择业方面的巨大活力。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用人信息进行自我推销,可以在远程情况下与用人单位交谈。利用网络技术链接,实现区域内的人才资源共享,以先进的手段和便捷的方式,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针对毕业生的服务,充分的实现区域性就业市场的资源共享。
第四,各高校相互合作,充分推进区域就业市场的联动。各高校的相互合作在推进区域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合作、发挥各高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打造区域大学生人才品牌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为更好地做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只有全面整合毕业生资源,依托各高校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和互补优势。打造各省、市毕业生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才能最终实现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共赢”,这更是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联动的思想基础。
第五,的支持和协调是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联动的关键。各高等院校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就必须掌握社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各级各类人才的现实需求,并采取有效的培养措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结构等基本素质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判断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方面,只能做到宏观上的掌握,使得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和被动性,加之有的高等院校存在“各自为政”的保护主义思想,担心现有的就业岗位流失,人为地封闭就业市场,使毕业生整体就业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相对而言,职能部门对具体就业岗位的了解比学校深入得多,日常工作中与用人单位的接触比学校密切得多。掌握的就业信息与渠道也比学校丰富得多。
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充分发挥的职能作用。依靠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协调,才能真正更好地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联动。
创新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课堂又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地方。语文教学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才能真正使教学内容得以落实,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必然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紧迫的战...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进,已逐渐走向理性与成熟。文章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入手,分析了它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并观照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提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一、美国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 1.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演进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职业性培训课程时期、“专业主义”教师教育课程时期、“科学...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为适应市场需求,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对科类专业结构不断地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然而,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大学生就业市场变化与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历史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不要在眼花缭乱、复杂多变的社会变革面前忘掉了大学教育的本质特性。让我们记住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话:“学校越开放,对外部...
目前课程改革激活了青年教师教学思维,课堂注重了“新理念,新形式,新的设计,新行为”,这是可喜的,但青年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如果只追求“形”的东西,不研究“质”的内容,就会严重制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地把教学中合作理念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化...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若干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数量相对于教师人数急剧增加,并要确保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等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利用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知识组织中成功实施的知识管理手段以及知识组织的管理原理对研究型大学中的课题组进行管理。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组织组织学习研究生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需要以及高等教育进步的内部需求,我国加强了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研究型大学是&ldqu...
就传统道德而言,其现代价值不但是其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基础,也是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条件,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接着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启示,进而提出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的实现路径。 论文关键词:传统道德;道德教育;现代转换 现代道德应既是民族传统的,又是时代的,是继承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面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标志的...
教师培训是对在职教师实施继续教育,促进教师成长的专业教育。英国校本教师培训强调以学校为教育基地,注重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来探讨学校教育与教学的规律,以培养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为目标,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校本教师培训的先进经验,重视教师教育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学校教育现实,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培训,培养适应现代教育形势以及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专业教师队伍,从...
通过对构建激励、互动、创新教育模式的探讨,提出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新途径,指出了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从理论上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激励、互动、创新的关系。 活化课堂,创新教学,必须以师生互动为前提,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条件,否则,任何形式的课堂创新都将毫无意义。因此,构建创新教学体系,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从认知心理学原理分析,要激发人的认知积极性,就必须在无负担的、宽松的环境中接受信息。...
根据方向盘的安装及振动情况,模拟某机动三轮车方向盘试验模态的边界条件,并以模态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方向盘进行了动态优化设计,改变方向盘的刚度和质量分布,达到了预期的减振效果。引言机动三轮车往往是利用现有零部件组合而成,许多车型采用单缸发动机,底盘质量小,发动机与车架间的减振块并未精心匹配,所以方向盘振动大。当方向盘振动加速度最大达到15g,振幅达到6mm左右时,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
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交往礼仪教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维”教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使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 论文关键词: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三维模式 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柳斌曾说:“中小学加强德育首先要从文明礼貌做起。文明礼貌...
影响因子:0.560
影响因子:3.280
影响因子:6.473
影响因子:3.54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95
影响因子:1.900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