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进程,使公路养护这块蛋糕逐渐从行业保护翼下浮出市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路养护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在这巨大市场即将成型的阶段,必将有一番优胜劣汰的过程。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是关系到几十万养护从业人员都面临的非常紧迫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探讨一下传统公路养护部门的在市场化条件下生存发展的一些策略,供大家探讨。
1.必须牢固树立行业优势地位
养护行业应该说不是资产或技术密集型行业,一般来说很难依靠现行的资产或技术来确立明显的优势,目前有很多民营养护企业的崛起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传统养护行业部门目前还是公路养护的生力军,几十年形成的管养体系也有它先人为主的优势,但如果不思改进,这些优势将逐渐消失殆尽。传统养护部门在市场化进程下,一般都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需要克服:
1.1体制限制:几十年传统体系的惯性对众多养护部门在市场化运做上的影响,暂时难以做到完全的消除,甚至严重阻碍了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但笔者认为,就是在这大家都在探索的阶段,才是树立行业优势的最佳时机。激流行舟,奋力者进,懈怠者一落千丈,这比平稳行舟更易拉开距离,同样道理,谁能做到尽量减少传统体制的影响,在养护体制改革上作出正确的先行一步,谁就能取得竞争上重要的先手。先手把握住机会确立的优势,跟进者往往难以达到。所以,在现阶段,积极改进和坐等观望两种管理心态导致的后果是不一样的。目前的养护体制改革还没有出台一个统一的范本,诸多问题貌似难以解决,但大多数问题是历史性的、过去式的,与今后发展的方向、方向没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考虑用搁置待办或其他方式减少纠缠与影响。
1.2规模限制;专业的商业养护需要一定要求的人员和设备投人,在市场化生存中存在一个的盈亏平衡点。目前养护基本按行政区划分块进行,很多从业单位实际并不存在单独生存的足够空间,所以联合、兼并、整合市场势在必行。目前大部分地区可能条件还不够成熟,但先行的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
1.3养护的特殊性:
1.3.1养护工程不仅有建造业要求严格的特点,还有服务业要求及时性完善性的特点,特别现阶段对公路环境与美化要求的提高,使公路日常养护成本陡增。养护从业单位需要在工程质量、服务水平、单位效益三者之间做出很好的平衡。盲目得投人与盲目的追求效益都应予以避免。
1.3.2养护工程施工断面较长,工程量小而散,很不利于施工管理。从业单位必须要有相当高效和灵活的生产机制,否则就会被高额管理费用或过高的养护成本所淘汰。
1.3.3季节性较强,受外界影响较大,工程量存在不确定性;这会使单位人员与设备处于较高的空置率上,对单位效益影响很大。如果提前做好计划与安排,通过旺季租人与闲季租出,并拓宽其他市场,是可以降低很多空置率的。
1.3.4工程项目繁多,要求养护技术的全面性。养护牵涉到路基路面技术、绿化、安全等,范围较广,且技术重在养护,与建造技术有一定的区别,很多单位对此重视度不够,养护技术发展与应用迟缓,很多单位还在沿用几十年前养护的老路子,跟不上商业化生产的需求。科学就是生产力,所有养护从业人员都必须高度重视养护技术的学习与可行性研究。
2.重视营销策略
酒香也怕巷子深,纵然你再有优势,能做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找不到市场还是空谈。营销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必须要让业主知道,在一定领域内,除了你他别无选择。传统公路养护单位在营销能力上普遍较薄弱,笔者认为,养护范围内的营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首先要做得出好的养护产品,一般情况下,这比任何办法都有效。好的产品,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即在提供同样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消耗的资源最少。同样的经费,养护的效果明显较别人好,这是单位实力的最佳体现。
2.2培养寻找市场的能力。积极参与现行的养护招投标是一个方面,属于市场竞争范畴。但一般情况下,发现市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业行为。在买卖双方都有利可谋情况下,很多市场是存在的,只要你去挖掘。
2.3向用户推荐合理的评价与计费体系。在目前养护评价体系与养护计费体系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养护从业单位一定要重视该体系的建立,并向用户积极推荐其使用的合理性,这关系到商业化操作的基础与自身合理利益的保护,草率或模糊的协议很可能导致自身陷人全面被动的局面。
传统养护行业部门在目前的改型期间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点,如何率先克服难点,争取领跑地位,是目前养护从业部门决策者们都在思索的问题,笔者仅提出自己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还望批评指正。
信息资源管理(IRM)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管理的特征,并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领域框架。本文侧重时其中的信息法律与政策、公共信息管理(PJM)两大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梳理与讨论。 信息资源管理(IRM)作为信息管理的高级阶段,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管理的特征。经过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20年的突出发展,已经形成了由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公共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经济所构成的人文范畴框架。本文侧重对前两类的...
职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宜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合作的策略,使三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职校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人才,其发展如何,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关系到将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进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精神面貌,是经济和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应加强职业学校养成教育的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中职人才,...
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把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为企业培养素质与技能并举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具体策略: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注重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文化。在教学项目的规划中把工厂真实机床的控制系统转化为典型的教学项目,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近年来就业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追求已趋于冷静,企业需要大量...
本文主要讨论了研究性教学策略给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带来的变化,提出了创设研究性教学的阅读问题情境,并用实例说明了研究性教学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催生的一种全新的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性学习,则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实践研究性学习。这种以教...
落后的大学制度是制约中国高教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是一种理性行为,需要同时关照大学的本性、大学扎根的民族、大学所邂逅的社会现代化浪潮,以保护大学的本体性、张扬大学的民族性、展示大学的现代性为旨归。 论文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本体性;民族性;现代性 制度文明既是社会文明的显著表征,也是巩固、维护和推动人类文明的重要保障。我国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实施了超常...
2008年9月,鞍山师范学院正式启动了学院在岫岩农村的支教活动。通过对该师范学院66名学生的深度访谈,我们对教育实习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实习支教促进了实习支教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发现严格的遴选程序是培养新教师的重要环节,也发现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可为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教师教育;农村支教 2O07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
当下,“教师教育”理论是国际普遍认可的师范教育改革理念。其内容有:树立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连续性观念;精简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完善教师任用与入职的教育制度,使教师成为教师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并走灵活多样的教师教育发展道路等。 教育“正像其他科学一样,是建立在事实和观察结果之上的。我国师范教育几经改革,已基本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师范教育模式,但这种教育体制与模...
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模式: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易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实现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
讨论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整合问题。认为成功的技术整合,需要在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培训计划中有一个转变。探讨了在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进行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 信息技术具有支持课程和政策改革的潜力。然而,单靠改革自身的努力不会产生必然的转变,在改革和技术之间还有一个对等的关系就像Means所提出的,不仅信息技术在推动着教育的改革。与此同时,教育改革也使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开始成熟...
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使命之所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明确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在彰显办学特色、拓展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动力源、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和文化传播的辐射地。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使命,解释大学办学的基本目的,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术语也是“使命”(mis&mdas...
影响因子:6.652
影响因子:0.380
影响因子:6.407
影响因子:2.221
影响因子:1.803
影响因子:0.820
影响因子:1.220
影响因子: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