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代谢性、遗传性疾病,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铜代谢障碍所致,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本文总结了W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WD的临床表现
W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因受累器官和程度不同而异,主要表现为肝脏和/或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此外,还会伴有其他系统损害现象。
• 肝损害:倦怠、乏力、纳差、黄疸、腹水、下肢水肿、肝脾肿大甚至肝硬化等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
• 神经系统损害:肌张力障碍、震颤、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精神行为异常及其他少见的神经症状;
• 眼部损害:角膜K-F环(铜沉着于角膜后弹力层而形成的绿褐色或暗棕色环);
• 肾损害:肾功能异常、氨基酸尿和肾结石等;
• 骨关节肌肉损害: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的疼痛、积液、炎症等;
• 血液系统损害:溶血性贫血;
• 其他系统损害:如青春期月经延迟、皮肤损害、鼻衄、心脏左房左室增大、中枢性尿崩症等。
WD的诊断方法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推荐应用2001年莱比锡第8届WD国际会议的诊断标准(Leipzig评分系统)诊断WD。可依照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基因检测、肝组织学检查的先后顺序,分步骤评分,一旦总分≥4分,即可确诊并启动治疗。
WD的治疗方法
WD的治疗目的是减少铜摄入,阻止铜吸收,排出体内多余的铜,维持体内铜代谢平衡。一经诊断,应及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终身低铜饮食和药物治疗。
1. 饮食建议
低铜饮食可能会延迟WD症状的出现并控制疾病的进展,但不推荐作为唯一的治疗方法。建议WD患者在治疗初期应避免进食铜含量高的食物,不用铜制的餐具及用具。此外,如果日常饮用水的铜含量高,建议使用净水系统。
2. 药物治疗
WD的治疗药物分为两大类,一是增加尿铜排泄的药物,为铜螯合剂;二是阻止铜吸收的药物。
①增加尿铜排泄的药物:
• D-青霉胺:为首选一线治疗药物,可用于各种临床类型的WD患者;
• 二巯丙磺酸钠:适用于重症WD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WD患者,以及对D-青霉胺过敏,或D-青霉胺疗效欠佳需要快速驱铜的患者;
• 二巯丁二酸:可用于有不同程度肝损伤,或神经精神症状的WD患者,以及对D-青霉胺过敏或不耐受者;
• 曲恩汀:常作为D-青霉胺不耐受的二线用药。
②减少铜吸收的药物:
• 锌剂:主要用于无症状者的初始治疗或有症状者的维持治疗、妊娠期患者,以及D-青霉胺治疗不耐受者;
• 四硫代钼酸铵: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3. 对症治疗
对于出现各系统症状的患者,可分别予对症治疗。
• 肝损害患者可适当给予保肝治疗;
• 神经精神症状患者可在神经科医师指导下对症治疗。
4. 肝移植治疗
当患者出现暴发性肝衰竭、失代偿性肝硬化、药物治疗无效和难以控制的神经系统症状时,可考虑肝移植。
七月末的石家庄市社区笼罩在淡金色的晨光里,银杏叶在微风中簌簌作响,中药特有的草木清香提前飘散在文化广场上。2025年河北省"中医药文化服务月"首场社区活动在此拉开帷幕,三顶绘有太极阴阳图的帐篷如同三枚定海神针,稳稳落在广场中央。晨光初露时的知识盛宴活动首场讲座的PPT正投影在六米宽的电子屏上,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李明哲教授手持艾条,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化作具象的生活智慧。"大家常说的‘气血不足’,就像咱...
4月21日至22日,由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以“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主题的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本届论坛设置了“1+9+1+1”多场重头活动,即1个主论坛、9个平行分论坛。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是我国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具有广泛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年度盛会。 会上,与会嘉宾对于行业进行了最前沿的观察。会外,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相关专家,同...
CD30+淋巴瘤*包含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等多种类型,是一类较罕见且复杂的疾病。新型靶向CD30的抗体偶联药物维布妥昔单抗(BV)的出现为CD30+淋巴瘤*带来了新的选择,其长周期治疗的良好疗效已在多项临床试验(CT)和真实世界研究(RWE)中得到充分验证。尽管近年来淋巴瘤*领域的新药层出不穷,但淋巴瘤*仍然无法治愈。新药的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和风险...
实施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够针对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不科学的地方进行相对应的改变,而且开展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是对工程量清单管理的根本,工程造价管理加强对于工程量清单和标底价格管理、增强了监督的力度,所以在工程造价管理下工程量清单更加的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给工程的造价管理提供更加有效地途径。1分析实施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造价管理重要性1.1提升工程量清单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在当前我国的...
在公众认知中,医疗领域的评审政策常被视为保障医疗质量的"安全阀",但当某三甲医院研发的AI辅助诊断系统因等待伦理审查超18个月而错失临床验证黄金期时,暴露了评审机制与创新节奏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这种政策滞后性正在医疗领域形成独特的"制度茧房"——看似严密的监管网络,实则可能成为技术跃迁的隐形障碍。制度刚性形成的创新时差现行评审体系建立在工业化时代的线性创新模型之上,其核心假设是医疗技术需经历完整...
导读 本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发现,每日小剂量泼尼松龙不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复发。详见下文。在患有类固醇敏感肾病综合征(SSNS)的儿童中,许多复发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既往有四项小型研究发现,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每天服用低剂量泼尼松龙5至7天可降低复发风险,但其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受到研究地点和研究人群选择的限制。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旨在探讨每日小剂...
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拉开帷幕,一项标志性变革引发行业震动——商保创新药目录首次独立设立,为CAR-T、ADC、双抗等高价值创新药开辟了专属通道。这一举措如同在医保与商保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试图破解天价药“进得了目录却进不了医院”的僵局。商保目录的破冰意义:从“孤岛”到“枢纽”以往,CAR-T疗法120万元/袋的定价、ADC药物单支数万元的高昂成本,让它们在医保谈判中陷入“要么大幅降价、...
在临床医学的复杂拼图中,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合理使用始终是关乎患者安全的关键拼片。由天坛医院赵志刚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多家权威学会共同制定的《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选择与药学监护专家共识》,犹如为外科医生和药师打造了一部精密导航仪,通过系统化梳理20种止血工具的临床应用场景,将原本零散的临床经验转化为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多学科协作织就安全防护网这份共识的诞生过程堪称现代医学协同创新的范本。22位来自临床药...
案例 患者王某,男,61岁,因呕吐1天至某医院急诊科就诊。根据症状和检查检验结果,住院医师考虑可能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胃肠炎,予以快速补液、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当日18时,患者离院。 当日19时许,患者到家,食用少量白粥,后呕吐咖啡样物质,但患者拒绝至医院就诊;24时左右患者再次呕吐,家属呼叫“120”。急救车到达后,医生给患者查体,予以补液,后患者呕吐大量红黑色物质并丧失意识,经抢救无效死...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公布,共有23位生命科学及医药领域的专家入选。其中,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1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领域12人,其中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人,医药卫生学部11人。随着新晋院士们的加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队伍将更加壮大,科研实力也将更加强劲。此次当选的院士们代表着中国医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他们的专业领域涵盖了中医、西医、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他们...
影响因子:4.210
影响因子:1.3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300
影响因子:2.960
影响因子: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