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是儿童行为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形成了一套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的模式和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和基本能力。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当代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优缺点较之过去更加明显,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为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中小学教育要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规范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认识和行为的统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人们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行为教育,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存在着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如把养成教育仅变成守则规范的讲解和口头要求,使学生只会背诵条文,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只重视行为的规范,而忽视行为的矫正和行为能力的开发。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只重视教育原则的简单运用,而忽视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很多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儿童智力的开发远比培养儿童文明行为习惯重视,他们可以容忍儿童偏食、不劳动、不遵守会公德等习惯的存在,却难以容忍孩子少考几分。这说明,适应新形势加强德育工作已迫在眉睫。“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德育践行,注意养成学生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学校走出德育误区的一条可行路径,对优化公民素质,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
3.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中小学生处于个体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行为体系雏形确立、奠基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行为规德定着一个人未来行为发展的方向,制约着未来行为能力的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不重视文髓习惯的建立和巩固,不重视坏习惯的有效矫正,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得不到健康展,坏习惯就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他一生,同时还会影响他的社会化行为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行为协调。进行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对他们一生的行为发展起着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积极探索,形成科学规范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
几年来我校通过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1.明理。明理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文明行为习惯重要性的道理。知是行的基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理”。我校依据《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结合市场经济 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增添新内容,把《规范》分解成在家怎么做,在校怎么做,在社会上怎么做。利用班会、校会、课堂 教学等形式,采取教师讲、学生讲、家长讲等多种方式,向学生社讲清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性的道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明理活动要与学生的认识、交往、活动相联 系,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做实验等形式来帮助理解和记忆道德概念。
2.导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文明行为习惯仍需在实践中培养,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指导,不但可以帮助儿童深化道德认识,形成技能技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实践呢?首先在设计行为实践情景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行为所能达到的水平和他现有行为水平之间的差距。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要做到“按时”,即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目标,同时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因为教师的榜样示范使学生可见、可学、可仿、可行。
3.训练。训练就是把《规范》按一定序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行为实践,以加深认知体验,达到习惯成自然。训练内容:(1) 生活行为习惯,包括饮食、起居、仪表、安全等;(2)学习习惯,包括读写姿势、预习复习、课堂听讲等。( 3)社会行为习惯,包括礼貌与人交往、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等。训练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知行统一训练;为检查效果进行演习训练;为克服缺点进行纠正训练;为培养动力定型进行反复训练等。
4.达标。即建立达到文明习惯培养的目标体系。建立适当的目标体系,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学校以《规范》为依据,有机渗透现代化市场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制订不同的目标要求,把《规范》分解成不同层次。中小学生还基本处于形象、具体的感性思维阶段,对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较难理解,因此,制定的目标要适度,内容应贴近他们的生活,即尽量生活化。
5.考评。考评是督促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手段。科学的考评应当把行为训练当成一项系统的工程来看待。训练到一定阶段应当及时、全方位的考评,对学生评价要多元化。平时学校开展“文明行为班级大检查”活动,对不文明行为曝光。并结合达标情况,每月评出文明学生、先进学生、模范学生,期末评出总冠军、文明班级、先进集体、模范班级并及时进行表彰奖励。
6.反馈。根据达标要求对考评结果进行矫正和激励,并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学生一种行为习惯养成之后,还会受到非教育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异。因此又要进行明理、导行、训练、再达标、再考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第一次循环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通过反馈周而复始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使学生养成的文明习惯日趋稳定,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打开一扇美丽的窗,绘成一道别样的景。经过努力,我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六步法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德育体系日趋规范,学生文明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这些做法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尊重和了解学生是基础。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正在发展和变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发展变化中了解学生。其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同时要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伙伴、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
2.教师身体力行是关键。中小学生模仿性强,教师的身教比言教往往起
到更大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教师要加强自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表率。
3.注重实效是重点。在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要有效地控制各个环节,切忌流于形式、纸上谈兵。注重实效性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实践教育;坚持形象化教育;坚持开放式教育;坚持传统教育;坚持自我教育。
4.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是保障。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完成,尤其注意家庭教育这个环节,要尽量排除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有机联系,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作为从事该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以适应和创新思想来诠释新的办学理念,即必需以完善教学计划、实施网络资源和师资共享、加大实践教学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注重技能考核与技能竞赛、加大技能学习与就业的合理转化、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来促进高职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国内外网络教学系统的现状,结合认知科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了自主学习、自适应学习与协作学习等三种教学模式,设计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块. 论文关键词:网络;建构主义;自适应;自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系统也层出不穷.基于WWW模式的网络教学以Internet网为桥梁,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教学效果的好坏受到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学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要想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应掌握表情、语言、情绪、距离等几种心理效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尽职尽责的教,学生尽心尽力的学,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和谐统一,不仅能使教师有一种成就感,而且能使之身心愉悦;反之,却会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两堂课也许很容...
教学督导工作是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监拉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级教学资导工作更是最直接、最具体地作用于教学第一线,对监拉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时高职学院系级教学甘导工作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进行一些探讨,与同行交流。 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是高职学院在新形势卜巩固和推动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高职学院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是构建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主体,教学不仅是一个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注意和动机的问题,也是一个传授生成学习、激发学生学会生成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学生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引入实用教学案例,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辨证论治得到我们所要讲授的内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可在...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讲授,这种传递一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作者从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运用教育技术构建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并展开了初步的讨论。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应付21世纪面临的各种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是: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富有创...
增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育和拓展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市场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在此引入市场营销理念,研究探索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制订营销组合策略。0.引言进入2l世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大地,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与社会脱节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主要反映在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欠了解。面对近年来国...
教师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众多的研究者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过去到未来的全方位探讨。然而,“太多的移植”、“太多的描述”、“太多的回顾”等不足却存在于研究中。为此,“少些移植,多些本土’;,“少些描述,多些实证’;,&ldqu...
本文作者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原则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创新应遵循的原则和模式创新的途径作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我国的工程管理体制存在不少弊端,有些工程项目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必须创新,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
试图构建出树立教师良好行为的策略与机制,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对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减少教育失误,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顺利发展,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从而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顺利推进贡献自身的力量。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预防与纠正 毋庸置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身心尚处于成长和完善阶段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所谓“有其师必有其徒&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