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出人和技术是知识管理的两个主要因素,由此将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划分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两种。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由经营战略、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和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性程度决定。那些使用已有的显性知识为主要经营战略,产品(或服务)标准化程度较高而创新性程度较低的公司,应当采取显性知识管理策略;而那些以使用隐性知识为主要经营战略,产品(或服务)以定制化为主或者创新性程度较高的公司,则应当采用隐性知识管理策略。正确选择知识管理策略往往是公司成功的关键。
1 问题的提出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崭新的管理模式,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然现在许多公司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正在实行知识管理,可是根据最新资料报道,不少公司的知识管理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他们没能将知识管理与企业自身特点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直接将“他山之玉”搬来使用。很多企业抱怨自己和其他企业使用了相同的知识管理策略,各项投入也不比他们少为什么他们成功了我们却失败了。提出这种抱怨的人忽略了知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你所选用的知识管理策略是否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因此,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认清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知识管理策略,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知识管理之路。本文分别从技术和人的角度提出了两种知识管理策略:显性知识管理策略和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2 知识与知识管理
2.1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过程
知识是组织成员所拥有的know—what、know—how、know—why以及自我激励的创造力。在组织机构中,知识除储存于员工的大脑中外,还植根于组织机构的文件、日常工作、程序、惯例及规范中。组织中的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两种。隐性知识是指难以表述清楚、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中的知识,如员工拥有的know—how、know—why等;显性知识是指可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等清楚地表达的知识,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规范、操作规程等。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和难以沟通的特征,因此不易实现个人间的共享;而显性知识由于其易表达、可编码特征,因此很容易在个人间沟通和共享。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组织中的知识创造与传播就源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会谈。
日本知识管理的先驱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将组织中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2)外在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3)组合: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4)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见图1)。
个人的隐性知识经过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和内化四个阶段,实现了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知识的传递,并最终又产生了新的隐性知识。这个过程中,知识的转化、传递和创造是一个动态的、递进的过程,因此被称作知识螺旋。当个人的隐性知识完成一次知识螺旋运动、转化为新的隐性知识后,新的知识螺旋运动又开始了。
2. 2知识管理中的人和技术
在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及活动中,知识管理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人;二是技术。人之所以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因为人(的大脑)不仅是隐性知识的载体,而且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内生力量。在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特别是社会化和内化阶段,几乎完全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在社会化阶段,人们通过师传徒受的方式传播隐性知识,人的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技术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在内化阶段,人们通过团体工作、干中学、工作中培训消化和吸收新获取的显性知识,进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因此可以说,人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主要是在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中的组合阶段起作用,同时也支持外在化与内化过程。在组合阶段,知识的编码、存取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西方的许多公司甚至片面地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进行编码,并能通过信息技术方便地存取。在外在化阶段,电视会议系统、电话、E一mail等通讯和信息技术能够强化和方便人们的沟通和交流,因而也促进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在内化阶段,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向人们提供实时的(just- in - time)培训,MIT组织学习中心开发的微世界(micro world)就是这方面生动的例子。因此,技术在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与人相比,技术只不过是一种使用工具,并不能成为知识管理的内生力量。组织可以通过创建适宜的组织环境和加大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来强化知识管理过程中两个因素的作用。项目团队、特别任务组(workforces)等正式团体由于其良好的沟通性能,被西方学者认为是组织中最佳的学习单元,因而也被西方企业广泛采用。这种正式的工作团体鼓励面对面的交流,促进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中社会化和内化两个阶段的知识转化与吸收,因而在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西方企业在积极完善正式工作团体的同时,又开始着力培育像实践社团(communities一of一practice)这样的非正式团体,使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成为组织中两个互为补充的知识创造与传播系统。非正式团体成员来自相同的专业领域,使用相同的专业术语,因而更容易交流,可以促进外在化过程,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化和内化过程。
3 知识管理策略及适用性
3. 1显性策略与隐性策略
人和技术是知识管理活动的两个主要因素,无论强化哪个因素的作用,都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推动知识螺旋运动的发展。但是,人和技术在知识螺旋运动的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对于特定的组织来说,在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时选择哪个因素作为重点,亦或是两个因素同时兼顾,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 EIU )和IBM公司对北美、欧洲和日本的38家公司的调查表明,每一家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各不相同。Hansen等人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之后也指出,一些公司依靠计算机管理知识,而另一些公司则以传统的方式使员工之间共享知识。公司应该选择正确的知识管理策略,任何错误的选择,或者是试图二者兼顾的策略必将给公司以致命的打击。下面以知识管理中的人和技术两因素为出发点,将企业的知识管理策略分为两种:显性知识管理策略、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显性知识管理策略是指以技术为主的管理知识的策略。这类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主要依靠显性知识,较少依靠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强调技术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从人到文档”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模式为主,技术是该策略的主要因素,而人只不过是辅助因素而已。人的作用就是将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用专业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能够输人计算机系统供其他人分享。那些提供标准化产品或服务的公司,提供成熟产品或服务而不是依靠创新的公司,如管理咨询公司、设计事务所、传统的制造业公司等,大多采用信息化策略。由于这类组织主要利用原有的知识进行重复性的生产或经营活动,因此快速获取知识是企业制胜的关键,而显性知识管理策略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美国的Andersen咨询公司、Emst & Young咨询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成熟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或知识管理系统方案,使用的主要是显性知识,因此公司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对他们的成功非常重要。这两个公司分别投资500万美元用于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并采用“从人到文档(people一to一documents)的方法将员工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使全体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两个公司为此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另外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决定其知识管理策略,如一家癌症研究中心将自己的经营战略确定为“利用原有的知识而不是创造新知识为病人服务”,他们开发了一个专家系统,将500多种疾病的症状和专家建议的治疗方案输人系统,医院只雇佣那些资历较浅的医生或者护士就可以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病人甚至通过电话就能得到专家系统的治疗。据统计,这个系统中的每一种疾病平均每年的使用次数是8000次,因而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服务成本。
隐性知识管理策略是指以人为主的管理知识的策略。这类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而不是公司现存的显性知识。强调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知识管理的手段以“从人到人”的共享隐性知识模式为主,但同时又开发虚拟会议系统、网上论坛以及知识地图以方便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这种形式中,技术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一个主要因素。公司的经营战略也是以创新产品(或服务)而不是成熟产品(或服务)获取市场价值,公司更多地生产定制化而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如战略咨询公司、维修公司和餐饮公司等。美国的HP咨询公司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经营策略等服务的战略咨询公司,它的经营主要依靠咨询人员的隐性知识而不是公司现存的显性知识,这家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就是一种“从人到人(people—to —people)的隐性知识管理策略。HP公司的部门分布在世界各地,公司的咨询人员和工程师经常穿梭于各个部门以交换看法。公司规定所有人员必须乘座同一架飞机旅行,以便增加员工之间交流的机会,公司甚至不限制旅行的预算。公司还鼓励员工成立跨部门的“学习社团”( Learning Community ) ,以共享最佳工作法(best practice)和实践技能,这种学习社团与上文提到的实践社团相似。施乐公司起初希望为其维修人员建立一个知识库,以便帮助维修人员寻找最快和最佳的维修方案。但这个想法最终失败了,其原因就是维修人员之间的知识传递主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讲故事”( sto-rytelling),而不是计算机网络。这个公司进而致力于在维修人员之间培育非正式学习团体,使公司的经营战略获得了成功。
3. 2知识管理策略的适用性
下表是从竞争策略、经济模式、知识管理模式、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对两种知识管理的策略的适用性进行比较:
若想正确地选择知识管理策略,必须进一步考虑如下几个问题:(1)公司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产品还是用户化的产品?如果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产品,那么主导知识管理策略就应是隐性知识管理策略;如果出售的是用户化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用户的独特需要,那么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的效用就很有限。(2)公司拥有的是成熟的或新颖的产品?如果企业的策略是基于成熟的产品,那么企业将从反复使用的模型中获得丰厚的回报,反之,如果拥有的是新颖的产品,则对知识进行管理时应以隐性化策略为主导。(3)公司的员工在解决问题时依赖的是明确的还是难于言表的知识?明确的知识是可以被编辑的,如简单的软件代码和市场数据。当公司的员工依靠明确的知识去完成工作时,人一文档的方法最有意义;而难于言表的知识由于很难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通过个体经验获得的。
然而,现实中一个企业对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不可能只有显性知识或隐性知识。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策略时,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主要特点和该时期的战略目标、竞争策略,识别阻碍自身知识增长的主要障碍,选择一种策略作为在该时期企业的主要知识管理策略。要想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企业在选择知识管理策略时应有侧重,建议的比例约是80%对20%。也就是80%的知识采用一种策略进行管理,其他20%采用另一种策略。企业如果试图同时按相同程度采用两种管理策略,结果往往是两者都不成功。对于适合采用隐性策略的企业,客户期望从该企业得到的是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此类公司采用基于文档系统的模式进行管理,试图通过此类系统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客户的满意程度将大大降低。此外由于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学习需要的是复杂的知识交流和逻辑思维,基于文档的系统无法传达这些通过人与人直接交流才能传达的复杂信息。因此,适合于隐性策略的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建立基于人的知识管理系统。同样,当适合于显性知识管理策略的企业过度热衷于建立基于人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时,也会带来反作用。当过度投资于隐性管理方式时,企业期待的基于合理价格的可靠系统和知识重复使用带来的规模效应将无法实现。因为尽管在文档仓库中已经存在了很完善的答案,隐性管理策略将使企业员工感受到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带来的激励作用。这种不必要的创新将消耗企业大量的资源,使企业付出昂贵的代价。两种策略也有戎企业中同一时期并存的情况,但其前提是采用不同策略的单位彼此独立运作。例如,在通用汽车公司,小轿车部与财务部没多大关系,.因此不同的模型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单位中。但如果是高度一体化的企业,则需选择一种作为主导策略,以另一种作为辅助。至于何者为主,何者为辅则不是主观臆断的,它取决于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方式,企业的经济状况及企业所雇佣的人。正如一些咨询公司所发现的:强化错误的策略或试图同时使用两种策略,将会迅速地损害本企业,80/20法则仍是实际决定主辅关系的一个有益参考。
4 结论及进一步需解决问题
一个企业选择的知识管理策略首先应该反映其采取的竞争策略:企业的价值取向,创造价值的经济模式,以及企业员工的服务的方式。一个企业究竟采用何种管理策略取决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性质以及企业人员的特点。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首先了解为什么客户使用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而不使用其它竞争对手的,客户期望从企业得到什么样的价值,企业中存在那些知识可以为客户实现此类价值。如果企业对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则试图进行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是不明智的。这只能说明企业缺乏对自己以及市场的必要了解。企业管理人员明确如何利用知识为本企业的竞争策略服务是很重要的,因为知识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近些年来,由于机舱管理人员操作不当、疏忽大意所造成的机损事故不断增多,本文根据一件典型的由人为因素造成机损的事故,总结分析当前在机舱管理当中日常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在日常的轮机管理中应该重点做好的工作项目,以期能以引起轮机管理人员的重视并对轮机管理人员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曲轴箱爆炸;人为因素;轮机管理;在日常的轮机管理工作中,在船船员需要时刻保持谨慎、严谨的工作态度,时刻保持警惕,...
大学图书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其导向育人、宣传育人、教育育人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校园文化一方面反映大社会文化,另一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它体现的是在学校这一独特环境中形成的鲜明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特有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应该配合学校,担负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笔者阐述了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分析了它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图书馆员应培养服务育人的精神。 (一)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包含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配合学校教学和科研,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料、情报信息,使读...
对用人单位和校友的广泛走访和调研表明,用人单位注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我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给予了好评。针对用人单位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校应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及毕业生综合素质。 为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去向发生的变化,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7~9月,我校组织5个调查小组奔赴华北、华东、西南和华中8...
并购已经成为了企业在竞争推动下保持稳定发展和实现扩张的一种重要方式。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基于核心能力的并购战略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强的竞争优势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核心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动机和企业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 一、引言 企业并购最早发生于在19世纪后期的美国,上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购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以及许多新必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
知识管理注重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交流与传播,主张通过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本文阐述了知识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必要性,指出建立和推广这种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知识管理模块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框架,论证了高校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对经济与社会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科研机构是国家知识创新主体的基本单元,作为其基本功能之一的科研活动则是知...
以大学图书馆为对象,阐述组织创新在大学图书馆中的运用。首先,介绍了大学图书馆进行组织创新的动因;其次,探讨大学图书馆组织创新需要考量的因素以及面临的障碍。最后,强调了创新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大学图书馆应该科学求实地谋求发展。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其环境进行信息的交流,不论是内在或外在环境的任何改变,当组织绩效不如预期时,便会产生变革的需要,而创新正是促成其变革的工具。不创新即死亡,...
近二十年来,中国企业的并购高潮不断,有关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也成为热点。不同于国外的是,在体制转轨背景下的中国,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府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并购,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如何规范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合理定位政府角色提出了建议。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己经司空见惯,仅美国从1897年到...
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企业生存环境和企业供应链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存在着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人力资源管理落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明等问题。实施企业知识管理应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目标?进行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建立知识战略管理中心。 知识经济是伴随着信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的薪型经济。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
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的源头,做好投标前成本预测: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市场竞争;市场调查;成本预测;实现效益 施工企业没有持续中标项目的能力,就谈不上生存与发展、更谈不上效益,项目投标前成本前评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预想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水平预测。投标前成本前评,应...
影响因子:0.64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30
影响因子:11.555
影响因子:7.28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