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中国 老年人口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表现,分析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认为必要时要正确引导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 治疗 ,确保其身心健康。
1中国老年人口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表现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I%,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0%。老年人口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却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待的健康期望寿命的延长,所延长的寿命中大多数为非健康寿命。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老年期精神卫生问题。
首先是老年期的各种心理疾患,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期抑郁等精神疾病,这些心理疾患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而且给他们的家庭和子女带来了许多烦恼和痛苦。其次是老年期特有的如离退休综合征、丧偶问题、再婚问题等心理问题也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据1999年的调查,北京地区65岁以上人口抑郁症患病率为3. 85%,老年痴呆患病率为3.86%;上海地区65岁以上人口老年痴呆患病率为4.61%,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老年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感觉、知觉衰退;言语能力衰退、记忆力下降;想象、思维能力衰退;情绪变化不稳,容易焦虑不安;意志衰退,且容易自卑;个性心理特点明显,习惯心理顽固;性格更容易发生变化;敏感多疑;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害怕衰老和死亡。
2导致老年人口心理变化的外界原因分析
(1)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老年人离退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体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而离退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技之长、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大都不甘于清闲,他们都渴望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然而,很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却像年轻人一样忙工作,结果不仅工作力不从心,身体也一天天衰老。虽然我们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但老年人也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充分认识自己,适当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3)没有稳定的 经济 来源。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经济收人不稳定的人往往社会地位不高,这类老年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就比较郁闷,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如果再得不到家庭成员的理解,甚至受到子女的歧视或抱怨,往往会酿成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4)静养环境得不到保障。受传统思想、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家庭是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老年人都希望平平静静、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夫妻争吵、婆媳不和、突患重病、亲友亡故、丧偶等意外刺激,不时地打破老年人平静的生活,特别是丧偶的打击更为严重。据统计,丧偶老年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对老年人心灵的打击十分严重。
3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案
(1)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大脑的功能需要锻炼,越是闲置不用,越是衰退明显。提倡老年人多学习、勤记忆、多用脑。积极参加老年健康 教育 活动,了解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疾病,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增强生活的信心。老年人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树立坚强的信念和正确的生死观。
(2)注重人际交往,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结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谈心,主动地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做到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根据身体条件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等,既可舒展心灵,又能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在健康允许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能平衡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老年生活;条件允许的可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余热。
(3)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善于摆脱外界干扰,维护家庭和谐。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郁郁寡欢,而要通过各种合理途径及时有效地把不良晴绪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干扰要善于摆脱,勇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能放则放,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老年人要建立自主、自强、自信的观念,时刻培养生活情趣,在心理上摆脱老年意识,保持乐观,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挖掘自身的快乐,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
(4)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应根据身体状况,多参加适宜的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活动关节,锻炼大脑协调能力,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5)自我调节不能起作用时,应及时到专业的心理医疗机构接受心理 治疗 。
4结语
在新的 历史 条件下,做好老年工作,不仅要做好他们的思想 政治 工作,在生活上照顾他们,更要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必要时要正确引导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工作不仅需要指导他们自我调整,更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职业素质。
本文拟从社会历史角度出发,以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野性的呼唤》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索小说中主要动物意象Buck的象征意义。更重要的是,本文同时将中文畅销书《狼图腾》中的主要动物意象狼与Buck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在二者象征意义的对比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意象派的介绍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在西方文学中,意象被庞德定义为“thatwhichpresentsanintel...
2009年岁末好莱坞大片《2012》在全世界掀起了的电影热潮,自2004年起中国的大片投资也过亿,在不差钱的条件下,中国大片与好莱坞大片的市场相距仍然甚远,本文从大片的概念和认识入手,在人文内涵和创意空间上寻找差距。 关键词:大片;中国式大片;高概念电影;差距 2009年末,好莱坞以其“泛世界性”叙事策略推出了灾难大片《2012》。据称,该片首映10天,全球票房累计已近...
本文对派于港台的析词语—方言词、外来词、析透词进行结构方式的归开,归开为缩略词、派生词、类化语词,然后进行杜会心理的分析.作者认为上迷析词语在汉语中得以广泛运用,主要足因为模仿心理、商业杜会化心理、术析尚筒心理等因素所致。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语言的内部要素中,词汇的变化与社会的关系最密切,词汇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改革开放以来...
决澜社——中国画坛上第一个自觉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艺术团体,以“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也应当出现一种新兴的气象”为宣言,轰轰烈烈地演绎着其艰辛悲壮的历史片段。2O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危机与新生、破坏与创造的并存阶段,中国在经历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文化艺术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帝国主义的炮舰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的新思潮也加快了向中国传播的速度...
随着企业巨型化趋势的明显,企业并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文化整合并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模型,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文化整合的重要性。把握好文化整合各阶段的主要冲突,采用相应的策略进行文化整合的管理,并购将会是天堂的婚礼。 一 问题的提出 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Stigaler,G.J)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
“我们已经习惯于世界是西方式的,甚至是美国式的,我们不知道,如果不是这样,它会是什么样的。” 今年六月,一位名叫马丁·雅克(MartinJacques)的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在他新推出的长达550页的新书中,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上述的质疑,并努力以自己的特殊方式解答这一质疑。这部新书的书名无疑是吸引人们眼球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央王国的兴起与西...
京派小说家以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乡村生活特有的风俗画,表现出浓郁的民俗色彩和素朴的民俗美。文学作品对独特的民俗色彩的展示,不仅是一种生活现象的展示,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本质的揭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到历史中,透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审美特性。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俗,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废名...
对汉代遣策及漆器铭文中“汎”和“汎工”的考释,关系到对“汎工”这一工种和汉代髹饰工艺程序的正确认识;但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实际上,这个字形应该隶定为“汎”,指漆器制作中的打磨抛光;负责这道工艺的技师称为“汎工”。 关键词:汎;汎工;髹饰工艺;讹字 一、概论 &ldquo...
评价帝王应该有三要点:我们的作者不要把这些帝王看成是天生的,离开他们历史就不能前进;我们的作者们应当把帝王置于历史发展潮流中去把握,看他是顺应历史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要写出帝王形象的思想和心理的复杂性,定量分析没有意义,需要的是写出他们的悖论式悲剧。1帝王形象创造需要“主体意识”的参与 有的学者说,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是“双声话语”,既要历...
边塞诗作为唐诗中的一株奇葩,历来备受人们青睐。它在唐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衰落乃至日渐沉寂的过程。人们对边塞诗的关注,往往着眼于初唐、盛唐和中唐时期,留连于盛唐明朗壮大的气势和中唐哀怨幽婉的意蕴,而对边塞诗在晚唐的回响、余韵乃至沉寂的原因却大多忽略或漠视。其实,晚唐边塞诗在衰落和消亡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它自己的特点。 边塞诗是唐诗的重要一脉。人们论及边塞诗,主要聚焦于昂...
影响因子:0.481
影响因子:5.30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68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98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