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探讨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反思我国教师教育指导理念、理论基础和课程编制的基础上,构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的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课程体系。
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几个核心转变: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第二,课程结构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关注儿童生活经验,反映社会科技发展最新成果;第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第五,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第六,走课程综合化的道路;第七,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第八,调整现行的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一、教师教育的现状
1.教师教育的指导理念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指导教育发展、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当然,终身教育理念也应成为教师教育必须遵循的理念,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但是,现在的教师教育鲜少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教育还是以职前教育为主,人职教育和在职培训还处在边缘地带。
2.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指导理念发生了根本胜的变革。新课改实施前基本上是以“结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课改后,基础教育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新课改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综合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内容与学会生活相联系,都反映了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观,可以说建构主义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但是建构主义还没有成为教师教育的指导思想,致使教师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课程编制不合理
第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合理。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过分注重专业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的知识传承价值,偏重于按照学科专业教学的模式来培养教师,忽视综合能力的发挥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课程结构不合理。拿教师教育中的学科专业课程来说,其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学科专业课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比重大,课程多。研究表明,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计划中,普通教育课占总课时的21%,学科专业课占70%,教育专业课占9%,并且选修课也儿乎都是学科专业课程。
二、教师教育课程构建
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公布了著名的调查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该报告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并迅速展开了确立和制订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运动。因此,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教师教育的课程建设,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人职教师教育课程和在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1.职前教育阶段
第一,公共基础课程部分:广泛开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必修课,并且广泛开设文史哲类、艺术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第二,专业基础课程部分:应提高专业基础课程在教育类课程的地位,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一是相关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二是教育基本理论。它不再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这两门课程,还应包括教育概论、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第三,专业课程部分:在学科专业教育方面,使学生在具有广泛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精深掌握1 —2门专业课;在教育类课程方面.开设针对这1—2门课程的学科教学法、学科教学心理学、学科教材研究方法及学科教育技能等课程,培养师范生“如何教”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第四,活动课程程部分: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安排,使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职业自豪感和锻炼师范生的社交、文体艺术等方面的能力。
2.人职教育阶段
将师范生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等实践活动和教师入职教育结合起来,并增加师范生教育实习和人职教育的时间。这一阶段的课程应根据师范生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从理论上予以指导,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探讨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实施可行性方案。同时结合学生情况优化教育技术,逐步锻炼学生进行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能力。在反复实践中,将师范生在学生阶段习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情意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师范生的教育教学风格。
3.在职教育阶段
在知识经济时代,在职教育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教育阶段的课程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在课程中体现最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基础课部分:广泛设置开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展示近年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中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成果;第二,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和教育基本理论最新发展以及相关理论的完善,完善在职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第三,专业课程部分:补充与在职教师相关专业课程的更新内容,以及针对这门课程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科教育技能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第四,实践课程:加强实践课程,使在职教师在足够的实践中,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与教育知识加以整合、应用,使两者更好的内化为在职教师的专业素质。
建构主义在当今教育界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并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崭新的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一理论对现代教学改革有诸多积极因素,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理性地分析它在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基石是认知主义,它摒弃了传统意义上以行为主义的“刺激(S)一反应(R)&rdqu...
加拿大教师教育国际化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办学思想、理念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通过借鉴加拿大教师教育国际化的经验,提出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政策扶植,树立国际化理念,引进国外优质课程体系的有效策略,充分利用世界教师教育资源,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提升我国地方师范院校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当前,我国师范教育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师范...
从知识管理内涵和中外比较入手,明确指出构建成功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涉及组织、流程和技术等因素,并分析了系统构建的几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原则、人本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等,最后深入阐述高校知识管理系统主要部分包括高校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工作流程和综合模型,其中高校知识管理工作流程包涵了六个方面的步骤;高校知识管理综合模型包含了知识管理基础平台、知识处理过程、促进机制和知识共享与创新等部...
就传统道德而言,其现代价值不但是其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基础,也是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条件,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接着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启示,进而提出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的实现路径。 论文关键词:传统道德;道德教育;现代转换 现代道德应既是民族传统的,又是时代的,是继承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面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标志的...
本文通过分析课堂教学案例《文成公主入藏》中情景的创设,说明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师预设的情景和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潜移获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文陶,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教师根据教...
在阐述隐性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隐性知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影响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因素,最后论述了图书馆实现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策略。 参考咨询服务是基于读者需求的信息资源利用开发工作,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等社会职能,是“图书馆工作的心脏”。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引导着图书馆的服...
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采用水资源系统配置模拟模型对全流域进行了长系列的供需分析,生成了近2万行供需平衡数据。如果采用常规手工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供需分析,难于适应规划的进度和精度要求。介绍如何利用Foxpro数据库系统提供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实现供需平衡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输出,并给出了实用的程序片段,不仅对提高水资源规划工作效率有所帮助,而且其思路和方法对其他专业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引言 ...
设计了一种液压式无机械手的自动换刀装1,刀牟装有9把刀,依靠9个相同的连杆机构进行换刀,用于小型的加工中心,具有换刀时间短,换刀误差小的优点。 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装t是指能够自动完成主轴与刀具储存位t之间刀具交换的装里。他的组成结构与刀库、主轴之间的相对位t关系密切,因此他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特点是换刀时间短;换刀机构所占的空间小;机械构造简单;加工或换刀时,不可与工件或工作台发生干涉等。作为加工中...
结合我国冻结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了快速强化冻结设计目标及原则,详细介绍了快速强化冻结设计程序和设计内容。指出了只要遵循强化冻结设计程序进行冻结设计,就能很好地满足深厚冲积层冻结井筒凿井施工要求,确保井筒掘砌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快速强化冻结设计方法可为地下工程冻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岩土工程中,当遇到涌水、流砂、淤泥等复杂不稳定地层条件时,常采用冻结法施工。冻结法自1955年在我国首次获...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结构专而窄,基础性和综合性不够,课程结构中缺乏校本课程的设置,尤其是缺乏对校本教研课程的设置等。笔者针对我国教师教育模式中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深入反思,提出优化发展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问题;对策 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现状 日益国际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正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模式。其中包括专门师范院校培养的定向教师的封闭模式以及综合性大学...
影响因子:1.1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5.36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440
影响因子:1.475
影响因子:2.155
影响因子: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