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标准法律制度 中国 药品质量 用药安全 药品生产 监督管理
所谓“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在药品监管中,药品标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形式意义上看,药品标准可以说不是“法”,但在实质意义上却发挥着几乎与法律规范同位的功能。
药品标准的确定,主要是依据科学的判断,但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家医药工业的现况,药学科学特别是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临床药学等学科的发展现状,以及人民用药的需求,乃至我国疾病谱的分布。某种意义上,药品标准构成了药品规制的起点,给予了各项医药政策一个最基本的“阈值”,它对公民的生活和福利可能有着比形式意义上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更密切的关联。为此笔者将试图对我国药品标准的制度沿革、法律性质、制定程序等问题加以整理和剖析。
中国药品标准制度的发展演进
在汉平帝时,“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所在,诏传遣诣京师”,出面组织医药人员进行本草的编纂工作,直到东汉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365种,总结和肯定了药物的基本规律,梁代陶弘景编著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将所收载药物扩大~,J7oo种,这些著作成为了当时国内用药事实上的标准。直到唐高宗时期,由苏敬领衔,命天下征集药物,于公元659年颁布了《新修本草》,它分55卷,收载药物859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它与宋代先后颁布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开宝新评定本草》、《图经本草》,都是官方颁布的药品标准。
国民卫生部于1930年颁布了名为《中华药典》的药品标准。著名老一辈药学专家孟目的先生认为,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等制订的技术规定,认为这些规定具有法律性质的约束力,是国家对药品所订的法典,所以定名“药典”最为适宜。“药典”的名称沿用至今,成为我国国家药品标准的通称。
建国后,1950年2月,卫生部设立了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由卫生部长李德全任主任委员,副部长苏井观任副主任委员。于1953年印刷了第1版《药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至今先后出版了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药典。现行有效的是2005年版药典,药典分为一部、二部、三部,共收载品种3214种。
需要指出的是,在1984年至2001年间,我国药品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两级。但药品地方标准的存在,客观上削弱了药品监管的统一性,也不利于人民用药安全的保障。为此在2001年2月28日修订后颁布的《药品管理法》中,对药品标准制度的法律框架作出了实质性修改,根据修订后《药品管理法》第32条的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地方标准已无生存的空间。
药品标准在药品监管中的法律地位
在1988年8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时任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的徐志坚在《关于<标准化法(草案)>的说明》中,就指出“标准本身具有严肃的法规性和统一性,标准是各项经济技术活动中有关方面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就药品标准而言,它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在境内从事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或者个人,都有拘束作用。
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在美国现行的1962年修订的(fi-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中,规定“美国官方药典、官方顺势疗法药典、美国国家处方集或它们的任何增补本中认可的物质”都是药品,将官方纲要界定为“官方美国药典、美国官方顺势疗法药典,官方国家处方集或它们中的任何增补本”,又规定当药物名称为官方纲要所承认或收载,当按照纲要所规定的试验和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其强度或其质量和纯度,发现其强度不同于或其质量和纯度低于纲要所规定的标准时,则为掺假药。
在我国,药品标准也被视为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质量可控而制定的规则,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国家法定技术依据,是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和监督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药品管理法》第32条第1款指出“药品必须符合药品标准”。根据《药品管理法》第10条、第12条的规定,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生产药品,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不得出厂。《药品管理法》第6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承担依法实施药品审批和药品质量监督检查所需的药品检验工作。”根据《药品管理法》第65条的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督检查的需要,可以对药品质量进行抽查检验。根据以上规定,药品监督部门和作为技术支撑机构各级药检所,以药品标准为依据,在全国范围内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以及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抽查检验和跟踪抽验。因此在药品监管过程中,通过对药品标准的正确使用,来认定案件事实的存在与否以及程度的轻重,这构成了正确适用药品法律法规做出行政决定的基础。
此外,《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1款规定“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第48条第2款第1项指出“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为假药。《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1款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劣药”,继而规定“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同时第49条还规定“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按劣药论处《药品管理法》第74~78条中,则详细规定了生产销售假劣药品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因此药品标准也成为查处假冒伪劣药品行政案件的重要事实依据。
同时《刑法》第140、141、142条分别规定了生产销售假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其中刑法第141条第2款规定“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同时也规定“本条所称劣药,是指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劣药的药品。”因此违反药品标准生产销售假劣药品的行为,不仅要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同时还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不仅是判断行政违法行为的重要前提,而且对判断刑法构成要件成立与否发很大作用。
健全与完善药品标准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
一、推动药品标准制定程序模式的变革
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先后颁布8部药典,目前201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但是应该看到建国60年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未来我国应逐步形成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标准化活动,由药典委员会积极开展标准制定活动,让药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等各界广泛参与标准制定过程,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新型药品标准制定模式。
在药品标准制定过程中,应规范药品标准制定、修订、发布、实施、监督等相关程序。其中特别是要健全完善药典委员会制度,委员会的成员应体现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结合,人员组成要合理均衡,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并且为标准制定设计透明公开的程序,确保不同的观点被考虑。对药品标准审议的全过程应有完整记录,以如实记录委员们在讨论中的争议与分歧,在剔除了商业秘密之后,这份审议记录应能为公众所获得。
同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标准的使用者,每天产生大量的生产经营信息和数据,这构成了制定药品标准所必需的信息源泉。药品标准水平和指标的选择,和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特定产品特定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为此应适当增加企业界在药典委员会的代表,在药品标准制定过程中注意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医药行业协会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参与药品标准制定,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激励。
二、完善药品标准的试行与修订程序
在我国,新药获准生产后,其药品标准一般为试行标准,试行期为2年。其他药品获准生产后,需要进一步考察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其药品标准也可批准为试行标准。之所以要规定“试行”标准,就在于标准是以和专家对科学事实的认知为基础的,尽管从理论上说科学问题存在着唯一正解,但是有时候,不同的科学家围绕标准研制所进行的实验方法就是不同的,即使方法相同,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即使结果相同,对结果的解释也可能会产生歧义。而且为了获得科学的结果,有时候需要经年累月的等待。
因此许多药品标准也是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制订出来的,在标题中冠之以“试行”的字样,也是为了给标准设定特定的观察期间,通过密切的信息反馈和意见沟通来加强对事实的认知,积累更多的科学信息,并针对标准实施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修正改进,也使得标准呈现出一种随时随地易于修正的弹性结构。为此在试行期满后应组织相关专业技术委员会对试行药品标准进行全面审评,并根据标准在试行期间的执行情况,在试行期收集到的科学信息和所反馈的问题,国内外的相关标准,以及国家的有关要求,来决定是否将试行标准“转正”成正式标准。
此外,随着药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界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药品标准也应因时而动,进行相应的修订与废止。根据《标准化法》第13条的规定,“标准实施后,制订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目前,据粗略统计,我国已上市药品的品种共计15000余种,现行版《中国药典》仅收载了其中3214种,其余大部分品种均收载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或卫生部颁品标准。《中国药典》做到了5年更新一次,而往往未能对其他标准予以及时更新或废止,标准老化现象十分严重。为此应着手建立对这些品种标准的动态管理机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部分药品质量标准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水平低、可控性差等问题。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已启动“提高国家药品标准行动计划”对建国以来原《中华人民共和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1~20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1~2册收载的药品标准进行集中修订。但需要注意到的是,药品标准作为普遍性的社会技术规则,在变更时将给生产经营企业、消费者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带来深刻的影响,为此在标准修订和提高过程中,应考虑到标准变更对利害关系人利益的影响,并应规定过渡性的期限,以及在过渡期内的相应扶助措施。
三、在国际化背景下完善我国药品标准
行政法的全球化与规制的国际化,成为了晚近西方公法和规制研究文献中的热门论题。在今天的医药产业中,生产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流动都呈现全球化趋势,外资企业在中国医药产业中占据重要份额。加之药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都日益呈现全球化的趋势,药品规制的对象是有着特定成分和组分的药品,因此更需要加强对国外药品标准动态以及科学前沿的跟踪,加强和国外药典制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使得药品标准能更好的反映国际药品标准科学的发展,促进我国医药行业有效地参与国际化市场与竞争
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阐述了循证医学实践中的知识管理,分析了知识管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增强知识管理能力的措施。 1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医疗决策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领域关注的新热点。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必须基于现有的最佳证据,结合医生个人的经验和来...
目的探讨左心房黏液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左心房黏液瘤病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结果1例于术前死亡,余无围术期及手术死亡,随访1个月~5年,1例复发再次手术。其余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左心房黏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手术效果满意,...
目的探讨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术中技巧。方法对10例直肠前突经STARR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排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安全有效。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0例,均为女性。年龄46~70岁,中位年龄55岁,病程5~20年,中位病程8.5年。临床表现均为排便困难,伴肛门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或肛门下坠感,6例患者有手...
目的观察血脉康胶囊与针灸配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血脉康胶囊配合针灸针刺风池、气海、关元、舍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针剂30ml静脉滴注,l~L/'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疗效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诊断均按1...
调研老年人对口腔义齿修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方法:选择350例修复科门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问卷填写形式,对口腔义齿修复的5个内容进行调研。结果:对修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最好,对修复后不良反应、修复前治疗过程和常规修复治疗的就诊次数等方面了解较好,对修复材料及修复体结构了解较差,对修复后并发症方面了解最差。结论:对口腔义齿修复知识的宣传应重点放在口腔修复的基本概念、修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修复后注意...
目的研究吉妮宫内节育器在育龄妇女中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副作用。方法对212例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IUD)和194例放置“T”型环宫内节育器妇女进行一年的临床观察和对照研究。结果放宫内节育器1年后随访,吉妮宫内节育器带器妊娠1例,脱落1例,因症取出3例,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和因症取出显著低于“T”型环组(P<0.05),续用率高于“T&rd...
医院信息系统是借助现代的数字技术,引进现代管理概念,对落后的经营模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内涵和质量,逐步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是医院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课题。本文介绍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阐述了如何规划、构建医院信息系统新模式,列举了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几个条件。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医疗服务市场的经济活动也发...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主要探讨了辛伐他汀和卡维地洛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汀类药具有改善心肌细胞功能、恢复自主神经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表达、下调AT1受体、抗炎等非调脂作用。他汀类药物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及MMPs活性等,有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笔者主要探讨了辛伐他汀单...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结肠造口术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36例结肠造口术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36例患者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和心理疾患的发生。结论以人为本的个体化护理是结肠造口手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肠造口术是结直肠肛门外科中常见的手术,分为临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临时性结肠造口术多用于结肠或直肠损伤,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永久性...
本文在医用基咸化乎教学实践中,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以问题引导、背景知识体脸、实践型寻向等方面设计课件,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 大学一年级新生感受大学理论课的矢识量是高中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若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由教归单向控制教学活动,学生即使上课时听催了,但下课后却因所学内容太多,主题不铂明确,导致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达不到期垒...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060
影响因子:2.73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400
影响因子:2.013
影响因子:2.146
影响因子: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