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文化习得也是语言习得的一部分。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因素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如何在外语教学领域里进行文化教学是中国外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比较不同的文化教学策略,寻找有效的文化教授方法。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在外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一门外语,仅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是无法满足同外国人实际交往需要的。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易导致交际失误。在中国,随着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说的介绍引进,许多学者致力于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内容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张占一等独树一帜地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胡文仲,高一虹指出,“就‘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而言,我们主张二者并重,且应将知识文化贯穿于交际文化的传授之中”。Kramsch提出了“多元合一”的文化观:过去以国为界的单一民族文化的描写已经不符合当今现实。此外,顾嘉祖,王斌华从知识、行为和意义这三个方阐述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不管是借鉴还是白创文化教学中的文化界定,国内学者越来越注意文化定义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文化教学的实际操作。
1.交际文化的提出和应用
文革之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外语教学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有着人文主义的传统。高校外语系一般会开设英美文学史,英美国家概况等有关“知识文化”的课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人们认识到仅有的“知识文化”不能解决实际同外国人交往的需要,而且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会犯一些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错误。从70年代末、80年代处开始,交际教学法被介绍进我国外语教学界。广州外国语学院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从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到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作了交际法教学的全面实验。国内一大批学者,如浦小君、陈林华,袁霁等致力于推广交际教学法。现在,从小学英语开始,情景对话的操练就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头戏,这可以说是交际教学法的一大功劳。
2.语言交际的提出和应用
胡文仲,高一虹综观语言文化研究成果,主张从五个方面进行文化教学: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这五点基本上囊括了文化教学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这里所提出的最容易实施而又经常被外语教师遗忘的就是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中应包括词汇、习语、语法和语篇在外语文化环境下有别于母语文化的那一部分。比如,作为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词汇,就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词汇的外延、内涵以及象征意义都因文化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浦小君以labor, pure, silly和tiger为例说明汉英两种语言有不同的词素和语义结构,分属不同的概念系统。对于国内的文化教学,语言交际是最大的漏洞,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结果英语学习者很自然的赋予词汇以汉语概念,由此引发的误解更使人迷惑不解。
3.隐蔽文化的提出
顾嘉祖,王斌华创造性地提出了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他们认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体系应以外语民族的交际文化为突破口,以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为主线,并注意对比民族的相关交际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应涵盖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内容:l)跨文化交际模式;2)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3)目的语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隐蔽文化的提出使我们对文化教学范围的认识不断深化。
二、文化教学的策略
1.“知识文化”教学策略
“知识文化”的教授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基本上各个高校的外语系都会设有相关课程。在语言教学的交际法兴起之前,语言文化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分离式”:将文化看做是一种可以和语言剥离开来的“知识”,在语言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加入这一“知识”课程。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从文化作品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文化旁白(Culture aside),文化作品分析,文化讲座,文化参观。
2.“交际文化”教学策略
此类教学方案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目的语中各种交际功能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实际操作技能。交际法的流行是文化教学一个新的阶段,革除传统外语教学中的“哑巴英语”弊端。但在我们当前的语言文化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将“文化”看做是听、说、读、写“语言四会”能力之外的“第五技能”,也就是说,这种语言文化教学的模式仍然是将文化附着与语言教学的“附加式”。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模拟交际实践融合模式,文化会话。
3.“语言交际”教学策略
这一教学内容是最能体现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可以不多费时间教授且对学生收益最大的教学方式,但遗憾的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者在这方面远没有培养“交际知识”,跨文化技能等下的工夫大。正如我们前而所讨论的该方法一般是研究词汇和习语的文化背景,并将它们与本族文化进行比较,如此长期进行,就会对本族文化的异国文化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胡文仲
,高一虹认为可以延伸到语法和语篇的教学。
4.跨文化教学策略
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为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从原有的本文化中心主义当中解放出来。跨文化交际策略有很强的理论基础,通常以内容为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其次,一般包括非语一言交际。课堂交流法,研究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文化片段(Culture assimilators),文化包(Culture capsules),文化丛(CultureClusters) ,文化合作,文化表演是通常所采用的教学方案。
5.“多元文化”的教学策略
Kramsch对语言文化教学的独特见解打破了国内外语界语言与文化“二元论”,即语言与文化相分开,相对立的局面。Kramsch认为,要走出这种“两分法”带来的困境,应该把语言和文化看做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使语言文化教学融合为一体。这就是语言文化教学的“融合观”。文化多棱镜,文化冲突都是“多元一丈化”教学策略的典型代表。这些方法肯定了多元文化的存在.文本和上下文密切的关系,鼓励学生不要回避问题而是在互动中解决问题。
三、英语文化教学策略比较
1.教学可行性比较
可行性是评价教学策略的一大标准。“知识文化”、“交际文化”教学策略实施起来仃针对性,是学校和教师常用的策略。“跨文化”教学策略所用时间较长,不适合在语一言教学中穿插进行。“语言交际”策略最容易实施也最应贯穿外语教学始终,但因为对教师要求高而较难普及。此外,“多元文化”教学策略较为抽象,适合小班教学。
2.学生参与积极性比较
“交际文化”、“跨文化’,、“多元文化”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参与,能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知识文化”和“语言交际”教学策略以教师讲解为主,不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3.教学效果比较
“知识文化”、“语言交际”教学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交际文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动“日”的能力。“跨文化”、“多元文化”教学则会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英语交际。
四、个案研究一一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文化教学策略
作者分别在一所民办职业技术院校和一所211工程的国家重点大学进行个案研究(case study)文化教学效果的调查。这一教授文化的方法是从上个世纪开始在跨文化交际培训班广一泛流行。内容为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中的case 1:Dinner with Friends;case 2: Where's the Bus? Case 3: Finding an Interested Buyer;case 4: What is True Friendship?其中,case 1由民办学院的两位老师分别在本班级教授的;四个个案是由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的四位英语系研究生在本院专业三年级的文化课上分次进行的。笔者作为听众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经过分析,总结出该方法的几个明显特点:(力促使学生客观地对待本国文化;(2)提高对本国文化的认识;(3)以参与者的角度看待第二文化;(4)提高对待第二文化的认识。有的原本很沉默的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有的学生对笔者说,她认为这个方法比简单的讲述文化更加有趣、生动;有的学生很希望能参加到role-play中去。但是就这个方法来说,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一些民办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就不扎实,对个案的理解存在困难。此外,就个案的选择也存在难度,有些学生欠缺对某些个案的感性认识,上课的效果就会减半。该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大概一个个案需要50分钟,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较高。
不管什么方法都是慢慢走向成熟的,我们要看到个案研究作为一个文化教学方法,厂泛地应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那么,它作为大学课堂教授文化的方法,经过外语教师的努力,也会成为一个中国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第二文化习得的方法。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文化教学内容谈起,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反映了文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也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此外,我们还应意识到文化教学远没有语言教学那么成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需要广大学者和教师共同研究、深索解决的方案。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发展的需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贯彻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如果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未来需要什么?需要创新。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呼吁把“...
任何一种职业。其应承担的责任与其社会地位之间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和责任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缺一不可。随着注册会计师社会地位的日渐提高.其所负的法律责任也在不断增长.这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一种趋势。 一、注鼍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曩因 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业界自身因素。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企业尚未完全达...
本文通过对印度各级教育改革特点的分析,吸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一、印度的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 印度教育经过独立后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多数邦已实行“十、二、三”新学制。但由于印度两极分化严重,广大人民生活贫困;由于宗教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率过高,愚昧落后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印度的教育存在着许多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
研究了我国传统步行商业街区的现状,通过对传统步行商业街区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城市传统步行商业街区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指出要因时适宜地看待和解决问题,并不断更新和总结经验,以提高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总体建设水平。 城市的商业街区作为城市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活力的因素,是反映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敏感区域,从而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它的格局形态、空间特征、环境质量以及所反映出的文化...
:《混凝土异型柱技术规程}(JGJ149—2006)的颁布为我国的结构设计人员提供了一本可以参照的国家标准,同时为广大结构设计人员指明了异型柱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区别,现将其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l1-2001)的区别与广大设计人员共同探讨。 引言 新的《混凝土异型柱技术规程》(JGJl49—2006)(简称异型柱规程)于2006年8月颁布,改变了异型柱设...
比较起传统就业市场,网络就业市场的优势非常突出,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从网络招聘与求职的角度,分析了网络就业市场的利与弊,并从技术、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此项工作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网络;就业市场;大学生;求职 利用网络进行招聘和求职以其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费用省、覆盖面广等特点正在吸引着大量企业和高校毕业生。它通过信息技术来降低沟通成本,使信息双向更加对称,提供给劳动就业者公平、便捷的服务...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学习者通过活动与交往进行的知识建构活动,因此建构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要加强学生学习内容和他们周围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在活动与交往中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和习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促使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尽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掌握荣辱观教育的真谛,树立社会...
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建构认知。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通过”乐学”会学学会”达到同化新知识的目的。 大家都说,新课程的知识零散、课难教。其实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
本文在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讨论了建构主义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讲究师生问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任务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之间的内在矛盾,其实质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发生错位。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人力资本专用程度过高通过作用于交易费用,将加剧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程度。为此,在现行制度框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各参与主体应积极地进行合作博弈,减小过高的交易费用对失衡的影响。 在现代人力资本市场上,人才的供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