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先辈们数千年的教育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熏渍陶染”、“德教为先”、“情法兼施”等教育方法,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仍然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家训”,又称庭训、庭诰,家范、家戒等,是用以规范家庭成员行为及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它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道德文化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传统与现代之间维系着一条不可害4断的纽带。”121研究这种文化,不仅可以使当代人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且对当今的教育丁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熏渍陶染”——教育应当注重环境的习染
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3l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包含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人很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墨子曾经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不变。”[41苟子也有类似的观点:“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惧黑。”呖史上关于这方面的实例也有不少,据司马光《家范》记载,孟子家曾在坟墓附近,孟子常“嬉戏为坟墓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日:‘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炫卖之事。孟母又日:‘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戏乃设俎豆,辑让进退。孟母日:‘此真可以居子矣!’遂居之。”可见孟母十分重视选择优越的环境来教育儿子。
从浩如烟海的家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先人特别注重环境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一是注重人事氛围,主要体现在教导子女交友要慎重。南宋江端友在《戒子》篇中说:“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这种注重人事氛围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仍不失其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要有友谊围绕在自己身边。但朋友分为“益友”和“损友”,益友能够在品行、学识等方面帮助你进步,能够在某些方面给你良好的影响;损友却能在不知不觉中用不良的东西影响你、腐蚀你,导致你在道德品行上倒退,严重者甚至使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毁掉你的一生,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1。在中国古代家训中,关于“慎交友”的精辟论述还有许多,明代吴麟徵的《家诫要言》中有“师友当以老成庄重、实心用功为良。若浮薄好动之徒,无益有损,断断不宜交也。”嗍明代庞尚鹏的《庞氏家训》中有“若交游非类,济恶朋奸,是自阱其身也。娼嫉正人,厌闻正论,直待亡命破家而后悔,已无及矣。”llOl_~是注重家庭氛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风的熏陶上。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l1意思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同样的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长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子女有着很大的影响,清人汪汲《座右铭类编·贻谋》中就说过:“父兄暴戾,子弟学样。父兄幸或免祸,弟子必有贻殃。”1121只有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长辈,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此正所谓“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31中国古人特别强调家风建设,注重家风对后代的陶冶作用,《颜氏家训》中就有“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自先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㈣司马光的《家居杂仪》也有“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L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其今后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其中家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前途。古人关于家风的论述,对今天我们家庭教育仍有很大启示。三是注重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社会风气对人有重大影响,“……今令三月婴儿生而徙国,则不能知其故俗。由此观之,衣服礼俗者,非人之性,所受于外也。……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易而忘其本,合于若性。”
l61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将教育内容与所感知的现实环境加以比照,来决定自己的接受态度。社会风气作为现实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的影响是至深的,良好的社会风气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社会风气会使人产生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在中国古代“家训”中,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也有许多,曾国藩在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给大儿曾纪泽的信中就曾说过:“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共戒之,至嘱至嘱。”ll7说的是京城社会骄、奢风气太重,告诫子弟要沽身自好,至今对我们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f卟体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其发展有着不同的可能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环境,限制其消极作用。
二、“德教为先”——教育应当着重思想品德教育
“百行以道德为首”㈣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视德为立身之本,这几乎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共同特征。从《论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子为其弟子开设的“文、行、忠、信”四门课中,有三门都是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子目:“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我忧也。”I删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设计的家教程序,也将德育放在了首位,从“始生”始,就对孩子施行不同的道德养成教育,对违背礼教的行为即使再小也“严诃禁之”,以免“惑乱其志”,力求“养正”。
在中国古代家训中,关于“涵养德性”的内容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人如何做人。首先是“修身”。修身是做人的根本,所谓“夫事有本末,知愚贤不肖者本,贫富贵贱者末也。得其本,则末随;趋其末,则本末俱废。”口-l关于修身方面的内容,在古代家训中占有很大比重,清朝曾国藩曾告诫子弟“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明代高攀龙也曾告诫子弟“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㈣其次是“立志”。胸无大志,必定碌碌无为,“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241,“人无志,非人也。”圈所以做人首先要“志当存高远”再次是“睦亲”。“家和万事兴”。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家庭关系的建设,认为“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虽调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要相互理解、相互容忍、相互照顾。二是教人如何做事。首先是“处世”。为了使后代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达到“光耀门庭”的目的,古人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子孙,教给他们一些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及处理社会事务的具体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许多是明哲保身的内容,但也有很多内容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明代张履祥教育儿子“凡做人须有宽和之气,处家不论贫富,亦须有宽和之气,此是阳春景象,百物由以生长。”是教导人做人要宽和,且不论贫富。宋代袁采教育儿女时说:“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纠是教导人待人接物不要有轻慢、虚假、妒忌、疑虑之心。其次是“治家”。古人关于治家的论述可谓详细备至,其中“勤劳发家、俭朴持家”的意义对今天影响最大,“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人,不俭则妄费。”“俭则足用,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子孙。奢则用不给,奢则贪求,奢则掩身,奢则破家,奢则不可以训子孙。”【=;I】对于今天盛行的奢靡之风仍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再次是“敬业”。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代家训主要强调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弟子必须有业,因为“人有常业,则富不暇为非,贫不致失节”、“弟子必使之有业,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若不为此,则闲民矣。闲民而后无所入,无所入则饿,饿则无所不为。四民之中,执其一业,岁必有所入,有所入而量以为出,可不饿矣。”二是择业以耕读为本。其中“会当有业”的家训,在“啃老族”日益增多的今天,其借鉴意义最大。
中国古代先辈十分关怀子弟的思想道德修养,他们的家训几乎都与这一主题相连,绝大多数都是以培育、养成“完整的人”为中心展开的,无论是明确的,还是隐晦的,都确凿无疑带有“教化”的意味,十分值得今人借鉴。
三、“情法兼施”——教育应当是劝导和约束的统一
在施教的过程中,我们常感叹“教育不是万能的”,其意思是说:仅靠说服教育有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教育必须辅助以一定的制度约束。中国古代家训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其一,有情感性劝导。如汉代丞相王陵的母亲以伏剑而死激励儿子忠心跟随刘邦平定天下;为激励司马迁继承世传家学,司马谈临死时哭着嘱咐儿子要其担当起修史重任,完成自己遗志;昭帝的大臣隽不疑为京兆尹时,常到县里审核囚犯罪状,每次回家,其母都要闻及乎反情况,若说平反较多,她就高兴,杏则就发怒、不吃饭,以情感变化启示儿子断狱要不忘“德”。其二,有规范性约束,如张榜公布其不良行为、宣布为不孝不贞、逐出家门、罚跪、鞭打、禁食、处死。因此,中国古代“家训”在家庭成员中不仅表现为一种道德规范,而且表现为一种法律规范。尽管今天我们不提倡肉体上惩戒被教育者,但是其强制性约束的作用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代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中国家庭教育的百科全书”[351,凝聚着先辈们数千年的教育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论文关键词:性别歧视就业市场传统文化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和人才积压现象十分突出。文章从当前用人单位选人的定位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就业市场人才高消费、人才储备、招聘条件和就业歧视以及就业市场的形式、管理和诚信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端正用人单位选人观和加强全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以期引起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关注。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曾多次召开会议和发文要求各级政...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农村有着特殊的教育环境,对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小学生行为教育应该因地制宜,从细节入手。本文结合教育实践探究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学校教育者,在...
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主体成果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20多年过去了,珠江流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原规划的一些部分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需要,与加强流域管理和强化水利社会服务职能的目标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开展流域规划修编工作。在回顾原规划的基础上。探讨了流域规划修编的总体思路厦修编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流域规划;修编;思路;珠江流域 1珠江流域规...
讨论了电工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格言用在讲课上再恰当不过了。一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教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相反如果开头欠佳,则常令学生不知所云,精力分散,教师的发挥当然也就打了折扣。所以要想让学生对你的课“一见钟情”,必须注重“从头开始”。电工学课堂的导人...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对学生听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与传统的听力教学之间的矛盾,利用对我校09级专升本学生进行有关听力障碍和听力学校策略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并讨论了专升本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的语音、词汇、句法、语意障碍,以及心理障碍,指出教师在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方面需要采取的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通过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专升本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前言 近些...
竞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现象。以竞技体育文化为内核的奥林匹克运动超越了一般体育文化的范畴,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更说明了竞技体育文化的特殊性。竞技体育文化的特征表现在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形成过程中的多样性、互动性、规则性、渐进性、选择性和功利性等几个方面。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活动方式 1竞技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这是文化特质对作为亚文化体育的兼容。不同角色会...
本文分析了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课程活动重“动”轻“学”;探究过程忽视学困生;全盘否定其它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数学探究式教学要避免流于形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数学探究式教学应与其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探究式...
在服装CAD、网络虚拟试衣、三维人体动画和游戏等应用领域,都面临着如何解决真实人体与服装的三维重建问题,即人体与服装的真实感虚拟建模。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物体的造型一般分为传统几何建模和物理建模两大类。传统几何建模采用线框、表面和实体等造型技术,只描述物体的外部几何特征,适合静止刚体的造型。物理建模则是将物体的物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融进传统的几何模型中,既包含了表达物体所需要的几何信息,又包含了物体...
目的分析当前我校本科地方统招生的就业市场需求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第三军医大学组织的就业双选会上110家医疗单位和相关机构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栗医药卫生人才的市场需求已经多元化,对学历的要求与从事的具体行业有关,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工作姿态和技能。结论尽管本校军事化管理的培养氛围被用人单位所青睐,但是学校还...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780
影响因子:2.760
影响因子:8.119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1.940
影响因子:7.285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