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论了电工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格言用在讲课上再恰当不过了。一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教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相反如果开头欠佳,则常令学生不知所云,精力分散,教师的发挥当然也就打了折扣。所以要想让学生对你的课“一见钟情”,必须注重“从头开始”。电工学课堂的导人方法很多,它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及客观条件而定。本人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讲课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导人新课的方法。
(一)由演示实验搭桥导入
用这种方法导人新课时,一是可以诱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老师边演示边提出问题,学生则边看边思考,这样一来,就能步步引人,很自然地导人了新课。如在讲“自感现象”时,讲授之前先作这样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图中L为足够大的电感,D1、D2为两个相
同的灯泡。当开关S闭合时,可以看到:灯泡D1和D2同时亮,之后D1变暗D2则更亮;当开关S断开时,灯泡D2立即灭掉,而灯泡D1却突然发出很强的亮光之后才熄灭。对于这个实验,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回答看到的现象,然后老师再对现象给予解释,引出“自感现象”的概念。这样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好奇心,以产生学习的欲望,达到优化授课效果的目的。
(二)利用生活的实例导入
即先讲述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联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使同学们感到要学的知识离工作、生活很近,很有用,心中.产生一种“实惠感”,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节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可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入:大街上挂的节日小彩灯要么一串全亮,要么全不亮;而夜晚的路灯则不同,有的亮,有的不亮,为什么?这两种电路有何不同呢?这两个实例都是很典型的生活电路,一个是串联,一个是并联,看起来好像是一样,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电路。这样采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人新课不仅,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研究兴趣,而且也提醒他们要注意观察。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如讲串联谐振时,先谈起收音机选台的问题;讲自感现象时谈到熟悉的日光灯;讲磁化概念时谈起电话机电铃以及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上铆的小铜钉等等。
(三)利用类比进行导入
物理学家开普勒曾经说过:“我们珍视类比胜于任何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的秘密。”所谓类比,它可以从一些事物在某些方面的客观相似性出发,由该事物的某些特殊性和规律推演出自身或其它一些事物的某些特性和规律,类比是建立新旧知识的桥梁,是由已知联系未知,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例如:讲解电位、电位差、电流的概念时,把电位、电位差、电流与水位、水位差、水流相比。即利用两个小玻璃水缸,水缸水管中不会有水流动,当向其中一个水缸加水时,两个水缸中的水位就会一个高一个低,这时,水就会从水位高的水缸通过水管流向水位低的水缸,即说明有了水位差,就有了使水流动的压力。同学们观察了上述现象后,再引人电位、电位差、电流的概念,就显得轻而易举了。即电路中的任意两点就像两个水缸中的水位,电位差就好比水位差,电流就好比水流,当有水位差时有水流流动,那么,当有电位差时就有电流流动。这样,通过对水流形成的观察,同学们就会对看不到、摸不着的电位、电位差一、电流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像上述这种充分利用知识在形式上的相似来引入新课,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显得形象、具体、生动,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
(四)利用教材的系统性、递进性来导入
由于教材的系统性、递进性,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引人要讲的新课。例如:讲述“交流电路中阻抗的串联和并联”时,可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复习一下“直流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相关知识,然后再经过老师得法的诱导来顺理成章地引人,即通过“直流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导人“交流电路中阻抗的串联和并联”。再比如讲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时,可通过已学过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来推导引出;讲尺毛电路暂态过程时可通过已讲过的RC电路的暂态过程进行导人。
(五)利用实物导入新课
电工学这门课与生活和工作是紧密相关的,它的应用极其广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也可充分利用实物来引入要讲的内容。比如,讲解电压表、电流表的有关知识时,不妨在讲课前先拿出几个实物来,将其外壳打开,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之后,再通过老师的得法引导去掌握其结构、原理、功能和使用等。类似的例子很多,再比如:讲“电路的组成”时,拿一个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手电筒;讲继电器、熔断器、刀闸等电器时,也分别展示相应的实物,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电工学中导人新课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它的详略及深浅程度,使它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移惰性和新颖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正在全国各地稳步推进,江苏作为先期试点的省份,能力建设(初级)工作已近尾声,能力建设计划在农村地区进行时碰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称之为“高原现象”,本文分析了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并就解决对策进行了实践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与策略,以期对其他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有所借鉴。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高等学校是实施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场所,首先应该确立科学的创新人才观,解决培养什么人到如何培养人这一系列从教育目标到教学过程的问题.本文着重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具有普世价值意义以及创新人才需求具有普遍性;探讨创新人才的内涵和成长规律,厘清教育在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中的地位和任务;以祈准确定位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象、评价主体等要素,真正发挥质量评价在创新教育中的监控作用。 20世纪末到21...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黑客”的攻击手段越来越先进,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保护信息传输的安全,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优化算法的信息安全检测技术,将具有自适应功能的优化算法应用于信息检测中,通过动态调整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利用多次迭代得出最优解,实现最优检测,最终达到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减少误报率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自适应;优化算法;信息安全;...
从战略层次上对郑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进行探讨,以规划水平年2010年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Aj{P)对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进行多方案比较:方案一(回用型);方案二(节水型);方案三(增量型);得出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依据《中...
“阶段性养成教育”是人为地将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的时间,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培养目标划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养成教育。每一阶段都制定出培养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有计划性地开展养成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 随着每年高职生招生规模的不停增长,人数的增加导致学生专业水平、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呈现出复杂多样性,艺术类学生更是普遍...
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对所作用的对象有影响作用的个人或群体。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要发挥影响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力和相应的能力和知识。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主要是人,但有时也指物。教育管理活动主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主客体状态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教育管理活动 主体与客体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一、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一)教育管理活...
资产评估质量问题是困扰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的焦点问题,影响资产评估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有效解决我国资产评估质量普遍不高的现状,就需要从深层次上分析造成我国资产评估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本文拟运用博弃论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影响我国资产评估质量的基本原因,并依博弈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对策。 一、引言作为一种客观评估资产价值、为市场上的产权主体提供价格尺度和交易标准的专业服务中介...
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预设。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也使教育过程的四个因素发生一定变化。与之相适应,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要采取新形式,运用新方法,增加新内容。 高职学生的生源层次复杂,质量参差不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良行为习惯偏多,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实践中明显表现出“知行不一”的特点。虽然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对已属青年的高职学生是多余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已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初、高等教育的必修课,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英语教育从幼儿抓起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幼儿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进行幼儿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幼儿英语教学的目标、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英语教学的实施、进行幼儿英语教学的意义、幼儿英语教学中...
影响因子:1.88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80
影响因子:1.82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611
影响因子:0.860
影响因子: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