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义乌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率先在乡镇实施路网规划、公交服务规划、强化交通养护管理职能三项工作,并摸索出一套交通管理模式,这可以为小城镇交通综合规划与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0 引言
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战略,发展小城镇是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小城镇的交通网络则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城镇交通规划属于区域性专项规划.应结合自身特点与当地的交通需求,在交通总体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编制符合实际的、有特色的城镇区域交通综合规划。
在浙江省义乌市,小城镇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群体性的膨胀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崛起,小城镇进一步发展成为卫星城镇,几个卫星镇围绕中心城镇进行组团发展,在路网上表现为射线交通联接。在一段时间沿交通线的发展融合后便形成了一座小城市.这就是一座城市的自然发展之路。但是目前多数小城镇的路网规划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分散,配套程度不高,对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影响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浙江省义乌市交通主管部门适时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廿三里镇开展了交通基层基础建设试点工作,提出了路网规划、公交服务规划、强化交通养护管理职能三项工作,并建立“一所三网”,其中一所指成立一家交通管理所:三网为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网、农村公交运输网和农村交通管理网。重点是做好交通综合规划。
1 现状分析与评价
廿三里镇位于义乌市的东部,面积为72.2km,是中国小商品城的发源地,商品经济发达廿三里镇下辖35个行政村,8个居民区,户籍人口达4.2万,外来人口达5.6万。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进行的各条农村公路建设对廿三里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到起了促进和带动作用。道路里程的快速增长和客货运输市场的繁荣发展,对廿三里镇的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公路交通现状
廿三里镇公路网、公路长度、技术等级、公路网密度情况如表1一l和表1—2所示.
由上表可知,在廿三里镇域,乡道、村道比例相当,公路普遍等级不高,以四级公路为主。
1.2分析与评价
1.2.1通行政村率
通行政村率指规划区域内通公路的行政村数与行政村总数之比。通常该指标值越大,表示通达程度越好。全镇通公路情况如表1—3所示。
1.2.2对建制村层次的指标
重点考察人口在500人以上规模的行政村的道路条件,则建制村层次的指标r为:
1.2.3公路网等级水平
公路网等级水平按下式计算:
公路网等级水平=
∑(公路里程×公路等级)/∑公路里程
计算得廿三里镇公路网的等级水平为3.62,与义乌市域2010年公路技术等级所需达到的2.72相比,路网技术等级偏低,规划中需提高公路网等级水平。
1.2.4公路网密度(见表1—4)
由表1—4可见,廿三里镇的各项指标均低于义乌市的平均水平,有必要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路总里程。
1.2.5公路网连通度
公路网连通度按下式计算:
DN-----------------公路网连通度。
廿三里镇下辖35个行政村.8个居民区.以行政村为节点计算得连通度DN=0.97。廿三里镇按规划分l4个社区,以规划社区为节点,DN=1.70。说明廿三里干道网络虽基本成形,但农村公路网处于树状低级结构,路网须进一步完善。
2 公路路网规划
2.1廿三里镇经济发展预测
以金华地区和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为依据,分析国民经济指标的增长率预测国内生产总值,见表2—1。
客运量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为:
货运量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为:
代入具体的数据,得预测年客、货运量如表2—3所示。
2.3农村公路网预测(见表2—4)
根据预测,规划近期以增加路网长度、提高连通度为主,规划远期以提高公路等级水平为主。
2.4公路网布局规划
根据城乡一体化规划,在确定的城乡发展布局和现有农村公路网布局基础上,将规划路分为三个层次:
a)骨架路网 高等级公路和主干路构成骨架道路。沟通中心区与北、东、南三个组团片区之间的大量交通,以及连接廿三里镇与其他乡镇、地区,以一、二级道路为主,由开元街、梅林大道、商城大道、稠廿公路形成井字形路网:
b)集散道路 作为骨架路网的延伸,构成各功能区内部路网的骨架,为工业区、居住区、景区、农业区等连接到骨架路网上,同时保证骨架路网之间的联系.以二级路为主;
c)支路 作为功能区内部道路,偏远山区、景点、农业区的连接道路,以及中心区行政村至集散道路的连接路,以三、四级路为主。
廿三里镇域形成“五横四纵一高速”道路网结构.分别连接廿三里镇与主城区、东阳、苏溪、诸暨等对外交通和内部各社区的城乡统一道路网,县乡公路辅助主骨架公路网络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高标准、高性能、大范围的农村公路网络系统。其中“五横”为涌金大道、大通路、诚信大道、商城大道、通宝路;“四纵”为城东路、开元路、岩路、梅林大道;“一高速”为甬金高速公路。
3 公交运输发展规划
3.1运输业发展现状
目前,廿三里镇境内拥有公交服务班线共12条。线路总里程约147km,营运车辆51台.日客运量超过2.8万人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群众的出行需求。停车场有廿三里北(900m2),廿三里南(2700m2),机动车维修点43个,企业主大都拥有小型货运车辆,大的物流配送企业没有形成。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公交线网、站点设置有待优化;b)公交车服务多年,需要更新和增加;c)公共交通场站不能满足需求:d)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严重,影响公交车辆运行速度;e)三轮车、残疾车参与非法营运现象长期难以消除,从而影响地区形象,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2公交线网优化
近期廿三里镇境内以优化公交线网为主。具体如下:a)调整后的公交线路为15条,线网总长150km,其中廿三里镇境内增加了25.4km,线网密度达到1.26km/km2;b)调整后公交线网重复系数约为1.2,非直线系数为1.36,线网指标更为合理。
远期因廿三里镇建设区域已纳入义乌“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义东北城区范同,所以进一步增大公交线路总长度,达到约20条公交线路,增设廿三里镇公交总站统一调度。
3.3运输车辆发展
公交车辆配置在主干线上投放30座以上的大客,支线上投放l3座左右的面包车。增加公交车辆数,干线上发车间隔控制在6min---8min,支线上控制在1h内。调整前后公交车辆指标见表3-1。
3.4运输场站建设
根据廿三里镇的实际,坚持“经济实用,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原则,努力构筑以公交总站为中心,以村级简易站(回头站、首末站)为依托,沿线停靠站为支持的多层次和网络化公交站点体系,逐步形成镇区有站、大村有亭、小村有牌、沿线有点的格局。同时,建设一个规模适宜、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组织合理的现代物流场站,以适应广大企业提供原材料和生产成品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信息等需要。
4 强化交通养护管理职能
目前,义乌市的全部农村公路由公路养护管理所负责养护管理。因全市管理区域面积较大,道路里程逐年增长,养护管理难度日益增大。随着廿三里镇客货运输市场的繁荣发展和道路里程快速增长,对其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抓住交通基层基础建设试点的机遇,义乌市适时成立廿三里镇交通管理所,对交通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强化农村管理。
廿三里镇交通管理所的主要职能有:
a)组织城乡公交线网调整,监督管理客运市场;
b)做好辖区乡道、村道的建设养护工作,负责辖区农村公路的路政巡查和路政案件的调查处理;
c)贯彻执行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开展交通规费征收工作;
d)监督管理农村货运市场,加快发展农村物流。
5 结语
廿三里镇自2008年实施交通基层基础试点以来,已经成功地摸索出一套“一所三网”的交通管理模式,使得廿三里镇的镇区与农村交通实现了大跨步发展。由于规划起点较高,在规划实施后村镇路容路貌大为改观,交通秩序井然,群众出行便利,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非法营运现象基本杜绝,城镇化水平也大步提升。这不仅得到了广大基层老百姓的强烈拥护,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浙江省交通厅在义乌调研时对这种管理模式高度重视,认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廿三里镇为基层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探索出了一种崭新的方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公共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带有公共性质的资源,在管理的过程当中极易产生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问题。公共信息资源的商品化,一方面既可能导致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另一方面也可能促使信息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的最大管理主体,政府应该区别对待公共信息资源两种不同的商品化趋向,采取相应的对策,扬长避短,使信息资源实现配置效益最大化。 1与本文相关的概念及问题 1.1公共信息资源的定义及特征 ...
中国城市建设的快慢与个人私有财产权利的保护孰轻孰重,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本文力图分析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现实构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期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09年来从四川的唐福珍女士抵抗暴力拆迁引火自焚,到上海某拆迁户投掷汽油燃烧瓶暴力抗拆,中国强制拆迁恶性事件继续频发。其后,北大五位法学院学者”联名上书”建议全国...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体制的不完善强化了地方政府作为利益主体的竞争意识,但由于激励机制的缺陷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失范,使地方政府间竟争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随着中央行政权力逐渐向地方政府下放以及分税制的实施,地方政府作为地区的利益主体角色日益凸显。这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制度的创新,一方面又会造成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如果政府间竞争行为失范,就会...
本文试以中苏关系为例,说明在长时段的国家关系中,国家利益起到了根本性作用,意识形态尤其是在冷战时期起着复杂的作用,然而,在短时段的国家关系中,“历史的合力”则是具体地决定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其中孰是首位的因素,尚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国际政治关系中,最终决定国家间关系的因素是什么,一直是史学家和政治家们思考的问题,其提出的观点也五花八门,纷繁复杂,主要都归因于国家利益,...
进入21世纪,中国与周边国家“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周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日益拓宽加深。然而,随着区域次区域合作渐成主流,多方战略角逐态势日益突出,竞争可能向恶性方向发展,从而有损于地区和平、发展、稳定、和谐的共同利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势将走向整合的新阶段。 中国的周边按区域划分,主要由东亚、中亚和南亚三个区域组成。经过3O年改革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
通过对学校信息化道路的选择,信息及其特征、分类的阐述,明确学校信息处理的基本程序和学校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 论文关键词:学校信息管理信息化社会和社会信息化以超过人类想象的速度发展。对社会各界、各领域的挑战和冲击都是颠覆性的。作为国家行政,在处理相关的事务中根本无法回避这些现实问题。信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学校信息化道路的选择 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经典地判断:“学校即社会&...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得以解放的社会基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妇女实现各项社会权利和家庭权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在甘肃省肃南县祁丰浅藏区,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当地藏族妇女的就业领域得到了扩展,经济收入有所提高,藏族妇女的各项社会权利和家庭权利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社会大家庭一员的藏族妇女,逐步实现了她们的各项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少数...
技术与人有着须臾不分的关系。现代社会,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现代性”问题层出不穷。在探求“现代性”问题的解决途径的过程中,极富人文特征的中国古代技术彰显了它独特的魅力。 技术因人的需要而来到世间,因此一开始就与人有着须臾不分的关系,其中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意蕴,这一点在中国的古代技术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和丰富。然而到了现代,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威力不断增长...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认为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而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是在其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其和恩格斯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费尔巴哈论》中进行了集中叙述。一些学者着重从纯丈本的角度或该理论的现代性角度来论述,笔者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这个动态角度来阐释马克思的市...
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苍山县、郯城县三个区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情况的实地调查,结合临沂市正在运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看出,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不出社会保险的根本属性.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离帕累托最优状态甚远;市政府还需加大力度进行制度建设和财政投入,探索科学的养老保险城乡衔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问题的提出山东省临沂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
影响因子:1.68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541
影响因子:2.24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2.268
影响因子: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