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理性主义虽然具有反思的品格,但还局限在朝向内在性的理性本身的反省中,未能克服由理性本身的局限所带来的诸多现代性难题。理性主义哲学仍然处在“思存关系”的二元对立中,不能把“思”和“存”真正统一起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理性主义哲学),用实践连接了物质和意识,避免了理性对自身审查不彻底所导致的现代性问题,最关键之处在于提供了理性主义本身无法构建出来的面对现代性问题的救赎方案:共产主义。指出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不仅能丰富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还可以凸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如果我们认同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就有必要思考这一结论是如何达成的。马克思哲学的形成有着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这一过程准确的记载了马克思对理性主义哲学的反思性态度,在对其提出批判的同时,他饶有责任地提出了拯救由于理性主义带来的资本主义片面发展所导致的现代性问题的方案,那就是共产主义救赎。超越理性主义的内在性的自我反省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对理性主义现代性的反省已经超出了理性本身的范畴。在马克思现代性哲学形成的一系列著作中,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马克思的这一超越向度。当然马克思真正达到完整的超越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在马克思写作《博士论文》时期,他非常重视理论批判活动。1835年l0月,马克思进波恩大学学习,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看到了康德和费希特哲学的缺陷:把应有和现有,理想和现实对立起来,用“应有”批判“已有”,用理想批判现实,而不注意研究现实和已有。于是马克思转向了对“现有”与“应有”做辩证理解的黑格尔主义,不久,他成为青年黑格尔派,以自我意识哲学为武器,勇敢的批判宗教和封建专制制度,可见,这时他所讲的实践还只是理论批判(或者说哲学批判)实践,实践的力量来自人本身的自由理性,实践的作用是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其观点显然还是唯心主义的。对现代性问题的反省也没有达到超越的向度。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等人为争取出版权进行了实践斗争,同时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使马克思对原有的哲学信念发生了怀疑和动摇,从而转向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分析,同时由理性批判转向政治批判,这个时期马克思所说的实践主要指政治批判和推翻现存制度的斗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科学的世界观的探索有了重大进展,这首先是因为他对异化劳动有了深入的认识,并且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劳动,即生产劳动,于是,它抓住了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生产实践。同时他还肯定了实践的自然前提,“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以往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理解为对象性活动。”吗克思确实把实践规定为主体的对象性活动,费尔巴哈不理解人的活动本身是对象性的活动,唯心主义把主体的对象性活动抽象的颠倒为纯粹的精神活动;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区分了马克思哲学与一切旧哲学的区别,即实践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
在这里我们看到反思现代性的落脚点已经不是理性,而是具有现实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至此,马克思就完成了对黑格尔反思传统理性的内在性的反省,达到了外在性的批判效果。这一实践哲学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正是马克思超越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片面内在性自我反省的过程。
超越理性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理论的范式经历了古代哲学“本原论范式”、中世纪哲学“上帝论范式”和近现代哲学“思存关系论范式”三种历史形态,综合起来也就是“心物二元对立”结构。马克思把物质与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之中,既不可能有“非存在”的抽象“思维”;亦不可能有与“思维”相分离的有生命的存在。
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指出:“理性在自身中把自己和自身区分开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无人身的理性在自身之外既没有可以安置自己的地盘,又没有可与自己对置的客体,也没有自己可与之结合的主体,所以它只得把自己颠来倒去:安置自己,把自己跟自己对置起来,自相结合——安置、对置、结合”。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的《神圣家族》中,他们对黑格尔哲学理论的“存在和思维的思辨的同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既然‘宗教世界本身’只是作为自我意识的世界而存在,所以批判的批判家(职业的神学家)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有意识和存在互相分别的世界存在;想不到,当我只是扬弃了这个世界的想象存在,即它作为范畴或观点的存在的时候,也就是当我改变了我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并没有用真正实物的方式改变实物的现实,即并没有改变我自己的现实和别人的现实的时候,这个世界居然还像往昔一样继续存在。因此,存在和思维的思辨的神秘同一,在批判那里以实践和理论的同样神秘的同一的形式重复着”。
通观马克思的哲学著作,马克思对“心物对立范式”的否定态度是十分明确的,这种态度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黑格尔宣扬传统理性主义哲学是错误的,是现代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但是他的“绝对理念说”又没有从根本上把心与物很好的统一起来,起码没有现实的决策,辩证的回归最终没有冲破理性主义哲学的终极范式,只是使理性哲学走到了极点。所以他的哲学只是给马克思提供了进一步改造的可能性,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是“实践观点”之确立,其途径是将哲学带回现实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还扬弃了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情感、形式与内容等众多范畴的对立,有效防止了理性使资本主义特殊化和静止化为历史的必然性。
拯救理性主义所导致的现代性问题的方案——共产主义理性的设计导致科学技术日益膨胀,历史发展到现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已经成为现代性文明的价值目标。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只要生产仍以私有制为基础,从生产到消费的实践活动必将是异化的领域。在现代科技、工业、经济文明中,生产是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的,问题在于,市场逻辑真的体现了人之自由生存的本质需要吗?实际上,追求利润最大化已成为现代社会运行的内在机制,这将使人类本质力量的展现受制于这一资本主义经济逻辑。而这一经济逻辑就是理性主导的传统哲学的必然后果。
马克思力求通过实践(特别是劳动)作为现代社会取得自我救赎的根本动力,他把真与善、对象性与自我确证、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统一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拯救现代性问题的方案,或者说作为拯救理性主义所衍生出的现代性问题的最终救治方案。这种救赎已经祛除了类似于本雅明的弥赛亚回归的神秘主义色彩。因为它主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则出发,发现社会运行的本质和规律,避免了随心所欲的幻想和唯心元素的急剧膨胀。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来自马克思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批判,是从对实践活动的辩证分析中得出的结论,遵循了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辩证法。
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本质就是:对象性思维,占有式的自然主义。这种现代性表现出来的还是资本主义劳动的悖论:交往的普遍性和人与“他者”关系的全面对抗,资本的全球扩张与人道主义困境,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与大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是片面的发展,要想实现全面的发展,作为信仰的共产主义就应该作为现代性哲学而被重视。而共产主义绝不像空想社会学家想象的那么容易达到,没有祛除虚假的现代性意识(理性主宰),没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辩证法考察的现代性哲学永远也只能停留在现有的残酷现实之中。传统哲学用“灰色”静止的东西来掩盖真实,马克思通过对此的揭露而展现出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世界——共产主义社会。从而现代性哲学才能获得新生,整个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造就的现代性问题才能最终得到审视和关照。
结语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传统理性的缺陷并加以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构建解决现代性问题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从外在性上提出了一条我们可以期待的,同时有着严格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的共产主义方案。这使得我们的未来不再是充满了恐惧和压制的、片面和机械的现代社会。
我国北方集中供热地区,在居民提前交付采暖费后,供热价格发生上涨时,居民与供热单位就是否应补交采暖费差额部分存在争议。供热单位认为根据《供热合同》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居民应补交采暖费差额部分;笔者认为将供热单位收取居民提前交付采暖费视为一个新的合同,并按照该生效合同处理双方争议更为合理。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城市里),居民往往依靠集中供热的方式解决冬季取暖的问题。居民与热电企业、供热站等单位签订供热合同...
近年来,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从冷战时期的关苏争翁转化为美国尽力维持在东南亚的单极霸权。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军事战略重点向亚太转移,并将东南亚作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从历史脉络入手,对美国的东南亚战略进行分析,并研讨其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冷战的结束,亚太地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美苏对峙、两大集团(东盟与印支三国)对抗、长期战乱的“热点”消失,政...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正确审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出发,论证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以及在经历挫折和曲折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放...
秘书人员的行为美表现为工作主体的朴实性、规范性、和谐性、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秘书行为美的最高层次,是秘书工作本质力量的体现。 秘书工作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也应当是一种美的创造,并且有它的审美特性。它的主体—秘书工作人员,毫无疑义是美的追求者和创造者。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塑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
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性及平衡性进行分析。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更增加了京心业的难度系数。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的刺倒上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针刘大学生习哑市场的现状进沦述,并对现今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性及平衡性进行...
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苍山县、郯城县三个区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情况的实地调查,结合临沂市正在运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看出,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不出社会保险的根本属性.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离帕累托最优状态甚远;市政府还需加大力度进行制度建设和财政投入,探索科学的养老保险城乡衔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问题的提出山东省临沂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
在阐述隐性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隐性知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影响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因素,最后论述了图书馆实现参考咨询服务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策略。 参考咨询服务是基于读者需求的信息资源利用开发工作,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等社会职能,是“图书馆工作的心脏”。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引导着图书馆的服...
国家严格限制广播电影电视业市场准入,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业的经济属性日益凸现,许多广播电视的新景象层出不穷:广播电视购物、媒介购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媒体和娱乐公司共同运作平民选秀节目、网络电视、手机视频等等,使广播电视业的市场主体制度面临新的挑战。而在广播电视市场化进程中,符合广播电视产业当前发展的市场主体制度仍待完善。因此,研究、完善广播电视业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实践...
从本质上讲,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而党群治理是一种过程,然而,在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实质中却存在诸多契合和相通之处。根本而言,两个概念的提出都是对现代性和整体主义的一种解构和重构。社会资本对于党群治理的意义主要在于两点,一是非正式网络可以给未来党群治理增加更多生活政治的成分,二是非正式规范使得未来党群治理可以突破传统意识形态动员的模式。一、社会资本理论的缘起与滥觞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资本最初是用以描述与...
通过介绍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变化说明了农村养老形势的日趋严峻,并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来对实施土地换保障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土地换保障的优点和不足,对基于土地换保障模式下农村居民养老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使土地换保障起到公平和效率、缓解农村养老负担、维护农民养老权益的作用。 1 问题提出 200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约为1598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0...
影响因子:2.86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720
影响因子:3.331
影响因子:1.919
影响因子:3.893
影响因子: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