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资本全球化之后,研发全球化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中关村因其独特的研发优势成为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集聚地,跨国公司研发通过促进知识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提高中关村区域创新能力,完善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阐述了中关村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情况,并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对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来华外商直接投资正经历着结构快速升级的过程:从早期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制造活动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制造活动升级,从制造业转移向研发机构和地区运营总部扩展。其中,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成为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始于1994年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讯研究开发中心,随着1997年中国《鼓励设立中外合作合资研发中心办法》的出台,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掀起了热潮,近年来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截至2007年底,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已达1160家。据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调查,62%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2005-2009年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首选地田。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必将对所在区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中关村为例,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区域创新系统产生的影响。
一、中关村跨国研发现状分析
研究与试验开发简称研发(R&D),是指为了提高知识存量,运用知识存量设计新用途,在系统开发基础上开展的创造性活动①。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是指跨国公司将研究与开发活动扩散到母国以外的其他区位,利用多个国家的科技资源,跨国界地开展研究与开发活动。
全球6. 4万跨国公司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研发活动组织者,也是研发全球化战略的实施者。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出版的《世界投资报告》(2005),2002年全球研发总支出共计6 770亿美元,全球商业研发支出共计4 500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支出3 100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研发总支出和商业研发总支出的46%和69%。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经历了从萌芽阶段、扩展阶段到成熟阶段的加速发展进程,其研发目标市场从美欧日“大三角”向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步扩散。因此说,跨国公司抢滩中国设立研发机构是研发全球化的内在需求。
而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研发中心的现状,主要表现为:(1)研发机构迅速增加。在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的热潮中,北京中关村地区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中关村地区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早、最快的区域,也是全国最早出现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集聚趋势的地区阔。1995年9月,IBM中国研发中心在中关村正式成立,随后,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诺和诺德中国研究中心、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研究院、富士通研究开发中心、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西门子研发中心等知名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相继成立。截止到2007年,中关村科技园内已经聚集了跨国公司研发机构70余家。(2)研发水平不断提升。中关村内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主要来自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研发项目集中于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主要从事科技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例如,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新一代无线互联技术、系统芯片的集成技术等。跨国公司研发规模大、水平高、成果显著,一些研发中心所开发的技术已经达到全球同行业中的先进水平。(3)研发内容发生改变。一些研发从应用研发开始向基础研发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逐渐把基础研究作为海外研发机构的一项主要功能。在海外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可以使跨国公司利用所在地的技术开发信息和科研人员,降低母公司的技术开发成本,还可以促进公司随时获得相关技术信息,跟踪世界范围内相关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这就意味着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动机逐步脱离了仅仅针对中国市场的研发定位,转而向全球市场开发产品的定位发展,使研发机构所在地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重要节点。
二、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分析
1.区域创新系统的界定与构成。区域创新体系(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简称RIS)借鉴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将区域经济理论与创新理论相结合,研究一国内特定区域的创新问题。英国的库克教授(Cooke)较早对区域创新体系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系统,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川。区域创新系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既可以指跨城市区域创新系统,也可以指一个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还可以指一个科技园区的区域创新系统。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是狭义的区域创新系统。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可划分为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主体要素为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各类中介组织和地方;功能要素是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与运行机制,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机制和能力;环境要素指创新环境,包括体制、基础设施、社会文化心理和保障条件等。
2.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分析。与国内其他科技园区相比,中关村具有非常丰富的创新资源。这里汇集了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68所,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213家,知识资源非常丰富。密集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中关村输送着高层次的人才,中关村聚集了500多位两院院士,在校大学生40余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10万,在中关村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67肠①。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逐步形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在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要素中,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据2003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中关村创新主体结构不尽合理,科研机构无论是在经费还是人员投人上都占支配地位,是研究开发活动最主要的力量,也是产生科技成果的主要源泉。相比之下,企业无论是在经费还是人员投人上不仅远低于科研机构,而且创新成果偏少,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其次,功能要素对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至关重要,包括创新主体内部健全的运营机制和创新主体之间紧密高效的合作机制。中关村还未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由于分属不同的部门和系统,各自的利益关系制约着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而与企业合作的缺乏,使科研与生产脱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虽能提供科研成果,但成果转化率比较低。此外,中关村环境要素仍需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在内的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不高,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机制还未形成,中介组织相对缺乏、信息流通不畅等都限制了中关村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困。
三、跨国研发对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研发机构,因其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的优势,造成市场和人才争夺,会对本土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一定的压力,但长期来看,跨国公司研发可以弥补中国的研发资金缺口,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中关村区域创新能力。跨国公司研发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方式有两种。其一是通过技术转移等正式的渠道产生影响,其二是通过技术溢出等非正式的渠道产生影响。
1.对创新系统主体要素的影响
首先,跨国公司研发对本土企业产生影响。一是带来了竞争效应。竞争加剧可以激发本地企业的创新潜能,促使本地企业加大研发投人,有效配置研发资源,学习先进的研发管理经验,尽快提升研发水平。目前企业正在逐步成为中关村创新的主体,中关村企业研发投人占销售收人的比例为4.500,高出国内企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产生了优秀的研究成果。如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芯”,使“星光”系列产品在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00。二是带来了关联效应,为本土企业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世界领先的技术、了解世界技术发展动态的机会,提供了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机会。例如,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和联想集团在北京联合成立了IA实验室,可以迅速提高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
其次,跨国公司研发对本土科研机构产生影响。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机构,尽可能地利用当地研发资源,通过项目委托、联合研究开发、建立培训中心、合资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形式,广泛开展与中国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减少开发成本,获得广泛信息,得到最新的成果。如清华大学与国外著名跨国公司成立了3个研究所、4个实验室和12个培训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很多清华科研人员在这里从事短期科研工作,该研究院每年还从中国的大学中挑选200名科研人员做访问研究。IBM在中国的研究开发机构除了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成立IBM创新研究院之外,还和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个高校合作进行项目研究;美国惠普公司与北京大学合办的中国惠普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研发机构的合作,可以带来以下影响:首先,跨国研发机构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设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可以充实本土科研机构的创新设施,实现科技信息和研发资源的共享;其次,在研发合作过程中,跨国公司研发会对国内科研机构的研发方式、管理方法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有力地提高研发活动的市场绩效;此外,跨国公司研发具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和效益导向性,可以对本土研发机构产生示范效应。
此外,跨国公司研发还会对其他创新主体产生影响,有利于进行制度创新,为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吸引金融机构的人驻并进行业务创新,为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跨国公司研发也会促进区域内中介机构的形成和完善。
2.对创新系统功能要素的影响
跨国公司研发促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进入,使本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增加了在本土进行国际合作的机会。跨国公司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联合开发项目和构建虚拟研发组织等形式,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人开展。跨国公司研发多为支撑本地生产,或按照总部要求,承担某项技术的研发功能,技术成果归总部所有。近年来,有些跨国公司开始尝试将中关村研发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这种趋势将极大促进跨国公司研发外包需求,使国内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研发项目,带动更多的国内软件企业进人国际市场。
跨国公司研发还促进了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间的流动和共享。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创造大量的高薪工作岗位,不仅有助于稳定我国本土科技人才,而且.吸引了海外高级技术人才回流,促进创新人才向中关村区域集聚,如微软亚洲研究院就聚集了从卡内基一梅隆、勒海等美国知名工程类高等学府毕业的我国留学生。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具有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良好环境,拥有完备的培训体系和先进的培训理念,可以提高技术人才的科研素质和适应能力。如摩托罗拉公司与国家发改委合作成立了企业优化中心,为400多家企业培训了1 400多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人才在跨国公司、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流动会促进区域内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3.对创新系统环境要素的影响
跨国研发机构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首先反映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跨国研发机构对投资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促使园区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近3年,中关村改、扩建道路20余条,总长120多公里,铺设电信管道200多公里、天然气管线117公里、热力管线11公里,进一步完善了投资硬环境。跨国研发机构的进驻促使中关村进一步改善软环境,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企业支持服务体系、商务物业体系,并促使各项创新政策出台,如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中关村创业引导资金跟进投资管理办法、创业引导资金参股创业企业管理办法、专利资金促进办法、技术标准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营造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创新环境,为区域创新提供制度和法规保障。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驻中关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的创新文化。跨国研发机构不断学习和永续创新的特质,促进了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和流动,促进了中关村创新文化的形成。目前,中关村已经形成了“创新、开放、融合、宽容”的创新文化,“中国硅谷”成了中关村的一张名片,创新文化成为中关村发展的源头活水。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吸引了更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外埠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中小型创新企业源源不断的进驻,促进了中关村科技园持续的创新。
总之,虽然跨国公司研发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研发机构,有利于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建议中关村在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推动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政、产、学、研合作,提升区域竞争力,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全国知识高地和世界级研发基地。
企业并购活动是高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将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同时发掘收益机会,实现趋利避害提高并购效益的目的。并购的财务风险虽然最终表现为价值量风险,但影响风险的因素却来自并购过程的各个方丽,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反映。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不仅与企业自身有关,还...
文章深入分析了前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其防范和控制措施。所谓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的过程中,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具有随机性、相对性等特征。1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成因分析从并购企业对风险是否能够控制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风险,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种。1.1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环境或外部因素,并购企业对...
在证券市场中,中介机构为特定单位、个人提供专业服务,因其在特定领域有所专长而受到公众信赖;然而,中介机构往往滥用这种信赖和专业优势,做出有损于当事人或其他人合法利益的不当行为。中介机构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必然会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它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监管者的腐败,而当监管者存在腐败行为时,也会进一步诱致中介机构的非理性选择。本文将主要探讨证券监管者的腐败行为,并分析监管者的心理特征,进而构建中介...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直接关系到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但我国目前对该主体的界定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而略显理论不足。笔者从主体界定的必要性、行为主体的本质特征与具体形态等方面对主体制度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欧美国家在该方面的法律规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界定联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提出了立法建议。 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已是众望所归。为实现立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我国《反垄断法》酝酿的十余年中,立法部门...
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经营,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十分重要。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纳税观,把握正确的筹划原则,选择恰当的筹划方法,针对不同的经营环境和各个经营环节系统分析制定相应的纳税筹划方案,合法降低全球整体税负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分工和进行国际化经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法律环...
一般都认为,日本人比西方人更具团队意识。这种团队意识非常明显地表现在日本企业文化当中。这篇小论文试图从社会构造以及日本社会的“共同体意识”来探究日本企业的这种集团主义的形成。 [论文关键词]集团主义;横向社会;封闭性;家;命运共同体 一、引言 一提起日本企业,很多人都会联想起“集团主义”这个词。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很多对于日本企业的...
本文从网络时代消费者心理变化的趋势和特征探讨了网络时代的人们的消费心理,继而又对电子商务的利弊心理进行了分析,为我们今后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销售我们的网络产品,提供了市场基础。 论文关健词:消费心理:透视电子商务 1网络时代消费者心理变化的趋势和特征 顾客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由于过去处于卖方市场,故企业对此并不重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市场正由卖方垄断演变成买方垄断整个市场的...
中小企业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也将成为新兴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也由于其自身和市场的一些特点,商业银行在扩展业务的同时,对其信贷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度持续上升,工业总产值占比已增至82%左右,而银行信贷的比例基本维持在5%左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
提高营销者的文化品味,打好文化牌,是营销者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需求在高水平上得到满足的重要标志。 一、文化牌的重要性 文化科学虽有,,,多年的历史,但是关于文化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的定义#,#$。年克鲁伯$&’()*、。-*。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中统计,./,(,#$,年的.,年中出现的文化定义有,01种,这些定义包含的内...
债券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长期处于一种缓慢的状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快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券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企业债券制约因素对策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债券代表着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不是所有者,因此无权参与或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但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收回本...
影响因子:2.396
影响因子:2.954
影响因子:0.670
影响因子:0.710
影响因子:10.370
影响因子:4.780
影响因子:3.170
影响因子: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