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时间:时间:2024-09-09 10:20:46
生物信息学分析,无疑是生物医学研究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核心技能”。在深入研读顶尖期刊中大师级论文时,唯有准确理解文献中各式各样的生物信息学图表,方能更为直观且深刻地洞察作者的研究脉络。然而,生物信息学图表的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其复杂程度往往让众多科研工作者感到困惑,仅得其一知半解。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了“文献读图”系列,旨在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全面剖析各类生物信息学图表。
今日,我们将结合具体实例,率先为您揭开火山图的神秘面纱。
导读概览:
1.火山图的基本定义及其广泛应用
2.如何结合实例深入解读火山图
3.火山图相关疑问的详尽解答
一、火山图的基本定义及其广泛应用
定义阐述:火山图,作为一种独特的图表,巧妙地将两个关键指标——Fold change(差异倍数)与p-Value(P值)融合在一张图中,直观展现了两组样本间基因表达的显著差异。
用途广泛:
差异表达可视化:火山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基因或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关键目标筛选:它助力科研人员迅速识别出表达变化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或蛋白质,这些往往是疾病标志物或药物靶标的关键所在。
趋势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点的分布,科研人员可以洞悉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如上升或下降基因的数量以及变化集中的区域。
数据质量评估:火山图还能作为评估实验数据质量的有力工具,在理想情况下,大多数基因应集中在中部,而显著差异的基因则应均匀分布在左右两侧。
交互式探索:现代生物信息学软件提供的交互式火山图,使得用户只需轻轻一点,即可获取特定基因或蛋白质的详细信息。
组合分析应用:火山图还可与其他生物信息学工具和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如富集分析、网络分析等,从而更深入地探索和解释数据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如何结合实例深入解读火山图
案例解读一:
本例涉及两个样本组:OA组和Gout组。
纵坐标解读:当P=0.05时,-log10(P值)约等于1.3。因此,纵坐标值越大于1.3,表示差异越显著(P值越小,差异越大)。
横坐标解读:FC即Fold Change(差异倍数),当FC=1.2时,log2(FC)约等于0.26。因此,log2(FC)的绝对值越大于0.26,表示差异倍数越大。
图表中的蓝点代表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或蛋白),红点则代表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或蛋白),而灰点则表示表达无差异的基因(或蛋白)。
结论总结:根据设定的筛选条件(FC>1.2或FC<1/1.2,且P<0.05),结果显示与Gout组相比,OA组中有140个蛋白表达上调,127个蛋白表达下调。
案例解读二:
(配图说明)
FDR(False Discovery Rate,即错误发现率)是经过统计学方法校正后的P值。在图中,虚线代表FDR=0.01的界限,实线则代表FDR=0.05的界限(通常筛选差异基因或蛋白的阈值为FDR<0.05)。
我们可以对关注的基因或蛋白进行颜色标注,以便更直观地识别。
需要注意的是,本例中的差异倍数FC的值是基于(WT-naa10△)的计算结果。
结论总结:通过对WT和naa10△菌株之间的差异蛋白质组表达进行分析,我们发现KO中Arg/N-端规则和泛素融合降解途径中的UBR1、UFD4、UFD2、NTA1、TOM1等蛋白表达上调,而Naa15、Naa50等蛋白则表达下调。
三、关于火山图的疑问与解答
P值是什么?
P值是衡量统计检验显著性的常用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若P-value<0.05,则认为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
adjusted P-value又是什么?
adjusted P-value即经过统计学方法校正后的P-value。由于统计学上常用的校正方法包括“BH”“FDR”等,因此在一些文章中,我们也会看到筛选差异基因的阈值是FDR<0.05(如第二个案例所示)。
为何P值、FC都要取对数值?
由于P值的数值通常较小(一般取0.05),在图表上会非常接近坐标轴,不便于解读。因此,我们一般取其-log10值进行展示。而差异倍数FC一般取2倍为筛选标准(有时也会取4倍、1.5倍等),为了整体图表的美观性和可读性,我们会取其log2值进行展示。
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出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成果展示方式。根据相关资料,职称出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独著独著,即全书仅由一位作者完成。此类书籍通常要求全书字数达到10万字以上,但相应的出版价格也会相对较高。若非职称评审文件明确要求,一般建议尽量避免选择此方式,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独著无疑是一个优先的选择。二、主编主编位置在一本书中通常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主编,即一本书的前三位作者。主编位置的...
许多作者在学术道路上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自己辛辛苦苦发表在一本标有“国家级”的期刊上的论文,在专家评审时竟然被质疑,甚至被拒绝承认其国家级期刊的地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涉及到论文发表的刊物分类问题,一个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深奥且关键的领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深入探讨一下,你眼中的“国家级”期刊,是否真的如你所想,能在关键时刻为你加分?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期刊的两种主要分类:CN刊物和I...
广东中级职称评审新变革:论文硬性要求取消的利弊剖析与策略指引一、论文完成者的独特优势得以彰显对于那些已倾注心血完成论文的申报者而言,这一政策调整无疑是天降喜讯!论文从原先的必备条件转变为额外的加分项,意味着他们之前的努力非但未被忽视,反而成为了增强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在相同的业绩背景下,持有论文的申报者将在评审中更加引人注目,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从而显著提升成功的可能性。二、论文成为新的竞争分水岭现...
为什么有的刊物,在三大网首页进行检索时无法找到刊名?特别是很多万方期刊,为何“刊名”搜索无果,但发表的文章却能通过论文题目或作者姓名进行检索?然而,却无法检索到所在刊期的当期目录,只能单篇检索自己的文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数据库更新滞后:可能是因为数据库更新存在滞后性,导致新发表的文章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数据库收录并上线。在这段时间内,即使刊物已经出版,也难以在数据库首页直接检索...
在学术研究的殿堂中,学者们往往被教导"时间等于质量"的黄金定律。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全球顶尖期刊的发表记录时,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超过63%的受访学者承认,其代表作的形成过程都经历过"刻意停滞期"。这种反直觉的创作方式,正是我们要探讨的战略性拖延的智慧内核。一、选题蛰伏期:让研究课题自然发酵优秀的学术选题如同陈年佳酿,需要经历酵母菌的缓慢作用。研究者常犯的误区是在文献阅读不足时过早锁定方向,导致后期...
近日,科睿唯安对2023年JCR(期刊引用报告)中涉及的79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更正。为了方便大家能够快速查询,小编特地整理了医学各学科影响因子TOP20的排名情况。以下是各医学学科领域的Top20期刊排名:传染病肿瘤 心血管 内分泌 呼吸 神经 免疫 外科 消化 骨科 儿科以上内容均由小编手动...
在当今医疗领域,健康科普作品已成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筹码。2021年,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人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健康科普在职称评审中的重要性,此后,各地卫生职称评审政策中对于健康科普作品的优先级不断提高。目前,多个省份已将健康科普作品作为职称评审的业绩成果之一,甚至有不少省份硬性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发表健康科普作品。然而,许多医护人员虽然知道...
一篇优秀的综述文章,应当既包含鲜明的观点,又辅以确凿的事实,既有骨架又有血肉,内容丰富且条理清晰。由于综述属于三次文献,与原始论文有所不同,因此在引用材料时,除了可以引用已发表的文献外,还可以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以及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医学期刊所登载的综述文章多为3000~4000字,引文数量在15~20篇之间,且外文参...
或许你并未亲身经历过,但可能听说过这样的情境:当你的文章已经刊登出版,却突然发现其中存在显而易见的错误。我们都深知,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发表论文无疑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学术成就。然而,若在论文发表后,研究者觉察到其中的明显错误,这便不仅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更牵涉到严肃的学术伦理和科研精神。那么,当发现自己已发表的论文存在错误时,我们该如何妥善处理呢?首先,明确错误的类型及其潜在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
盲审和答辩是论文审核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意义。盲审,作为首个重要环节,主要聚焦于论文的学术质量,包括研究的深度、方法的合理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等方面。只有通过盲审,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答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盲审的通过并不等同于答辩的胜券在握。答辩,作为论文审核的终极环节,其评价标准与盲审有所不同。在这一环节中,专家们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论文主题...
影响因子:1.992
影响因子:0.240
影响因子:4.380
影响因子:1.54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5.152
影响因子:0.670
影响因子: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