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3日,《柳叶刀》发表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的一项成果。结果显示:
2019年与1990年相同,全球最常见的TOP4死因为:缺血性心脏病、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下呼吸道感染。在2021年,COVID-19进入主要死因的第二位。
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GBD)是一项持续进展的研究工作,旨在量化全球健康状况。自1993年以来,死亡原因和寿命损失年(YLL)就被全面的记录在GBD的每次更新中。GBD 2021提供了1990-2021年间204个国家/地区的死亡率和YLL数据。
GBD 2021的数据来源可以查看:https://ghdx.healthdata.org/gbd-2021/sources
1990-2019年间,全球总死亡人数的年变化率从-0.9%到2.4%不等;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年变化率从-3.3%到0.4%不等。
2019-2021年,全球总死亡人数持续增加:
相比2019年,2020年全球总死亡人数增加了10.8%(95%UI 6.4-15.4),从2019年的5700万增加到2020年的6310万;
相比2020年,2021年总死亡人数增加了7.5%(3.1-12.4),达到6790万。
年龄标化死亡率也有类似的趋势,2020年增加8.1%,2021年增加5.2%。2020年和2021年,COVID-19死亡及大流行相关的其他死亡(不包括COVID-19直接死亡、下呼吸道感染、麻疹和百日咳)改变了年龄标化死亡的模式。
2019年与1990年一样,年龄标化死亡率最高的TOP4死因为缺血性心脏病、卒中、COPD和下呼吸道感染,这4种死因的年龄标化死亡率随着时间均在稳步下降。2021年,COVID-19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卒中排到了第3位,COPD在第4位,大流行相关的其他死亡排到了第5位,下呼吸道感染下降至第7位。
1990年,年龄标化YLL率最高的三大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疾病、下呼吸道感染和腹泻。
2019年,新生儿疾病仍是年龄标化YLL的首要原因,第二和第三大原因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
2021年,COVID-19成为全球年龄标化YLL的第二大原因,排名第一的是新生儿疾病,排名第三的是缺血性心脏病。
自1990年以来,全球预期寿命一直呈增长趋势。1990-2019年,全球预期寿命增加了7.8岁(95%UI 7.1-8.5)。然而,在2019-2021年,由于COVID-19及其超额死亡率,全球预期寿命下降了2.2岁。
在影响预期寿命变化的各种因素中,最有利的原因是肠道感染所致死亡大幅下降(包括腹泻、伤寒和副伤寒),1990-2021年这些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减少,使得预期寿命增加了1.1岁。其次是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减少,使得预期寿命增加0.9岁。
所有原因中,对全球预期寿命影响最大的是COVID-19,2019年-2021年间导致全球预期寿命下降了1.6岁。
参考文献:Lancet. 2024 Apr 3:10.1016/S0140-6736(24)00367-2
晋升高级职称往往伴随责任边界的扩张。护士长级岗位需统筹科室运营、处理医患纠纷、承担教学任务,工作清单从单一护理向管理领域延伸。以某三甲医院调查为例,67%的高级职称护士每周处理行政文件超过15小时,而夜间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使心理负荷呈现“24小时待机”状态。这种压力具象化为医学界的“潜水艇效应”——水面上的职称光环越耀眼,潜藏的职业倦怠与焦虑指数越可能突破临界值。时间成本:被量化的生命能量每日额外...
在炎热的夏季,黄瓜以其清爽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餐桌上的宠儿。科学研究表明,坚持每天早晨空腹食用一根黄瓜,可能为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健康改善。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黄瓜作为普通蔬菜的非凡潜力,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式。改善消化系统的天然助手黄瓜因其柔软的组织结构和高达95%-96%的含水量,成为典型的易消化食物。空腹食用时,其中的膳食纤维能温和刺激肠道蠕动,就像给消化道做"晨间按摩",帮助...
引言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两种感染类型。一般说来,感染性疾病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最常见的是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其缺点是检测过程太长,可能会耽误治疗。在临床上病原结果尚未出来之前,通常会采用实验室检查对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进行大致鉴别,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全国各大医院均可检测。本文将汇总CRP是如何进行细菌、病毒与真菌的鉴别。 一、...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顺应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够使国内国际市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桥梁和通道,进一步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根基。新发展格局的主体是国内大循环,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应充分利用我国超大市场,拉动供给,...
政策落地,医疗升级近日,一项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缓解患者及家庭陪护压力的举措——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正式启动。这一创新服务模式要求医疗机构加大护士配备力度,确保护患比不低于1:3,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细致的24小时全天候护理服务。此举标志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向更加人性化、精细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专业守护,全天候陪伴在这项试点服务中,每名患者都将得到至少三名专业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这意味着,无论是白天...
1住宅给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1.1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阶段 为了防止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管道受到损坏或者有砂浆等杂物进入管道,产生质量隐患,主体施工阶段,给排水分部工程的施工工作主要是对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的控制。为了防止外墙渗漏,预留孔洞须预埋套管。如果管道需要穿过两个相邻建筑物的外墙时,为了防止建筑物之间沉降不均匀,需要安装柔性套管。虽然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阶段的工作量不大,但是对后期的管道安装...
4月7日下午,由航空工业全新研制的四吨级先进多用途直升机AC332在天津成功首飞。 在首飞现场,AC332直升机从地面顺利起飞,在空中完成了悬停、回转、近地面机动和起落航线飞行等科目动作后,平稳降落,首次全状态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AC332是一款按照最新适航要求研制的先进直升机,采用双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3850公斤,最大航程693公里,可搭载10名乘客,尤其具备优异的高原飞行性能。可以在海拔...
摘要:文章主要从安全工程专业中的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其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旨在能够全面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关键词:安全工程;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改革1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教学现状1.1建筑施工安全教学内容过于老旧单一1)建筑施工安全教学现有的教学目标还未同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教学内容仍旧是传统的内容。如建筑施工安全教学内容是按照传统的...
1、引言近年来,为了增加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一座座的百米高楼拔地而起,而这些高层建筑的通风问题、热环境、健康问题、能耗问题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尤其在武汉、上海、深圳等南方大城市,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热岛效应使城中心高层室外温度快速升高,空调能源消耗大幅增加,相关研究[2]显示热岛效应每升高1℃会使得办公和住宅建筑夏季空调能耗分别提高17.5%和10.2%。加之由于多联...
前言 肺癌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研究显示40.0%的患者入院时已确定有营养不良,61.11%的患者在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一旦出现营养不良会带来诸多危害,所以今天就来看看患者如何在家自测,以及我们该如何改善。 一、如何在家自测 《肺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推荐肺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采用NRS2002量表,营养评估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量表。...
影响因子:0.240
影响因子:0.660
影响因子:0.300
影响因子:0.460
影响因子:2.730
影响因子:1.31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